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三人行]别被“灰色技能”撞了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2日09:44 荆楚网-楚天金报

  嘉宾简介:

  叶凯华:大学生创业网网站负责人

  左丽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

  大学生求职遭遇“灰色技能”

  晓娟:时下,大学毕业生们纷纷离校,踏入社会,求职自然成为一个应景的焦点话题。前不久我了解到,有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会提出诸如“你会喝酒吗”“你会唱歌跳舞吗”“牌打得怎样”之类的问题。与必备的专业技能相比,这些能力不少人称之为“灰色技能”,眼下似乎越来越受到各方人士的关注了。

  丽丽:是啊,这样的情况我就碰到过。之前有家公司来我们学校招聘,就要求女生会喝酒,这让大家对这家公司产生了不好的印象,觉得他们可能过于重视应酬而不是专业技能,即使去了可能也不会有太大的发展空间,所以去这家公司的应聘者寥寥。

  晓娟:职场应酬在所难免,可将其提升成一个招聘条件,就似乎有点匪夷所思,某些用人单位怎么突然这么重视大学生的“灰色技能”呢?

  凯华:这种现象的产生一方面与某些职业的要求相关,比如公关、外贸,为了适应市场竞争,重视与客户的交际、沟通。而用人单位又不愿花费时间对新人扶上马送一程,希望应聘者“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很快适应职业需要。于是就对“会唱歌、能喝酒、多才多艺”的大学生青睐有加。

  丽丽:我觉得这反映了某些企业浮躁的用人心态。

  凯华:另一方面,这种现象也与中国的社会文化相关。中国是一个重人情的社会,不可否认,很多公司或企业的合同,就是在觥筹交错中谈成的,但对刚毕业的大学生,“灰色技能”的要求需要有度。如果要求过分,比如要求应聘的女生既能陪吃,又能陪酒,还能陪跳舞,那应聘者就要理性辨别了。

  阳光心态驱除“灰色心理”

  晓娟:今天的大学校园虽然已不是“纯净的象牙塔”,但相对于喧嚣的社会,依然需要保持一个相对单纯的学习环境,这些“灰色技能”势必对大学生,尤其对一些因此求职受挫的新人来说,会产生一定影响。

  凯华:用人单位在招聘中要求“灰色技能”的现象的确存在,但并不是主流现象。而对于有些求职的大学生,尤其是家境贫困、性格内向、不善交际的大学生,面对“灰色技能”会让他们产生“灰色心理”。

  晓娟:会让求职者感觉不被需求,没有价值感,负面暗示自然引出负面心理。

  凯华:这种“灰色心理”的具体表现在:对求职有畏难情绪,害怕面对用人单位;认为还是要靠关系才能成功,不承认实力才是就业市场上的“硬通货”;对前途感觉很迷茫,学习没有明确目标等等。

  丽丽:不过,大多数大学生还是能用“阳光心态”去看待“灰色技能”的。毕竟喝酒唱歌也是与客户沟通交流的手段,只要不过度,为了企业的利益,在一定范围内还是可以接受的。

  晓娟:如果经过层层淘汰,在最后的面试中遭遇“灰色技能”的要求,那又该如何应对呢?

  凯华:大学生在求职中一定要了解用人单位的企业文化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姿态不要太低,不要一味去迎合别人的要求。面对“灰色技能”要看自己的意愿,即是否愿意为这份工作改变自己,适应企业。另外,回答时也应注意技巧,要抓住主考官询问的目的意图,不要急于作答,也不要简单地肯定或否定。如果问题较为棘手,可以采用轻松幽默睿智的方式迂回作答。

  提升自身素质增加求职砝码

  晓娟:大学生的确应该正确认识和应对“灰色技能”,为自己的求职增加砝码。

  丽丽:其实“灰色技能”就是社会化的一种表现。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可以适当了解。大学期间多参加一些社团的活动,或是偶尔和要好的同学一起去饭馆茶楼KTV,学学唱歌跳舞,这样既能丰富课余生活,增进同学间的感情,也能提前了解社会,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

  晓娟:其实这也是不少大学生的休闲活动内容呢。特别是时下的年轻人,还有几个是隔绝社会的书呆子呢?

  丽丽:我有一位师兄就曾经因为不懂得酒桌上的礼仪闹过笑话。一次他和公司领导一起吃饭,因为不太会喝酒起先非常拘谨,不知道该如何给领导敬酒,两杯下肚后,借着酒劲居然跟老总称兄道弟起来,完全没有了长幼之分,上下级之别,让平时对他赞赏有加的在座领导们大跌眼镜。如果这位师兄对酒桌礼仪多一些了解,也就不会闹笑话了。

  凯华:提前了解一定要把握好度。太重视技巧则不值得提倡。如果大学生过分热衷于喝酒打牌拉关系等,试图将自己迅速锻炼为“社会人”,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不容小觑。荒废在校的大好学习时光,将精力过多用在学“灰色技能”上,从长远看对毕业生的未来职业生涯只会是有害无益。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