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躺在病床,他还在为病人把脉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6日07:14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1938年,不满20岁的黄叔良进入设在成都的一个医学院一期1班学习,并成为其中最年轻的学生。多年之后,当年班上的同学纷纷辞世,他也成为班上最后的一名学生。

  学成后的黄叔良回到了重庆巴县,以开诊所为生。1949年,黄叔良带着家人来到成都,进入疗养院工作。从居住的莲花村(现莲花小区)到单位,来回几十里路,黄叔良十多年里每天都坚持步行上班,从未迟到过。

  在疗养院10多年之后,黄叔良来到了现在的市六医院就职。他一到六医院,就成了医院病人挂号最多的医生,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接待170多名病人。但却很少有人知道,黄叔良此时也是一个病人。他长期患有冠心病、高血压,曾几次晕倒在诊室里。但就是在他退休后,仍然坚持为病人看病,甚至是躺在病床上,他还在为病人把脉。

  开方抓药,坚持最便宜最有效

  一直以来,黄叔良都坚持为病人开最便宜、最有效的药。“一服药才几块钱,在他的药单里很难找到有贵的药。”曾经接受过黄叔良治疗的病人张良生说。

  张良生10年前得了一种怪病,每年胃部都要有一次大出血,这种情况持续了几年时间。他辗转在各大医院做了检查,但始终没有找到病因,医疗费也成了家里的一个重要负担。

  后来,张良生在别人的介绍下找到了已经退休的黄叔良。黄叔良详细地为他把脉,询问了发病时的情况,然后开出一剂药方。张良生拿着药方到药店去抓药,一看价格,只有几元钱。“花了几千块钱都治不好的病,几块钱就能治好,当时真的有些不信。”张良生说。但正是凭着这几块钱的药,在连续服药100多天后,张良生的病竟然痊愈了,并且没有复发。

  对于有的病人,他们对黄叔良留有印象,还因为他的倔脾气。他看病从来不收病人的礼物。有次,一位病人提着礼物到黄叔良家来找他看病,却被他劈头盖脸地数落了一顿,硬是让病人把礼物带了回去。

  老人的灵堂前放满了花圈,花圈上称呼黄叔良为“黄爷爷”。据黄叔良的二儿子黄登平说,这些花圈大多是曾被黄叔良救治过的病人送来的。

  毕生研究,成为后辈最珍贵遗产

  在病人的眼中,黄叔良是一位好医生,在儿女的眼中,他既是一位好父亲,同时还扮演着慈母的角色。

  1976年,黄叔良的爱人去世,当时最大的儿子只有18岁。全家6口人挤在6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的情况时有发生。他为了让儿女吃饱,经常一天只吃两顿饭。有一次,因为饿,加上冠心病,黄叔良晕倒在了诊室里。

  黄叔良没有给儿子留下太多的遗产。在黄登平看来,黄叔良留给他们最珍贵的就是他一辈子的研究。在黄叔良从医的70来年里,他分别在舌根病理和伤寒方面完成了自己的研究。黄登平说,黄叔良可以通过舌根看出一百多种病症。

  现在,黄叔良的研究成果都被分散保存在几个子女当中,但他的儿孙却没有一个是学医的,老人的研究成果保存和传承成了后辈们最关心的事,他们希望妥善保管,并继续为社会、为病人所用。

  实习记者 陈兆刚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