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三个目标”满足居民文化权利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6日06:20 深圳特区报

  福田创新机制打造品牌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注入新的活力“

  三个目标”满足居民文化权利

  【本报讯】(记者刘伟邱晶晶通讯员朱亚铭)福田区公共文化服务“八大平台”的形成,为福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注入新的活力。如何保障日常运行及可持续发展,成为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进一步破解的难题,为此,福田区创新管理服务模式,将重点放在软资源的建设上。

  “如果没有指导思想、目标任务、管理责任、运营机制、经费保障、政策支持等软件上的支持,‘八大平台’就成了没有血肉没有生命的物件,而非现在人们看到的充满丰富情感的生动画面。福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管理、运营、评估、考核等,背后都有强有力的政策法规作保障。”福田区文化局负责人表示。

  “三个目标”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据了解,作为深圳的中心区,福田区有着丰富的群众文化资源,区文化馆有一批在国内知名的各类文化专干,如:国家一级演员傅丽华,著名导演蒋立秋、詹晓南,著名编剧陈慧中,国家一级美术师曹明求等;各街道文化站都成立了艺术团和书画社,团长和社长都是面向全国招聘的专业人员;全区92个社区共建有各类业余文艺团队209支,其中,区政府重点扶持特色文艺团队就有10支。

  如此的文化人才结构形成一个具有“三级网络”特点的公共文化人才体系,依托这个“三级网络”,福田区每年举办各类文体活动1000场以上,各类演出活动达200多场。目前,福田区还将利用人才优势,把积极完善人才“三级网络”一大目标,以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有了丰富的人才资源,福田区文化活动精品层出不穷。据介绍,按照“区里有品牌、街道有特色、社区有特点”的“文化品牌”战略,福田努力打造“三大文化品牌”,即:借助社会力量打造高品位的CBD文化,为国际化城市中心城区建设服务,如举办理查德克莱德曼钢琴音乐会,承办中国深圳标准舞拉丁舞国际公开赛等;依托本区专家打造高水准的精品文化,为高尚社区居民、城市白领阶层提供高雅文化服务,同时冲击曹禺奖、群星奖、荷花奖等国家级奖项,如近几年来已经获得69项国家级奖项,今年又有6件作品入选省报送全国群星奖;依靠三级群众文化网络打造高质量的群众(草根)文化,不断满足辖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如外来青工才艺大赛、社区艺术节、家庭DV大赛等已经成为群众文化的品牌。福田的公共文化服务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整个服务显得更加人性化。

  文化品牌的打造,为福田打造“三个之区”奠定基础。在贯彻落实市“两城一都”建设战略中,福田区委区政府提出建设“图书馆之区”、“钢琴之区”、“文化广场之区”等“三个之区”的目标。

  “总分馆制”创新公共文化管理模式

  记者了解到,早在1998年以前,福田区就建立了各街道文化站等公共文化设施,但是由于管理机制不够健全,运营资金得不到保证,文化设施的作用发挥得不是很好,有的甚至出租变成了餐馆、美容院。福田区委、区政府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从出台相关政策、完善机制入手,保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可持续发展。

  “总分馆制度”可谓公共文化服务管理模式的一大创新。首先是文化馆总分馆制,将原来的区文化中心、文化广场、影剧院等事业单位合并成立新的文化中心,在将新的文化中心与区文化馆合署为一个独立法人单位—文化馆(文化中心),按照一个总馆,多个分馆,统一配置、统一管理、统一运营的总分馆模式,实行“以费养事,以馆养人”的新型机制。经过近2年的运作,改革成效显著,不仅整合了资源,壮大了力量,提高了效益,同时也减少了运营成本。

  其次是图书馆“总分馆制”。据介绍,图书馆“总分馆制”就是以区图书馆为总馆,各街道图书馆和社区图书馆为分馆,实行“五个统一”,即:统一拨款,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置,统一管理。目前福田区已经达到“1个区总馆、8个街道分馆、80个社区图书馆”的规模。分馆不仅是总馆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总馆服务的延伸与补充,并逐步形成了基础设施标准化、文献资源共享化、服务系统网络化。

  调查显示,图书馆“总分馆制”实现了“整合资源、统一管理、共建共享”的图书馆建设理念,突破了传统图书馆的建设模式,节约了图书馆建设投入和管理成本,提高了图书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了文献资源的优化组合,扩大了服务覆盖面,延伸了服务范围,方便了社区居民,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并被2006年市审计局审计报告建议向全市推广。

  系列政策规范公共文化服务秩序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正常运作,离不开政策法规体系作保障。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了规范公共文化服务秩序,发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用,福田区先后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章程和办法,如关于文化建设的“三个15条”重要文件(包括《关于加强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文化体制改革方案》、《公共文化场馆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图书馆建设的《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关于文化馆(站)考评的一系列评估考评细则,关于文化艺术专家委员会建设的《文化艺术专家委员会章程》。

  应该说,制订政策保障文化建设,保证居民的文化权利,是福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先走出的又一大步。有这一系列的规范性文件,才形成了规范福田区公共文化服务秩序的比较完整的政策法规体系,也正是这一体系的作用,才使得福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能够正常运作,并充分发挥作用。

  新闻链接

  群众文化精品花开社区基层

  昨日,记者从福田区了解到,今年福田区又有6件作品通过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奖”广东省一级的选拔,被推荐至全国的“群星奖”角逐。六件获选作品分别是:舞蹈作品《门墩》(蒋立秋),情景歌伴舞《邻里谣》(曲:姚峰词:侯建潮),戏剧类小品《生日快乐》(陈慧中)、小品《挂牌》(秦锦屏),美术类油画《无尽的春日》(张德瑞)、油画《2004-滑板》(张闯)。

  据介绍,“群星奖”是国家文化部设立的届次性全国群众艺术政府最高奖,每三年举办一次。负责福田区“群星奖”选拔推荐的王蓉向记者介绍,“角逐‘群星奖’可谓困难重重,在区里就有一次大选拔,我们专门请了专家来点评,接着是市里、省里,再到全国,每一次选拔都只有少部分节目能幸存,所以走到最后的就是极少数的佼佼者。”

  “福田有一大批精品文化节目,这与平时频繁开展的文化活动有密切关系。”莲花街道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莲花街道的大型节庆活动和书画摄影展,在各个社区办得是如火如荼,“每逢春节在莲花山锣鼓喧天的民俗大巡游,给深圳市民带来了新鲜的‘民俗年’,给外来青年工带来了一些在家过年的氛围。我们的书画摄影展也是每周定期举办的,莲花街道12个区中80%出版了社区画册。”

  梅林街道文化站翁国伟告诉记者,不久前梅林街道居民组成的秧歌队,还获得在杭州举行的全国健身秧歌大赛银奖。他说,梅林街道的社区文化也形成了自身特色,今后他们将发挥特长,继续为群众服务。

  “活跃的社区文化活动带给市民的是快乐、是舒心!”市民对福田文化网络的评价相当高。家住新洲村的王达向记者表示,社区文化的建立,使他感觉到快节奏的生活一下子舒缓下来,精神也得到了充分的愉悦,文化更加贴近百姓的生活,文化又引领着时代的步伐悄无声息地改变着群众枯燥的生活。(邱晶晶朱亚铭王琳琳)

  图:在贯彻落实市“两城一都”建设战略中,福田区委区政府提出建设“图书馆之区”、“钢琴之区”、“文化广场之区”等“三个之区”的目标。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