不支持Flash

你见过1974年东街口夜景吗 还记得儿时的年历片吗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4日01:01 东南快报

  不久前,东街口要旧貌换新颜的消息一出,许多老福州人都开始怀念起老东街口。过去,除了老照片,还有一种方式可以留住记忆——年历片。

  年历片是将历书和年画相结合的民间文化,便宜美观、携带方便,还富有时代的特点。只是,很多人都没留意。

  洪清,正值不惑之年,业内人士公认的亚洲收藏文革专题年历片第一人,他就是一位懂得欣赏和收藏年历片的有心人。

  在洪清师傅的众多收藏中,那张1974年东街口的夜景的年历片,足以让我们欣喜。

  

你见过1974年东街口夜景吗还记得儿时的年历片吗

  当年邮电大楼是标志性建筑

  1974年东街口夜景的年历片,夹杂在洪清的众多收藏中,其实并不是太显眼,但足以让福州人激动。

  “上世纪60年代7层的华侨大厦已经让人叹为观止了,到中期,邮电大楼建成后,马上抢尽了华侨大厦的风头,成了标志性建筑。虽然没有上海十里洋场的灯红酒绿,但干净的街道、葱茏的树木、傲立的邮电大楼,自有一番恬淡风韵。”

  还有一枚赤红的“赤卫印刷厂”的福州年历片,显然也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这就是过去的福州第三印刷厂,就在今天的福州市图书馆的位置。”

  洪清最自豪的便是一系列以伟大领袖毛主席为主题的各种年历片,还有如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南京长江大桥等,电影类如《闪闪的红星》《万水千山》等。

  洪清说1967年至1976年的文革年历片多以各种系列形式出现,有儿歌、剪纸、杂技、舞蹈等。

  老福州都喜欢把年历片放钱包

  说起洪清的收藏经历,和他小时候快乐的童年记忆是分不开的。

  “以前挂历一本要3块钱,年历片很便宜,才一两分,实惠又美观,最早诞生在中国,老福州们都喜欢把年历片放在钱包里。”

  每逢年末岁首,父亲母亲便会变戏法似的拿出不少卡片,正面是精美的图案,背面则是新年份的时间。

  在那个物质不太丰富的年代里,那一张张有革命样板戏、电影剧照、毛主席画像、南京长江大桥等新兴面貌的卡片,给许多老福州的童年带去了太多的欢乐。同样的,在1967年出生的洪清的记忆里也留下了特别的印记。

  1998年12月3日,偶然的一天,山东卫视《走四方》栏目介绍了融书法、绘画、摄影为一体,集知识性、趣味性为一炉的年历片,一下子勾起了洪清童年那些快乐的记忆。

  “六天后,我便来到了花鸟市场,淘到了30多张,第二回淘到了80多张,第三回竟淘到了120多张。”

  这些数目令人咋舌,让一位收藏年历片30多年却才只有200多张藏品的老人艳羡不已。

  “可能这就是我和文革年历片的缘分吧!”

  9年6本册子3495枚文革年历片

  有缘分,也不乏努力,中国的一线年历片收藏市场,从广州到北京, 从上海到天津、武汉、南京、杭州、石家庄等,洪清都一一去过。

  6本沉甸甸的册子,3495枚文革年历片,业内人士都认定这个数目超越了新加坡一收藏者的3435枚,洪清成为了亚洲文革专题年历片收藏第一人。

  因为对红色年代的怀想,因为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尊敬,他只收藏1967年-1976年年历片,以“文革”为专题收藏,并坚持了9年。

  收藏的道路是永无止境的,他的名片即可述说,从福州第五名的收藏者,一直走到亚洲第一,名片的字体在变,颜色从黑白变彩色,当自己的名片系列都能在市场上拍得好价格时,洪清还在努力,“我收藏的1967年到1968年间的文革年历片还是太少,希望拥有者可以与我取得联系。”

本报记者 林佳 文/图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