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农民巨资买下肉牛交易市场(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5日15:40 央视《致富经》
农民巨资买下肉牛交易市场(图)
肉牛交易市场

  央视《致富经》6月22日播出“花钱买个牛市”节目,以下为节目实录:

  在黑龙江省龙江县的肉牛交易市场里,这个指手画脚的人叫李长青。 2004年年底,他就花了300多万把这个市场买了下来。

  李长青暗自算了笔账:每星期3个交易日,交易量能达到1万头,按一头牛收2元钱的占场费计算,也可以收入2万多元,这样一年的净利润就能达到20几万了。

  记者:“你计划多长时间能收回成本?”

  龙江县景星镇景星村农户 李长青:“五年差不多能回本。”

  这账算得是不错,可是通常计划可没有变化快,李长青究竟能赚到这牛市的钱吗?

  龙江县地处内蒙古、吉林和黑龙江三省交汇处,从80年代起呼仑贝尔草原上的架子牛和当地的育肥牛就都在这里交易,自然形成了一个交易市场。靠这个市场当地大部分养殖户都赚了钱。政府开始鼓励农民养牛,这个牛市也就成了当地人的宝贝。

  龙江县政府副县长 谢文:“我们这发展肉牛80%以上都靠内蒙古,用他们的架子牛,买过来到我们这育肥。”

  纪德山为了离牛市近一点,他索性举家从200多公里之外的老家搬到龙江县养牛。靠这个市场纪德山每年都能有60多万元的收入。

  然而,到了2004年牛行情急转直下,牛价从每斤4元骤然跌到了每斤3.2元。当时纪德山就赔了30万元。

  龙江县景星镇畜牧小区农户 纪德山:“一般1头牛价格就得下跌四、五百元,接近1千元钱。1头牛赔1千元,30头牛就赔30万元。”

  虽然大家每周也都在市场交易可是养殖户也根本赚不到钱。已经成了宝的交易市场一下子变成了草。

  龙江县景星镇畜牧小区农户 纪德山:“交易市场当时的交易量没有这么高,一下子存栏数增加了,另外当地没有屠宰场,屠宰量非常低,存栏数非常高,他俩不成正比,这样销售起来就比较困难。”

  就在当地市场萎靡不振的时候,2003年年底,却有人看中了这个资源。一个台湾的屠宰企业在这个市场附近设立了分厂。

  屠宰企业负责人 陈汝清:“因为当初也是看中了这个交易市场,这是架子牛的一个集散地,它是内蒙古草原上到我们东北地区这些平原地带,它是第一个站,所以在东北它的规模算是最大的了。”

  这个企业的年屠宰量能达到5万头, 70%出口,其中出口到埃及和卡塔尔等中东地区的牛肉每年就有2000多吨。中东等穆斯林国家肉牛的养殖量很小,大部分都要靠进口。每年从我国进口的牛肉都在3万吨以上。

  企业来了,开始在市场上大量的收牛,也带来了个新名词,叫胴体率,也就是屠宰称量之后还要用这个比率来计算农民能拿多少钱。

  屠宰企业负责人 陈汝清:“胴体就是活牛屠宰以后,它去头、去蹄、去牛皮、牛血跟内脏,还有像淋巴和淤血拿掉以后的重量,它是带骨的肉。所谓的胴体率,它是胴体重量除上毛重,这样一个比率,如果说老百姓的牛养得越好越肥,它的胴体率越高,出肉越高,它的价钱就越高。”

  这可和当地传统的方式有了天壤之别,以前在市场上卖活牛都是靠眼睛看这牛大概有多少斤, 虽然胴体率是国际上认可的计算方式,但是在农民看来,本来很简单的交易方式却变得复杂了。

  但当时正是市场低靡的时候,供大于求。企业从市场上一车车的往回买牛,农民急于出手,也就顾不上什么称量方式了。

  屠宰企业负责人 陈汝清:“到我们这里全部是现金交易,我们多的时候,一天要100多万元付出去,全部是现金。”

  当时养牛十几年的李长青却从中看出了门道。他是当地有名的养牛大户,每年也能有40多万元的收入。李长青看到,赶集的人越来越多,而且以前市场是政府直管的,当时也正张喽着对外承包。他便打起了买市场的主意。

  屠宰企业负责人 陈汝清:“当时想这总归能挣点钱,但是投资挺大,我还袋了点款,1分利贷的。”

  看着企业一车车地往外拉牛,李长青觉得有了企业做靠山,还是有钱可赚的,而且靠收占场费赚钱也不会受到牛价起落的影响。于是他雄心勃勃地买下了市场。但事与愿违,仅仅3个多月过后,李长青却发现,企业收牛也不像当初那么容易了。

  在企业的推动下市场上供大于求的局面逐渐扭转成了供求相当,价格有所回升,这时,沉住气的农民开始把企业用胴体率算帐的事折腾了出来。

  当年彭德发父子俩养了50多头牛,眼看到了该出栏的时候,他们却不愿意再把牛卖给企业了,生怕这种先称量屠宰之后再付钱的方式靠不住。

  彭德发的儿子 彭辉:“担心自己都没宰过,也不知道这头牛到底能宰出来多少点也不知道到底能宰出来多少钱。”

  屠宰企业负责人 陈汝清:“因为农民他的胆子特别小,他会担心你这个肉会不会割掉一块啊,我到那里你会不会不给我钱啊等等诸如此类这些问题。”

  再加上农户屠宰时不在现场,也恐怕企业说多少就是多少。

  彭德发的儿子 彭辉:“那时侯自己心里有数这牛值多少钱,卖时候直接就卖了,假如说想卖3000元的话,人家要是给3千也就可以卖了,咱拉到这来宰,也不知道到底宰3000元少还是多,就这方面有点不太敢。”

  虽然心里害怕,但牛是必须要卖的,于是彭德发的儿子彭辉就拉上了自己的7头牛卖到了企业。虽然当时彭辉还没明白按胴体率怎么算帐,但结果却是他没想到的。

  龙江县景星镇庆丰村农户 彭辉:“比以前多卖了,就是说以前认为这头牛可以卖3千,但是到这通过宰之后可以卖到3千2。”

  这让陈汝清抓到了机会,他领着彭辉参观了屠宰的全过程。陈汝清觉得口头宣传不如眼见为实,从那以后,他就经常会请几个农户来参观。

  屠宰企业负责人 陈汝清:“当时有几个胆子大的,他就会与我们合作,合作之后,之后发现很不错,那他就是一传十十传百,就很快信息就出去了。”

  就这样当地农民消除了疑虑,不但逐渐接受了这种称量方式,而且也主动把牛送到企业

  企业的带动让当地的养殖户看到了希望,农民们可以大胆养牛了。仅2005年一年龙江县肉牛总量就从4万头增加到了6万头。

  龙江县景星镇景星村农户 马翠兰:“都不愁卖,你想卖他多少他都要,有多少要多少。”

  然而,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李长青却发现,如今市场上的育肥牛越来越少了。原来,当地大部分农户都主动把自己的育肥牛送到企业,不在市场交易了。另外又有两家屠宰企业落户龙江,当地育肥牛价格不断上涨,明显供不应求。李长青也开始有了新的打算。

  今年5月18日正好是市场的交易日,屠宰企业采购员赵凯来市场抓育肥牛,可是早上8点多一到这他就傻了眼,市场上只有一车育肥牛了,于是他急着侃起价来。

  屠宰企业采购员 赵凯:“什么价?”

  农户:“4.45元每斤。”

  赵凯:“不要报太高了。”

  农户:“你给多少钱?”

  赵凯:“靠边一点,都是公牛啊?”

  农户:“全都是公牛。”

  赵凯:“我跟你讲4.3元一斤。”

  农户:“卖不了。”

  就在赵凯犹豫的瞬间,这车牛已经被另一个屠宰企业以4.38元每斤的价格抢走了。

  屠宰企业采购员 赵凯:“他一定要4.4元、4.5元每斤,那我有我的心理价位啊,市场价也就四块二、三嘛,他要越多越好,不可能的啊。”

  最后赵凯只能两手空空。这让李长青抓住了机会,他和赵凯谈起了合作。

  龙江县景星镇景星村农户 李长青:“咱就是说这个事,按这个苗头看,要想发展这个养牛业咱俩必须协作起来,这是真的。”

  现在李长青的努力方向是一方面和企业合作,吸引更多的外地育肥牛养殖户到这里交易,另外鼓励企业多抓当地的育肥牛,吸引更多的架子牛来市场交易。目前这个市场已经成为黑龙江省最大的肉牛交易市场,年交易量达到(30)万头。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