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如何让晨练音响成为和谐之音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6日07:25 北京日报

  本版7月14日刊登的《公园晨练音响惹烦喜静游人》一文,引起各方关注。如何才能让晨练团体和喜静游人在公园里各得其所,让音响“噪音”变为和谐之音?市民、公园管理者、专家都有话要说。

  合唱、练操、跳交谊舞、乐队……这几年,公园里的群众文体活动日趋丰富,有这类活动的公园也日渐增多。为什么很多市民不惜早晨坐1小时的公交车也要到大公园活动,而不到附近社区或者是文化馆等地?在北海公园五龙亭附近教跳交谊舞的张老师说:“人们生活好了,锻炼也更讲究环境,公园空气这么好,这么美,再加上有些公园有湖有水,当然受欢迎。”还有一些晨练团体的成员表示,这种活动带有表演性质,希望周围有观众。“人都有表演欲,公园人多,唱歌跳舞时那么多游人围观,竖大拇指、鼓掌、叫好、照相,感觉特来劲儿。”在团结湖公园参加合唱的孟女士说。此外,他们认为在公园活动还能扩大社交圈子,比在社区结识的朋友多。

  享受着晨练愉悦的人们,有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音响惊扰了别人?在北海公园五龙亭演奏的今生缘电子口琴乐队乐手睁大眼睛说:“哦?没有人和我们说过啊,如果有人提这个意见,我们会注意的。”教跳水兵舞的教练一边鼓弄音响一边摇头,“从没人说嫌声音大。”

  对于众多晨练团体用上扩音音响、活动时间越拉越长,一些希望在公园享受安静的游人是“又爱又恨”。就在距离口琴队20步开外的地方,一位退休干部对记者说:“他们来公园活动无可厚非,但公园毕竟是市民的休闲场所,他们的声音要能再低点儿就好了,我一个人又不能去和他们说,怕闹得不愉快。”的确,很多游人采取的是惹不起躲得起的态度,山下吵,就到山上去;水边吵,就到里面去;上午吵,就改成下午再来。

  躲,毕竟不能解决问题。市民和专家纷纷提出自己的建议。

  在使馆工作的孙先生经常到公园遛弯儿,他说:“文体团队应该自觉控制音量,不能太吵。还可以去公园里偏僻一点的地方,避开主干道和主要景点,让更多游人享受美景。”游人卢家秀建议:“公园方面应该协调一下,比如五个亭子占用一两个就可以了,不能都占上。”

  退休教师高女士认为,应该增加群众活动的公共文化场所。“望京中心广场、南湖公园门口、工人体育馆北门外、北兵马司航空大楼门前的广场,都有人跳舞扭秧歌,把公共文化场所由点连成网,而且不在社区中心扰民,自然会分流一部分人。”

  北京社科院研究员沈望舒说:“在这个问题上,群众文化的组织者有引导、组织、协调的责任。很多活动能搞起来,跟发起人的感召力有很大关系,那么组织者就要把握好度,比如把人数控制在百人以内,还有场地、音响方面,也应该为别人考虑一下。”沈望舒介绍,很多国家有公共文化服务义工,他们与团队和个体保持密切联系,发现问题及时疏导或向有关部门反映,使矛盾都能化解在初级阶段,不至于引起不愉快。

  在这方面,景山公园也有成功经验。公园组织了“景山公园之友协调小组”,各文体团队的负责人都是协调小组成员。公园党办主任张顺祥说:“五一黄金周时游人多,协调小组共同决定停止晨练,一定要练的,也把时间提前、缩短,效果非常好。”

  也有专家认为,晨练音响问题的解决,考验的是市民的文明素质和自律意识。“社会舆论应当提倡宽容之心,让大家抱着欣赏和包容的态度对待晨练。晨练者也应遵守公园规定,尽量注意不要干扰其他游人休闲。两方各得其所,这才是和谐的生活。”公共文化服务专家孙若风说。RJ188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