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教师夫妻 撑起一所小学校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9日10:19 桂龙新闻网-玉林日报

  6月15日早上,北流市大里镇高垌村小学的17个孩子和他们的2个老师,像往常一样在简陋的校门口前举行升国旗仪式。“立正、出旗、敬礼、奏国歌、升国旗……”随着口令,17个孩子把手举过头顶,使劲仰着脖子,嘴里跟着广播唱着国歌,看着国旗慢慢升起来……新一天的学习生活又开始了。

  夫妻俩,毕业后撑起一所学校

  这所仅有17个小学生的学校坐落在大容山水库边上,老师是一对年轻的夫妇——卢业灿和他的妻子覃健梅。7年前,他们来到这里当起了乡村老师。他们是经过考虑才做出这个决定的,尽管做足了心理准备,但来到学校后,学校的实际状况还是让他们有措手不及的感觉。卢业灿说服自己和妻子:“暂时留下来吧。”这一留就是7年。

  卢业灿今年28岁,但看起来要比实际年龄大得多。他回忆,他们接手学校的时候,学校招收了33个学生,有3个年级,课程都由他们教。毕业班走后,现在只剩下两个年级17个学生了。

  记者在现场看到,17个学生坐在一间教室里读书。简单的三排桌凳,破了一大块木板的讲台上放着两盒粉笔和两套课本,老师通常都是两个年级的课轮流着上。这样的复式班教学方式在边远山区是常有的事。学校除了开设最基本的语文、数学课以外,还有广西社会、自然、美术、唱歌课。课外,夫妻俩还和学生一起劳动、打球、爬山。

  学校的球篮架搭在教室前的芒果树树杈上,用两块木板拼成篮板,一个铁圈就是篮筐,很简陋,但孩子们玩得很开心。自从村里来了翟指导员以后,学校还多了个小广播站,每天都会有学生自己播音,讲故事、播新闻、播诗歌、播农药知识等,整个村子都听得到,孩子们和村民也都喜欢听。

  为了山里的孩子,夫妻俩毫无怨言

  “其实4年前也想过要走。”卢业灿坦言。村里的同龄人大多都去打工赚钱了,一个月至少也能寄几百元钱回家,而卢业灿家里生活情况不乐观,父母也常有抱怨。夫妻俩每人每月300元工资,勉强够生活。最怕的是生病,看病用钱他们真的难以承受。“那段时间心里很矛盾,确实想动摇。”但看到天真可爱的孩子们,他们心软了。

  “学生们真的把他们当亲人。”村支书满是感慨。孩子们很小但很懂事,有时候见老师没有肉只吃自己种的青菜,就悄悄的把家里捕的鱼和做的菜拿来给老师。班上有8个学生家里离校很远,走一趟要40多分钟,遇到下大雨就留下来跟老师一起吃饭,下午放学老师再一个个走山路送回家。“下雨路窄又难走,还要过河,涨水就更危险了。”村支书说。

  环境艰苦,仍然充满希望

  2006年11月,国家拨了近2万元给学校购置了一台电视和一台电脑,卢老师就常组织学生们围坐在一起收看教育频道的电视节目。“山里的孩子能有机会一起看电视学习是很难很难的。”卢业灿说。可惜的是,学校现在只有17个学生,但学生们一直都很争气,前几年大里镇16个学校搞成绩排名的时候,高垌村小学还排上了前五名。

  问及卢业灿这么多年教书,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时,他坦言是资金问题。17个学生每个人都有65元的国家补贴,用来作杂费,如文具、球类支出,学生每人交点作业本费,但如果要改善学生读书环境和购买一些课外读物就会受到限制了。另外,就是老师不够,太忙,有时候,一个人到镇里开教育会议之类的,留下的另一个,往往很难照顾得过来。

  一位一直关心学校的老人坦言,“如果不是他们来上课,恐怕这么多年学校也就没有了。谁还愿意吃那份苦呢?”

  来源:玉林日报

  责编:李晓花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