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艾滋男童求医遭拒续:免疫功能差不能做手术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7日09:42 南方都市报

  本报讯 昨日下午,儿童医院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的专家再次对艾滋男童的病情进行会诊,考虑到男童目前正处在艾滋病发病期,医院确定了先治疗艾滋病,再治疗食道狭窄的方案。近期,院方会先在男童的胃上做一个瘘口,以便向他体内输入药物和营养物质,随后可能会将其暂时转到市八医院。待其病情好转后再考虑用何种方式为其进行食管扩张手术。

  下午3时,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的艾滋病专家陈谐捷来到儿童医院,会同该院专家对男童的情况进行了会诊。会诊结果表明,男童除了目前正处在艾滋病发病期外,还有轻微的肺炎。两院专家经过讨论后认为,目前男童的身体条件并不适合做手术,因此决定先在他的胃部造一个瘘口,直接由胃肠道输入营养物质和艾滋病治疗药物,等他的艾滋病病情稳定后,再决定下一步手术治疗方案。

  据了解,男童此前的检查发现,他体内的人体免疫功能(CD4)的浓度仅为17,而一个免疫功能正常的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CD4浓度至少要达到200以上,这表示男童正处在艾滋病发病期,免疫功能低下。儿童医院副院长龚四堂表示,在这一时期,如果医院为男童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的感染和伤口的愈合都会面临很大风险,反而可能会加速男童的死亡。因此“就算全世界都说我医院不好,我们也绝对不会现在为他进行手术,这是不符合医学常识的”。龚四堂的这一说法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副院长尹炽标那里得到了印证。

  龚四堂介绍,考虑到儿童医院在治疗艾滋病方面的经验不足,院方可能会在做完胃造瘘术后,将男童转到市八医院医治,待情况好转之后,再为其进行下一步手术治疗。

  - 院方说法

  医院间合作不畅 染艾者手术难做

  专科医院科室不全,呼吁综合医院配合

  艾滋病患者一旦患有与艾滋病无关的其他疾病而需要手术时,因为专科医院科室设置不全,没有能力做其他疾病手术,需要综合性医院配合时,又经常因为医护人员对艾滋病的恐惧而遭到拒绝。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是广州市三家定点收治艾滋病患者的医院之一,从1994年以来,该院已经收治了1000余名艾滋病住院患者,并保持对500多名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进行门诊追踪。据不完全统计,这些患者中,有90%以上是在其他医院做检查治疗时发现感染上艾滋病病毒的,其中绝大部分病人都是普通医院拒绝为其提供治疗后,辗转多家医院,才找到市八医院。实际上,他们中许多仅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因为患上了阑尾炎、肠梗阻、肺结核,更需要其他科室的专业治疗。

  不过,作为一所治疗传染病的专科医院,市八医院除了在肝胆内外科的治疗水平堪称行业翘楚外,其他科室,特别是外科的力量,都比不上一般的综合医院。比如说,市八医院没有肿瘤、泌尿内外科、神经内外科、肺病科、骨科、儿科和妇产科等专科,当来到医院的艾滋病人患上与艾滋病无关的其他病症,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时,市八医院只能邀请综合医院的专家到医院对病人进行会诊。

  不过,市八医院副院长尹炽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坦言,并不是所有医院的专家都像妇婴医院那么配合,医院在邀请会诊的时候,也会遇到拒绝和推诿。因为医护人员也普遍存在着对艾滋病的恐惧。

  对于非艾滋病专业的普通医护人员的这种恐惧,尹炽标认为并不难理解。不过,如果手术过程中不小心被手术刀割伤或被针筒刺伤,必须在两个小时内进行伤口的清理,并服用一个月的抗病毒药物,否则感染上艾滋病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不过,医生如果获得了相关的专业知识,因为职业暴露而感染上艾滋病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多年以来,市八医院发生过十几起医护人员为艾滋病人治疗过程中被割伤的事件,因为处理及时,目前还没有医护人员因此而感染上艾滋病毒。而疾控中心一位艾滋病防治专家也指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与乙肝病毒携带者其他合并症的手术治疗,在医护人员的防护和器材消毒上,区别并不大。

  如何减轻医护人员等专业人士对艾滋病的恐惧,尹炽标亲身的感受是,对艾滋病的了解越多,就越不害怕艾滋病。

  - 专家建议

  建风险保障机制或可解决问题

  “艾滋病人手术难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即使在艾滋病防治工作水平相对领先的广东,也依旧存在。”中国爱之关怀的志愿者刘杰从事艾滋病防治与帮助工作已有5年。他对目前艾滋病人手术问题感到担忧,“他们最迫切的是医疗上的需求,但这偏偏是他们目前面临的最大难题”。

  广州的艾滋病感染者和抗艾志愿者托马斯就是艾滋病人手术难的受害者,2002年到2003年间,骨结核威胁着他的生命,但没有医院愿意为他手术。后来在媒体的呼吁下,2003年9月在北京佑安医院做了手术,解除了痛苦。这个经历让托马斯刻骨铭心。

  托马斯说,拒绝为艾滋病人动手术,这剥夺了艾滋病人应有的医疗保障的权利。

  对此,广东省社科院博士李扬指出,解决艾滋病人手术难的问题需要从医患两个方面并进,患者需要及时将自己感染艾滋病的信息纳入国家相关机构或者志愿者帮助团体的视野中,为获得帮助提供前提。而医务人员也需要加强职业精神和相关知识、技术方面的培训。要建立起一个健全的对从事高风险手术的医务人员的保障制度才能根本解决问题。“爱心不能支撑这个社会的良性运作,你必须要有一套约束和激励机制。”

  - 采访日志

  一周来,头一次看他笑

  昨天,孩子笑了5次,这是记者连续一周采访以来,第一次看到孩子脸露笑意。父亲说,自己今天心情好多了,因为孩子快乐,所以他快乐。

  看着床上的5只玩具小鸡,孩子把他们堆在一起,笑着对父亲说“孵小鸡”,父亲一边解释说,孩子想念家乡的母鸡了,一边拆开义工送来的字母积木,陪孩子玩起来。

  15时26分,市八人民医院感染一科的陈医生前来为孩子诊断,同来的还有儿童医院的3名医生。陈医生问了一下孩子现状,接着从床边拿下孩子专用的听诊器探听他的身体,观舌、看肺部X光片后,他说孩子肺部受感染,总体状况还行,详细病情有待进一步诊治。

  15时41分,依旧只有父子双方才能听得懂的浏阳家乡话在病室里传递着:

  “我要听故事”,孩子嘟囔着。父亲右手捏着喉咙,哑声低语,“我今天喉咙疼,不能讲了。”

  “我要听猫和老鼠的故事”,孩子哀求着父亲,声音压得很低很低。父亲再次捏着喉咙,这次声音大了点,“都说今天喉咙疼!”“呜,呜呜”,孩子放声大哭,两分钟后,开始咳嗽,父亲为他“挖喉”,随后离开病房清理口盅。

  孩子突然不哭了,竖起左脚,左手搭在膝盖上,心事重重。每一次父亲离开病房,如果孩子醒着,总会放声大哭,只有这一次相反,父亲走了,他却停止哭泣。

  15时45分,父亲推开房门,大声训斥孩子,“都长这么大了,还哭什么哭呢”,父亲告诉记者,孩子最喜欢听猫和老鼠的故事。在父亲的重复训斥声中,孩子继续竖着脚,左手搭着膝盖,玩弄着衣服上的白色衣带,眼睛一直望着玻璃窗,不再看父亲。“我跟他讲道理的时候,他就这个表情”,连续几天的采访里,记者第一次看到孩子生父亲的气。

  15时55分,父亲问孩子“要不要躺下”,孩子依旧眼望前方不应答,父亲躺在孩子身旁,孩子把头靠膝盖上,手托着腮,半闭着眼睛,不多久又抬起头,眼睛一直望着窗户。

  更换点滴的时候,孩子插针管的右手总会疼痛,这时,父亲总为孩子缓力轻捏,让他感觉更舒服。

  16时15分,红丝带义工阿莲正准备拿被子为躺在床上的父亲盖上,“不用不用,我热得很”,说完,父亲又继续闭上眼睛,躺在熟睡的孩子身旁。此时,孩子脚套白袜,身上盖着毛巾被,空调显示室内温度为28摄氏度,而天气预报说,昨天最高气温为35摄氏度。

  17时,父亲和孩子头对着头,手靠着手熟睡着,病房内只听到隔壁房孩子传来的哭叫声,幸好声音不大。义工告诉记者,父亲昨晚只睡了三四个小时,那一刻,没有人忍心吵醒这对父子。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王瑾 钟跃东 张艳芬

  (

南方都市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