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农民“救命钱”岂能套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6日04:20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陕西一医院套取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事件的调查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梁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是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及农民个人筹集的,用于保障农民看病住院报销的资金。然而陕西省洋县妇幼保健院医护人员竟采取伪造住院病历及住院收费单据等手段,从医疗基金管理部门套取资金,作为个人创收和医院谋求发展的“捷径”。这起事件给正在全国推广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安全运行敲响了警钟。

  “黑手”伸向农民“救命钱”

  我国于2006年在全国各地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自己出10元钱,中央财政补一些,当地政府筹一些。这是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新农合”在全国推广后,就医的农村患者增多,也使一些原本经济效益不佳的基层医疗机构经营状况明显改观。

  然而,洋县妇幼保健院却没有好好珍惜难得的机遇,反而将保障农民看病住院的“救命钱”当成了“唐僧肉”,伪造住院病历和收费单据,套取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以增加个人和单位的收入。

  今年4月中旬,一封匿名举报信送到洋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人员手中。举报农民反映自己在2006年并没有生病住院,但公示的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报销情况却显示他在洋县妇幼保健院报销了近千元的住院费。

  记者调阅洋县纪委的调查案卷时发现,这家妇幼保健院有33名医院职工参与了套取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他们伪造的住院患者收费单据从几百元至数千元不等,其中有的科室虚构住院金额高达37309元。

  调查统计显示,洋县妇幼保健院的职工共伪造了86份假病历和住院患者收费单据,总金额为38万元,报销了175266.68元。除了给提供合作医疗证和户口本的农民每人200元至300元的免费药品和每人100元的起付款之外,其余分别进入了医院账户和各科室。各科室又按比例分成,作为工资和奖金发给了工作人员。

  有的职工甚至以给农民200元免费药品为诱惑,直接借用农村亲戚或者同村农民的合作医疗证、户口本编造假住院手续,将根本没有到医院看病的农民变成了花费数千元的住院患者。

  洋县妇幼保健院参与套取“新农合”基金部分医护人员,接受记者采访时均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和对农民心怀愧疚。外科主任吴永华说:“这项惠农政策很好,确实不应该去打合作医疗基金的坏主意。但是我们医护人员的工资今年才发到3月份,当时又听说去年合作医疗基金有数百万元的结余,所以个别医护人员通过虚构合作医疗患者住院病历和收费单据到‘合疗办’报销,后来许多科室竞相效仿。”

  如何防范此类事件再发生?

  据洋县纪委副书记陈天敏介绍,县委、县政府决定对县妇幼保健院院长刘兴彬给予撤销院长和支部书记职务处分,给予主管副院长梁宝善撤销副院长职务,给予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主任马俊杰行政警告处分并免职。

  同时,没收县妇幼保健院违规收入175266.68元,上缴财政后重新划归合作医疗基金账户。取消该院作为合作医疗定点医院资格一年,责令其进行内部整改。对参与套取合作医疗资金的医护人员进行了经济处罚,规定他们两年内不得参加职称评审和晋升。

  洋县主管“新农合”工作的副县长蒙燕钰说,这起事件说明他们对合作医疗基金监管存在漏洞,今后必须加快全国联网,进一步完善基金管理体制,继续将农民看病住院情况在各村公示,加强群众监督。

  为了加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管理,有关人士建议,加快立法工作,将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纳入法律范畴,进一步追究骗保者法律责任。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