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田坎书记邓平寿的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9日12:28 央视《新闻会客厅》
田坎书记邓平寿的故事
资料图片:邓平寿下乡考察

田坎书记邓平寿的故事
邓平寿的女儿邓娟

田坎书记邓平寿的故事
邓平寿书记的女儿邓巧娟和他生前的得力助手廖铭

田坎书记邓平寿的故事
邓平寿办公桌

  人们挥泪送别的人就是重庆市梁平县虎城镇的党委书记邓平寿,2007年2月1日,因为积劳成疾,年仅52岁的邓平寿离开了人世。虽然邓书记已经离开4个多月的时间了,但在他生活和工作了50多年的虎城镇,很多人还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村民1:他就是我们的贴心人。

  村民2:他确实在我们心中超出了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村民3:死了太可惜了,我现在也不相信他死了

  邓平寿在党员先进行教育报告会上的一段讲话:现在虎城镇的村公路硬化才达到95%,组公路硬化才达到70%,只有80%的村民吃上了自来水和安装了加密电视,我的目标就是要让这一切都变成100%。

  李小萌:欢迎来到《新闻会客厅》。一个人走了,却也这么多认识和不认识的人在思念他和怀念他,今天我们请到的就是邓平寿书记的女儿邓巧娟和他生前的得力助手廖铭。刚才这个片子放的时候,一开始巧娟就开始流泪了,

  邓 娟:我觉得我不太相信,我也不愿意看见这个。

  李小萌:但是从刚才这个片子里边我们看到的是那么多人都在思念他,舍不得他走,也是一种温暖吧?

  邓 娟:对。

  李小萌:现在我们让巧娟平复一下,问问廖铭,当时送行的时候来了多少人?

  廖 铭:当时在虎城送行的人很多,好像至少有一万多、两万人,有这么多。

  李小萌:这么多人。

  廖 铭:对,包括达县比邻的都有。最远的有从上海赶来的。

  李小萌:都是自发的?

  廖 铭:自发的,那天是下雨天,在那儿等的人很多,送他送了七里路。这其中有一位老太婆,好像是八十多岁了,从大荣村赶来的,好像走了四个多小时,她说,她的小孩在外面打工,寄回来的每一年的汇款单基本上都是拜托邓书记帮她取的,她也很感激,所以说她在那儿也哭得很凶,

  李小萌:从刚才画面上看见巧娟是抱着爸爸的骨灰,你当时想过会有这么多乡亲一起来送他吗?

  邓 娟:我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人来送爸爸。我爸爸的工作可能就是以情换情的,当我回去的时候看到这么多人,我当时就蒙了,我说爸爸,你也值得了,你看这么多老百姓来送你。

  廖 铭:他这一生始终把老百姓当作他的兄弟姐妹在看待,所以说他做起工作来跟老百姓有这种亲情,老百姓也不把他当外人,我觉得这是最主要的。

  李小萌:邓平寿书记有这么多的牵挂,而现在更多的是人们对他的那种牵挂,相信一定有他的与众不同的过人之处,但是人已经离开了,我们还能找到痕迹吗?

  第一次走进邓平寿书记的办公室,这里的简陋与陈旧让记者感到惊讶。作为一个镇级党委书记,他的办公室里没有人们想象的大办公桌和宽敞的环境:在这个不大的办公桌上,我们找出了40多个这样的笔记本,这里面记录了邓书记从1991年至2006年全部的工作日记,“如何做个执政为民的好官”、“怎样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在这些日记里,几乎随处可见邓平寿作为一个镇级党委书记做人做官的思考。

  三双沾满泥浆的鞋,一个军绿色的老式挎包,几包平时只能在农民技术服务站看到的养蚕专用的农药,也许你不会相信,这也是邓平寿书记生前的工作用品。而眼前这个已经被磨得露了白的旧沙发,现在更是让许多坐过它的老乡们触景生情。

  李小萌:看着似乎不像我们想象中的一个镇党委书记的办公室,刚才我们看到这个破旧的沙发,怎么磨到那个程度都还没有换掉?

  廖 铭:他这个办公室,老百姓来的人太多,有背背篼的、有挑担子的、有抱娃娃的,到他办公室来谈工作的,找他办事的,还有在他这儿聊天的人太多太多,他基本上只要他一在办公室,办公室里面的人就特别特别多。

  李小萌:就是说镇上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推开他的门进去找他跟他聊天?哪怕没事儿说说话他也要接待?

  廖铭:我记得有一次,在我们巴林村有一个老头子和一个老太婆,为三个鸡蛋的事,这家认为那一家偷了他的鸡蛋,就闹到邓书记办公室来了,在沙发上争执的时候,将鸡蛋就打烂在沙发上,当时邓书记笑着将一个喝茶的纸杯子,将鸡蛋放在杯子里,邓平寿是怎么说的?他说这个鸡蛋我邓平寿买了,来,你俩不要为这点小事吵了,我给你一人两元钱,算我买你俩的鸡蛋,当时这两位老百姓就不好意思了。这种小事太多了,坐在他沙发上发生的故事太多太多。

  李小萌:像那个沙发看上去已经挺有年头的了,不能换新的吗?

  廖 铭:怎么不能换新的?他这个人太节约。有一次我们到县城里面去办事,那天因为要办事,请了县里面一个单位吃饭,吃了四百多元钱,吃了之后回家的路上,他边走边叹气,他说,今天我们吃这一餐相当于老百姓一年到头养的一头猪,太贵了,太贵了,他这个人就是太节约了。

  在虎城镇的百姓心中,邓平寿在田间地头的时间比他在办公室的时间多,几乎每一个月,他都能够走到虎城镇属下的管辖的17个行政村。在邓平寿的带领下,原本贫困的山里人有了自己的增收途径,发展蚕桑、种植蜜柚,很多人的生活因此而得到了改变。

  养蚕大户赵明权同期:我们的家的嫁接桑树就是他引进来的,没嫁接的每亩产1000斤桑,这个嫁接的每亩要产6000多斤。

  李小萌:今天廖铭也拿来了一个包,这不像是一个书记的包,像是一个技术员的包。

  廖 铭:他这个人实际上早就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技术员了,他书虽然读得不多,但是他好学,早就会嫁接了。

  李小萌:这把钳子也是锈迹斑斑的了,他就是拿它给每个他去的人家需要剪枝就用这个去剪枝。

  廖 铭:遇上有人剪枝,技术上不合格的,他就帮他剪一剪。他这个技术还是跟以前的蚕桑技术员学来的,学了一天。

  李小萌:他学是因为自己家里也种桑树还是说就是为了教给底下的村民呢?

  廖 铭:他家里面也有示范,也种桑树,他主要是学来是教其他老百姓的,这是蚕药,有时候遇上老百姓家养的蚕,出现了蚕病,他就教一下。

  李小萌:巧娟你们家里种桑树养蚕,最开始的时候是因为把它作为一种经济来源还是说爸爸种这个桑树是有别的想法的?

  邓 娟:经济来源也占一个,还有主要是做一个示范作用吧,他要带头。如果今年的蚕子喂得好,卖了好多钱,他就会给那些村民、村干部就说,今年我们的蚕子又卖了好多好多钱,这个还是收益很大的,就是起了一个带头作用,他想带动这些村民都来养蚕。

  李小萌:难到说书记得从自己家里种,示范着才能够有效果?

  邓 娟:因为一开始的时候蚕农有低谷,有时候蚕价高低就不等,有时候蚕价高,那些农民就愿意栽桑树,如果很低了他就不愿意喂蚕养蚕子了。

  李小萌:那也很正常,很对啊。

  邓 娟:是很正常,但是老百姓要看到眼前的利益,所以说为了眼前的利益,有可能那几张蚕桑不景气,就毁桑,爸爸就坚决不让,他说毁桑很容易,但是栽桑的话就要好几年,就要培养出来,所以说一直劝他们,还发动家里面做示范。

  廖 铭:况且老百姓好多不懂技术,认为养蚕养到桑树的时候,要蚕茧的时候就死了,有些灰心丧气。

  李小萌:那就是周围的村民看到你们家种这个桑树的,很多顾虑就自然而然打消了是吗?

  邓 娟:也有可能,因为我们带头,如果他家的蚕枝卖不出去的话,我们也卖不出去,他能卖我们也能卖。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