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武汉建筑艺术最精美古村落罗家岗--养在深闺人未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6日06:43 荆楚网-楚天金报

  记者张卫华 程平 实习生董诗明 肖俊

  说起黄陂区木兰乡的大余湾古居,不少武汉人都知晓。而在与木兰乡相邻的王家河镇,有一处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村落罗家岗,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一直鲜为人知。

  

武汉建筑艺术最精美古村落罗家岗--养在深闺人未识

  6月28日,记者来到罗家岗村,发现这里可能是目前武汉市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建筑艺术最精美的古村落。

  小村历史悠久

  王家河镇位于黄陂区东北部,北与木兰山、木兰湖相连,南与黄陂城区毗邻。从黄陂城关出发,近40分钟的车程,就可来到罗家岗村。交通不便和经济的相对滞后,或许正是这座百年古村得以幸存的重要因素。

  罗家岗面积约有1万多平方米。绕村遍布池塘,绿水环抱,四周大树冠盖如篷。一株近200年古皂角树如龙戏水,跃卧水中。村中,纵横交错的石板小巷,连接着二三十栋大大小小的院落,依稀可见当年的盛景。

  罗家岗湾是罗氏宗族的聚居地。今年70岁的罗启胜告诉我们,其先祖大约在明朝洪武年间,从江西过籍而来,定居此地已600余年。

  他说,据家谱记载,到明末清初,罗姓子孙已繁衍人口近千人,为罗氏发展鼎盛时期。村中大户一家就拥有良田数千亩。德昌、梁记、洪泰、永茂等20多个大号都是名声显赫的人家。民国时期,汉口有一些罗氏专门经营的店铺。

  建筑具有江浙特色

  罗启胜告诉记者,听前辈老人说,明末清初,湾子里的富商们开始在村里大兴土木。他们从浙江请来能工巧匠,专门进行设计、施工,砌墙的石料多来自三四十里路远的山中,房屋墙基用麻条石、糯米石灰浆砌成,高达二三米,上砌青砖。

  目前,村中现存一个最大的院落,长近100米,进深约50米,占地面积达数千平方米。而整个村落中保存最好的古屋,就是罗启胜家了。

  走进罗启胜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长方形的天井,整个房屋构造,是以厅堂为中心,明三间暗五间共八间房,每间房的面积都在200平方米以上。天井四面,除一面直对厅堂外,其余三面都以木雕为主。“文王访贤”、“郭子仪庆寿”、“八仙过海”的历史典故,都被木雕师傅们演绎得活灵活现。卧房内,一张红色的花板三层水滴床展现眼前,略略褪色的红色似乎在向人展示当年罗家的红火和兴盛。

  雕绘艺术聚集的瑰宝

  罗家岗的古建筑群,凸现出明清时期的商贾之家的兴盛气派。如果说,大余湾古民居是以外部特有的造型结构之美取胜,那么,罗家岗湾则是以保存完整的内部结构和精湛的雕刻艺术之美显特色。

  推开一扇没有上锁的大门,我们走进一处无人居住的老宅,仿佛走进一个古旧的民间博物院。整个厅堂就是一件木雕彩绘堆砌而成的艺术珍品。触目所及,梁架、廊柱、栏杆、门窗,雕满了龙、狮、鹿、麒麟、鱼、鹊、仙鹤、松树、百卉等吉祥花纹。天井中的格扇窗,每一片都镂刻着精妙的有情节的戏曲片段。嵌在门楼梁柱上的文戏武戏,一出出连轴上演,就像当年大户人家唱堂会,还未谢幕。这是一个用动物、植物和民间故事雕砌起来的艺术世界。

  在罗家岗的每个宅院,不仅内部厅堂采用大量的木雕施于构架、门窗,在外部的台基、柱基、瓦口、墙头屋脊,都大量采用了石雕、砖雕、壁画。村头巷尾,不经意中,随处可见散落的石刻构件和色彩醒目的壁画。

  古村落保护迫在眉睫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不时能看到不少木雕处竟长出了菌类,一些木门木窗早已风化。罗启胜告诉我们,家里本来还保存着一件清代祖传牌匾,上书“翰林学士”,可惜已被白蚁蛀得千疮百孔。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这座珍贵的古村落的保护,已迫在眉睫。

  2002年,木兰乡大余湾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开始受到人们的呵护。然而,罗家岗湾这座如此珍贵的百年古村、各种雕绘艺术聚集的瑰宝,仍在风雨中飘摇、破败。

  罗启胜告诉记者,他正在准备向有关部门申请古屋的维护资金,“不能让老祖宗留下的家业在我们的手中废了!”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