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央视《讲述》:吸毒者抓毒犯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0日15:13 央视《讲述》

  2007年4月1日22:30,一阵电话铃声打破了广州日报社珠三角新闻中心的宁静。值班记者陈明抓起听筒,里面传来一个男子低沉而略带疲倦的声音:是广州日报吗?你们的记者到底怕不怕死?闻听此言,有着十年工作经验,多次单枪匹马暗访经历的陈明吃了一惊,他敏锐地意识到:这句怕不怕死话的背后,一定隐藏着一个惊人的举动。那会是什么呢?

  一、吸 毒 者 要 抓 毒 贩

  对陈明的疑问,对方却闪烁其辞地犹豫道:这样吧,你让我考虑一下,我留一个电话给你们。这个自称小余的男子挂下电话就消失了,给陈明留下一串问号:小余究竟是什么人?为什么要打这样一个奇怪的电话?这电话会否是个恶作剧呢?为解开心中疑团,陈明拨通了小余的电话。

  这次小余终于说出了自己的目的:我想配合你们做件事,你们记者愿不愿意跟我去拍摄贩毒的交易场面,然后配合公安机关把他们一网端掉?听到小余这句话,陈明的心突地往下一沉,意识到:小余或许又是一个通过求助媒体,而达到个人目的的吸毒者。陈明他们已不是第一次遇到这样所谓的吸毒分子来爆料,根据经验,对方说要配合记者去伸张正义抓毒贩,待记者真正与他们接触时,才知道他们原来只是想骗那几十块钱的爆料费,或是叫记者给一点所谓的好处费,他们拿到后就去买毒品。

  此时,陈明和同事曾毅都觉得小余的动机可疑,不足为信。不久,小余再次打来电话说:他确实是个吸毒者,老家在四川,因交友不慎,不幸染上了毒品,几乎吸光了家里所有的钱。那段时光是他最暗无天日的日子,他每日游荡在大街小巷寻找着毒品,在缕缕青烟中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最疼爱他的姐姐为了拯救他,千里迢迢带着他来到顺德打工。在经历了短暂的打工生活后,他仍没能真正战胜毒瘾,再次被几个贩毒者拉进了毒品的深渊。痛苦万分的姐姐放弃了他,他感到了从没有过的绝望,对贩毒者的仇恨,使他下定决心要与他们斗争到底。

  陈明和曾毅觉得:小余与我们以前遇到的人不同,他恨毒贩并不是要施以人身攻击打对方之类,而是以法律的形式,用自己的揭发来曝光,阻止毒品交易的方式来打击毒贩。小余说:他曾协助警方抓获了4个毒品交易者,但这次他决定求助于媒体。因毒贩太狡猾,人货分离公安不好抓;更因为小余对毒贩恨之入骨:他曾成功戒毒三个月,和姐姐享受天伦之乐,就快回到父母身边了,可毒贩又把他拉回毒品的深渊。

  听着小余的诉说,陈明和曾毅有些动心了:小余或许是真心悔过,以此来实现自我救赎,如此动机若是真实的,就有积极意义,他们不应轻易放弃。若是毒贩子与吸毒者交易毒品,吸毒者把他检举出来,这事就更能说明:一个人不可能被毒品完全侵蚀,就算是毒品把吸毒者的欲望控制了,心灵和良知也会促使他们要抓毒品贩子,也会让所有的毒品贩子后背冒冷汗。

  考虑到以前有吸毒者,通过媒体向警方提供了不实情报,给警方造成了一些困扰,曾毅和陈明认为:在真相不明的情况下,报警显然不妥,只有见到小余,才能了解事情真相。我们摸摸情况再说。

  二、三 记 者 跟 随 拍 摄

  2007年4月7日下午,曾毅和两名同事来到了和小余约定见面的均安大酒店。半个小时后,一个叼着烟的男子出现了:他边走边吸着烟,长期吸毒使得他又干又瘦又黑,双目深陷,模样难看,谁见了都不会喜欢。

  四人碰面后迅速消失在人流中,他们决定先开车离开这里再做详谈。汽车一路飞驰,曾毅开着车,不时观察着后面,也观察着小余:这个不讨人喜欢的吸毒者,难道真的是电话中那个有着惊人决定的吸毒者吗?刚见面的双方互不信任:小余也在观察着记者。记者主要看后面有没有车跟来,小余有没有其他同伙?因为他对记者说是一个人。

  汽车驶入了一个相对空旷的地带,曾毅走下车四处打量着周围的环境。五分钟后,确信没有可疑车辆跟踪,曾毅对小余的疑虑初步打消了。黑色轿车内,小余似乎放下了背负的重担,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要求以自己为诱饵,钓出毒品交易者,让记者拍下他们的交易场面;但希望在报道时隐去他的形象,因为他此后还要继续与贩毒者做斗争。看着眼前这个之前还有些反感的吸毒者,曾毅心中突然生出一些敬意:他在做着一件在他们几人做的事中最危险的事。小余的勇敢和勇气,打动了三名记者,他们即开始研究拍摄方案。

  曾毅和同事根据小余的描述画出地形图:第一个交易地点位于弯曲狭长的小巷内某个窗口处,小余交易时只能看到一只手,看不到交易者的形象,这显然不适合拍摄:第二个交易地点在车水马龙的街头,可能是个超级商场或十字路口,也可能是个菜市场,总之人很多;第三个交易地点在一片居民区内,楼与楼之间有多达二十多条的小巷,交易就在其中一条小巷里完成。可交易前小余无法知道是哪条巷子,只能等待对方的信息,此仍不适合拍摄。

  交易者没出现前,大家都不能确定他会在哪条巷里交易,如此连隐藏的拍摄地点都不能定下来,怎么埋伏、怎么拍呢?三个交易地点中,有两个无法拍摄。三名记者此时意识到:这是一次难度超乎想像意义非凡的暗访。他们终于明白:小余为什么要寻求媒体的帮助?如此隐藏极深的贩毒者,若没有小余的举报,不知道还会残害多少健康的生命。若此次拍摄能成功报道,相信很多毒贩都能看到,此后他们就不会明目张胆、肆无忌惮如此嚣张的贩卖毒品了。因为这已让他们知道:公安机关、社会舆论的力量与社会良知、人的本性,都会把他们抓起来绳之于法。

  此时,记者们已站在小余一边,决定立即实施第二方案,也是在他们看来唯一有希望成功的方案:街头的自行车交易。繁华的十字路口,一场暗战就这样悄悄打响了,摄影记者侯波潜伏在车内,隔着玻璃窗观察着窗外的人群。离车不远的地方,曾毅警惕地看着眼前的一切:不远处的小余蹲在路边,等待着交易者的到来。

  三、初 接 触 努 力 白 费

  摄影记者侯波非常敬业也非常辛苦:因为自行车毒贩会出现大街上的不同处。侯波只能一下把镜头朝这边,一下又转向那边,一会往前,一会往后……来来往往的车流中,究竟哪个是大家等待已久的毒贩呢?根据小余的描述,大家只知道:会是一个骑自行车的中年男子。人群中每个骑车的中年男子似乎都有可能。

  十分钟过去了,曾毅发现:一直蹲着的小余突然站了起来,隔着马路向一条巷子里跑去,他下意识地站起来也跟着跑过去,看到左边不远处的一条巷口,露出一个自行车前轮。可当他到巷口时,自行车已不见了,只看到小余转过身向他显示手上拿到的毒品:交易成功了!

  兴奋不已的曾毅,立即招呼不远处的同事上车,迅速驾车离开了此地。车还没驶离现场一百米,曾毅就迫不及待地问摄影记者:怎么样怎么样,拍到了吗?可摄影记者说:没有,我只拍到小余,拍不到那个骑自行车的毒贩。白紧张地辛苦一场,刹时间,车里一片寂静:狡猾的毒贩隐身巷内,已超出照相机镜头能捕捉到的范围。唯一的可行方案就这么失败了,大家心里一阵辛酸:之前作了这么多的准备,小余作出了这么大的牺牲,全都白费了。

  已流产了一个拍摄计划,此时摆在大家面前的,是早已被否决,也是被认为最不可能拍摄的隐蔽在巷内的交易者了。是继续还是放弃?回到顺德,曾毅与吴波发生了暗访以来最激烈的一次争执。吴波说:我们已经尽力了,应该把小余送到比较安全的地方去,远离这种让他堕落的环境,过他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曾毅要坚持拍下去。

  ]天生倔强轻易不肯言败的曾毅,此时脑海中不断回响的,是当天分手时小余说的一句话:你还需要联系我吗?他不断体味着那句话与吴波据理力争。从小余打给陈明的第一个电话起,到自己接手采访、暗访,这一系列过程,虽然有我们和小余的共同努力,但小余付出的努力最大,他是串联整个事件的主要人物,是一条主线,是整个事件的动力。他说:我还需要联系你们吗?也就是说:我们还需要继续吗?既然他都有信心,为什么我们没有呢?

  争吵的焦点是要保护小余,但小余没有放弃,他想继续这场暗战。于是记者也觉得不能放弃,故决定:再继续第三次暗访。一场新的暗战打响了。小余选择了第三次面对危险。他们来到小巷密布的居民区,在二十多条小巷中,他们只能事先选择其中的一条巷子口埋伏好。该选哪一条呢?经仔细观察,他们发现有三条巷子适合交易:第一条靠近大路;第二条人在巷口很容易看到里面;第三条巷子非常宽,光线好,也容易被路人发现。大家选中了这条巷子:就赌这三分之一的机会。

  四、照 片 助 警 方 破 案

  汽车停在了第二条巷子口,摄影记者侯波藏在车内,注视着巷内的一举一动。离汽车约50米处,曾毅假借修鞋,观察着周围的动静。相隔不远的一个电话超市内,吴波与小余一起,等待着摄影记者准备就绪,发出行动开始的暗号。一切都显得平静有序。交易地点是否赌对了?只有等待才能揭晓。

  接到同伴的信号,吴波向小余发出了暗号,小余即拨打交易者的电话,随后他义无返顾的向小巷内走去。看着他瘦弱的背影,曾毅的心突然揪了起来:希望小余能平安走进第二条小巷,再平安返回。而他们成功拍摄到那罪恶的瞬间,才是对小余最好的回报。大家的心一下都提了起来:交易者会在哪条巷子里出现呢?好在小余进了第二条巷子,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车内,摄影记者侯波目不转睛地观看着巷内的一切。他看着小余放钱,等待。突然,一个身影出现了。一瞬间,侯波愣了一下,毒贩交易的时间非常短,也就在那一瞬间,侯波连按了几下快门拍了几张,觉得还是错过了最精彩的瞬间。狡猾的交易者仅是做了一个小动作,暗示毒品藏的位置,就迅速消失了。整个过程只有几秒钟,拿到毒品的小余回到车上,四人以最快的速度,驱车离开了这个掩藏着罪恶之处。

  一上车小余就问:拍到没有、拍到没有?当看到侯波打开数码相机的显示屏时,他高兴道:拍到啦、拍到啦!大家都觉得:这照片太珍贵了,我们终于可以把一条最有用的信息交给警方了。

  接到线索的顺德警方,立即采取行动,对毒品交易者出没处加强布控、展开侦查,采取为期两个月的打击吸贩毒现象的行动。至目前止,警方抓获吸毒人员18名,破获贩毒案件3起。由此,警方非常感谢社会上那些对毒品犯罪深恶痛绝,且见义勇为的群众提供的线索。

  案子破了,记者们把小余送至长途汽车站。小余说:他心愿已了,会带着一份信心返回家乡戒毒。曾毅目送着他手拿一支香烟边走边抽的背影,心中一时万分感慨:第一次见到他时,觉得很讨厌,可这最后一次见到他,却有点不相信:这样一个良好的愿望,却是出自于小余这样一个人的心中。若按一个普通人的看法,他还有什么希望呢?可在大家这些天来的劳动成果中,冲在第一线的都是他。由此可见,我们永远不要以为人性会消失,不要永远以一种平常的目光,去看一个好像曾经堕落的人。因为在这个社会上,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会有正义感,每个人都有他曾经闪光的时候,就像我们身边的这个小余。

  2007年4月11日,《广州日报》大版面推出了三名记者的心血力作。就在报道刊出后不久,一天,下班途中的曾毅,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是小余打来的:他已在一个记者都不方便透露的地方安定下来了。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这个地方我看不到毒贩子。蒋书

  有关详情请看今日央视10套21:00和1套次日凌晨1:40《讲述》

  通讯:100859

  北京复兴路11号中央电视台社会专题部《讲述》栏目 翁德林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