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旧闻:紫荆花下的侠义情怀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3日17:38 SMG

  【主持人 李涛】

  往事调查,旧闻新说。香港动作片,以它独有的魅力征服了世界各地的电影观众,从某种程度上说,功夫片几乎是香港电影的代名词。香港回归十周年之际,我们盘点一番曾给我们留下难忘记忆的精彩瞬间。

  (李小龙电影片段)

  【解说】1973年7月20日,李小龙在香港猝然离世,两万多人为他送行。这位被称为“功夫皇帝”的影坛巨星,虽然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只拍摄了四部半电影,但是却一手创造了香港特有的电影类型—功夫片。

  (采访 成龙:他(李小龙)给人家的印象,看见的留下来的是那个腿,一身肌肉。哇,你永远看不到他老态的样子。)

  【解说】上世纪70年代初,李小龙和他的功夫电影不仅风靡香港,而且还在欧美电影院走红,很多人因为李小龙而认识了“香港电影”,认识了“中国功夫”。成龙,曾经在李小龙主演的电影中扮演过替身,被李小龙一脚踢出窗外。然而,在李小龙去世五年后,成龙成为了香港卖座力最强的影星。他的秘籍就是依然走“功夫片”路线,所不同的是,在他的电影里多了喜剧的元素。

  (成龙早期电影片段)

  (采访 成龙:中国出了李小龙,还有成龙。(

  【解说】一个沉着威猛,一个滑稽可爱,两条龙的形象截然不同,却都是香港功夫片的代表人物,他们塑造了上世纪70年代香港人心目中的本土“英雄”形象。而功夫片的大行其道也成就了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创建于1958年的邵氏电影公司是当时香港出品功夫片最多的电影机构,李小龙、成龙都曾加盟过这家公司。“邵氏公司”的掌门人邵逸夫想拍摄一种新的武侠片,希望将美国西部片激烈、逼真的打斗,与中国传统武术招式相融合,创造“彩色国语武侠世纪”。这股武侠功夫片风潮一直延续到了80年代。

  (邵氏电影公司出品的武侠片)

  【解说】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之间,亚洲电影市场开始萎缩,但香港人对电影的热情依然不减,每年可以生产400多部电影,年平均观众人次稳守6500万左右,被冠以“东方好莱坞”之称。武侠功夫片,作为香港电影全盛时期的一个重要标志,为香港电影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非凡的作用。

  (少林寺片段,《牧羊曲》)

  【解说】1982年,一部《少林寺》引发了全中国武侠电影的热潮,这是改革开放后,内地与香港电影界的第一部合拍片,对于内地观众来说,《少林寺》让他们看到了一种真正娱乐化的电影,而这部影片的成功使得李连杰成为继李小龙、成龙之后又一颗闪亮的武打明星。

  (《英雄本色》、《倩女幽魂》、《新龙门客栈》等80年代经典武侠功夫片片段)

  【解说】这是一个让香港电影人怀念的辉煌时代,功夫电影已经成熟,由于市场需要多元化的功夫类型片,一些在海外学电影的年轻人回到香港后,给传统的香港电影带来一丝新意。徐克就是他们当中的代表,他导演的《蝶变》令人耳目一新。

  (采访 徐克 :我们作为一直都拍武侠电影的人应该想到一个比较不一样的走法,希望能够开拓一些可能性。我们可以再开拓一些不同类型的风格、手法的一些动作片、武侠电影,作为一种发展下去的轨迹。)

  【解说】以徐克为代表的新武侠电影浪潮,使香港的功夫电影在视觉上达到了一个出神入化的境界。在他的作品《倩女幽魂》、《笑傲江湖》和《黄飞鸿》中,除了动作元素之外,将故事中的人物命运和国家命运糅合起来,表现出一种忧国忧民的意识。在功夫商业电影中表达出对民族复兴的历史情怀。

  采访 徐克:过去因为在香港的人虽然在心里觉得是属于中国的,但因为没有具体的看到香港地方没有英国旗了,没有英国官了,所以我们看到一个官在电视上出现的话,这还是一个殖民主义的香港。

  【解说】1986年,电影《英雄本色》让导演吴宇森闻名影坛,周润发饰演的小马哥的双枪、墨镜、风衣、牙签,以及嘴角的微笑,为无数的影迷们津津乐道。影片问世前,吴宇森被人称为“票房毒药”,4年没有任何拍片机会的他得到好友徐克的帮助,才得以完成此片。

  (采访 吴宇森:他说我们要拍一个真感情的电影,看看怎么样。后来我说很好啊/后来我把我的心境,把我所讲过的那些话,化在那个对白里面。)

  【解说】吴宇森创造了新枪战动作片,他从老师张彻的功夫电影中吸取了动作要素,又将情义作为电影的元素,用慢镜头将暴力动作放大,形成特殊的视听语言和影片节奏。

  (采访 吴宇森 :我要表现一种荆轲的精神,他是为了一份正义感,为了一份爱,为了一份理想而牺牲的话,所以说我要用很强烈的方式去表现出来,表现的美感不是在暴力,我表现的美感是那份情操)

  【主持人 李涛】老话说,一招鲜,吃遍天,但好景不长,上世纪90年代中期,香港功夫片开始由盛转弱,不仅是功夫片,整个的香港电影业在这个时候,也开始走向低迷。产量从一年上千部跌到一年几十部,香港电影面临生存危机。

  【解说】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好莱坞商业大片横扫全球,盗版的泛滥,一向以低成本“短平快”著称的香港电影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在面临严峻的考验时,有人说只要成龙的功夫片在,香港电影就不会死。

  (采访 成龙:未来的电影界我就不知道,我自己来讲,我会慢慢走向更大的制作,更好的片子,更多不同的环境带给观众。你说我要创新到什么程度,我真的不敢说,我也不敢承诺。我只能承诺,我会一部拍得比一部好。我会更努力地为我们中国人的电影增光,我会把我的功夫我的动作带到全世界去。)

  【解说】带着这样的理想成龙开始走国际路线,拍片足迹遍布全球。他的冒险动作,幽默刺激的风格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同。在九七回归之际,他在电影里塑造的不仅仅是一个无往不胜的英雄,更是一个怀有赤子情怀的中国男儿。

  (采访 成龙 最重要的是7月1号以后我们的日子,那个时候更重要,我们要一天比一天好,因为回归我们不是突然间回归,已经准备这么多年了。对于我来说早就回归了。)

  【解说】用什么电影来救市,依附大陆市场,加强与内地合作、不断提高特技制作,还是开创电影新类型?香港电影人用种种手段来挽救每况愈下的电影票房。在香港电影危难之际,功夫电影再次为华语影坛作出贡献。

  【解说】2001年,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这是中国功夫电影真正获得西方商业电影的认同,这给回归后香港电影打一针兴奋剂。

  (采访 李安 奥斯卡其实还是一本很大的生意,他即使不想去,都有人推着他去,这一方面也是个人的一种志气,一方面也是身不由己,因为它(奥斯卡)影响到你的发行。)

  【解说】《卧虎藏龙》的成功的另一个因素是两岸三地的电影人合作的成功。此后,香港电影人加强了同内地同行的电影合作,《英雄》、《十面埋伏》、《夜宴》等商业功夫大片的创作,掀起了新一轮的票房狂潮。

  (采访 李安 我觉得打入好莱坞,不如在中国创造一个好莱坞。这个问题刺激我很多想法,当然也包括自己做为一个文化人的一个责任感,我们中国说是匹夫有责的这种。书生报国的,这种情况还是有的,现在我再回头说,我会比较注意一个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这些东西我跟国内导演可以交流,很多可以跟他们求教的地方。)

  【电影《功夫》实况】

  【解说】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演员周星驰自导自演了电影《功夫》,香港本土电影人再次创造了神话,《功夫》打破了港片1.6亿票房的最高记录。像是对香港功夫电影片进行的一次完美总结,电影《功夫》不仅表达了对传统功夫神话的衷心敬意,又用超现实奇幻翻新了硬派武打动作,开创了写意派功夫片的先河。

  【一组97前后香港经典功夫电影的对比画面】

  【主持人 李涛】香港功夫片,老少咸宜,这与咱们中国有着别具一格的武侠文化有很大的关系,上面我们只说了电影,其实,香港的一些武侠题材电视剧也是相当出色,其中道理,实在不是一句两句话说得清的,正如我手里的这本书的题目——《香港电影的秘密》,这是一个美国人写的,香港电影的秘密值得我们去探究。

  编导:崔轶、王硕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