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蹲点南京最繁忙的交通指挥室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0日13:40 扬子晚报

  [扬子晚报网消息]

记者蹲点南京最繁忙的交通指挥室
(图一)
记者蹲点南京最繁忙的交通指挥室
(图二)18日下午,记者“蹲点”南京市交警五大队指挥室。五大队每天接出警140至170次——这里是南京市交警各大队中最为繁忙的交通指挥室。

  蹲点半天,头昏脑涨:眼睛,盯紧26个屏幕,实时监控辖区主干道路口交通状况;耳朵,不断收听电台,“扬州路口‘抱死’”、“鼓楼隧道口‘爆’了”——这些听不懂的专业口语,都是在形容交通拥堵的程度。值班员手、口、耳并用,一刻不停,调度警力,打开“结点”。

  屏幕墙宏观、全息、直观地展示着城市交通。实时画面让人发现城市交通系统是“脆弱”的,看似严格、密集的规则系统,只要交通参与人这里“冲”一下、那里“随意”一下,立刻产生“堵点”。总体而言,行人、非机动车参与交通的法制意识比机动车驾驶人淡薄得多,而路口秩序的好坏,路口好不好通过,跟他们的关系最大。在机动车,则是闯红灯和随意变道。因此,指挥室专门有一屏对准双黄线,看到有车明显压线、过线,就抓拍。

  副大队长朱泾舟为记者进行的实时读屏解说,无不说明:城市拥堵,绝大多数不是因为大事故引起,而是由众多积少成多的小节引发:

  12:10,草场门画面显示广场南口有大量车辆积压,调路面警察勘查,发现是一辆小车撞了护栏(图一)——交通系统非常脆弱,有一点小事故,马上就产生堵点。

  13:25,儿童医院门前,大量机动车压双黄线抢路,通行速度缓慢——周一的医院门前,让人头疼。大量的人和车,在“同一时间到达同一地点”,医院停车场严重不足,通行满负荷。这种情况下,驾驶人再抢道,就要乱成一锅粥。这些地方,是警察的主要疏导点。

  14:29,华侨路上海路口,出租车压双黄线掉头,对面过来的车立刻受阻——早高峰时期的碰擦事故,60%都是由抢信号、随意变道引起的。

  15:00,宁海路口南北向红灯,电动车和行人不管不顾闯红灯通行——行人和非机动车闯红灯,只能现场执法纠正,但是警察不可能时刻盯紧每一个行人,关键还是要靠市民提高自身文明素质。

  16:05,盐仓桥广场两车相擦,停在路中。周围车辆开始绕行,“打结”(图二)——两车同方向行驶,其中一个要拐弯变道,一个要进入转盘,速度不慢,双方不让,自然要碰头。对这样的小事故,我们建议开车人在责任清楚的情况下,撤离现场。你看他们这样停在路中,影响了多少汽车的通行?

  16:16,中山北路议事园门口一辆子弹头商务车横在路中,欲穿过马路到对面车道上去,过往车辆迅速“打结”拥堵。警方到现场指挥,商务车退回饭店,车道迅速畅通——建议这些路口出来的车,不要横穿马路左拐,提倡顺道右拐绕点路,方便别人,也不算多为难自己。

  16:21,鼓楼隧道北口拥堵。一辆白车不知何故停在北口机动车道上。所有过往车辆不得不围着它绕行,堵点越绕越大。值班员调警察去现场查看,谁知过一会儿白车又开走了。值班员再通知警察不必去现场——开始以为是抛锚或事故,看来都不是,就是驾驶员随心所欲在机动车道上停车。一方面影响公共利益,另一方面造成管理资源的浪费。

  16:30,北京西路拥堵。镜头拉近发现,华东饭店内出车横穿马路到对面车道——又是一个图方便横穿马路左拐的……

  不看大屏幕不知道,一个行为小节会有那么严重的连带效应。记者不由在想,警方可开展一项活动,让交通参与者都能到交通指挥室看一下,获取交通全局感受,这至少能让人们面临违章时产生一种约束性联想:探头会拍到我影响全局交通了!本报记者 王晓映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