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刻版大师最怕弟子改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4日04:04 新京报

  木版水印代表性传承人入围者崇德福坦言成功要诀在领悟书画精髓

  

刻版大师最怕弟子改行

  6月5日,荣宝斋的木版水印行业的高级技师崇德福在认真刻版,这种版材是梨木。本报记者 韩萌 摄

  “打乒乓球去了,一身汗。”崇德福回到工作室,满头大汗。他脱下上衣,用毛巾擦遍上身,又换上一套干净的白衬衣,坐在刻版前。

  上周二中午,戴着老花镜的崇德福左手拿着放大镜,右手紧握刻刀,刀背紧抵住拇指肚,月牙形的刻刀刃游走于一尺见方的梨木版上,版面上,是一幅仕女图,连仕女们发髻的头发丝都清晰可见。椅子上的崇德福弓背、低头,像一个木头人,只有手在动。

  荣宝斋中成技术中坚

  崇德福是荣宝斋高级技师,由他把关的刻版,是木版水印中的重要一环。53岁的他是荣宝斋中资历最老的技师。

  崇德福回忆,他17岁中学毕业进荣宝斋时,单位近10年未进新人,正处于年龄断档期,教他的五六位师傅刻版都颇具功力,人物线条、飞白等等各有千秋。师傅们很多都是小学文化,“他们肚子里全是知识,可讲不出什么理论的东西。”崇德福说,学刻版,一靠问,二靠悟。

  他说,当年一起进荣宝斋的毕业生共20人,可36年后,在一线搞木版水印的,仅他一人。

  刻东西要靠近“神”

  博取各位老师傅的绝技,崇德福琢磨着把技术加以完善。“学东西不能太死”,这是崇德福多年悟出的道理,他坦言,自己比别人高超之处,不光在于几十年积累的经验,更在于掌握一种无形的东西,领悟书画大师的精髓,使他刻出的版材无限靠近作品的“神”。所以,他刻出的版,印刷效果很好,画面惟妙惟肖,几可乱真。

  刻版极耗心血。崇德福说,《清明上河图》版材,原作长5米多,画中有1000多个人物。他和两位师傅合作雕刻,3个人用了5年时间才完成,他雕成的版材就达300多块,每雕完一块版材,短则两三天,长则一个多月。

  最怕弟子半路改行

  “失去一门老手艺,损失太大了。”崇德福说,很多老手艺都随着手艺人的逝去而失传。手艺人的功夫如果不好好传承,那是后人摸索多少年也琢磨不出的。入围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让老崇感到莫大幸福,“我会把我的手艺,毫无保留地传下去。”

  崇德福现有4个徒弟,大家公认他们学得不错。但行业的发展,关键在于传承人的稳定。崇德福最担心的是,怕弟子半路改行。他说,干这行很清苦,收入也不多,以前就曾有过跟他学习多年的弟子转行。

  本报记者 李天宇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