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央视《讲述》:临时产房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6日13:32 央视《讲述》

  与央视《讲述》联动报道(7月12日)

  特别视点:产妇突然遇到了难产,患上了罕见的疾病,突发性羊水栓塞,大出血不止,严重休克。经过医院努力抢救,母亲被挽救了过来,孕妇家人对社会各界的帮助心存感激。

  临 时 产 房

  蒋 书

  2006年12月22日中午12∶05,江苏省南通市。产妇张芬在乡镇医院生产过程中突然昏迷,子宫流血不止,且胎儿卡在了产道内,出现了难产。随即,她被紧急转送到了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的急诊室。

  一、两 条 生 命 岌 岌 可 危

  张芬被送到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室时,手臂大片淤斑,人躺在血泊中阴道血流不止,如此严重情况,让护送她的家属也害怕不已。外甥女王思语看到姨妈脸色铁青,颜色发紫,直翻白眼。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护师顾李琴,看到张芬一直在流血,子宫也不收缩了,肚子也一动不动了。

  一般来说,产妇进入正规的产程后,会出现一阵阵的宫缩,这样胎儿才能生出来,但她已经没能力自己把孩子生出来了,且表现得非常烦躁。从医生的角度看:若病人非常烦躁,说明其已是神智已不清或难以控制了。且张芬的烦躁非常有特征:她不断地左右扭动身体,却只是左上下肢在动,右上下肢并不动。

  患者病情危急。短短五分钟内,妇产科、心内科、儿科、麻醉科、血液科等各路专家汇集而来,整个急诊室陷入忙乱之中。此时,张芬已完全浸泡在血液中,血压微弱的几乎测不到,心律严重失常,且一直血流不止。一切症状显示:她随时都会离开这个世界。面对如此来势凶猛的病情,所有的专家都感到了问题的严重:后来输的血都不够流的了,张芬身上已经没有血了,流在床上的血都能用手捧得起来。

  正常的输血,是把血袋挂起来,一滴一滴地滴到病人体内,而此时如此速度太慢,已赶不上出血了,必须赶快把其血压维持住,也就是把张芬的生命维持住。两个医务人员从两边加压,用手把袋子里的血,快速地挤入到张芬的体内。

  经专家现场会诊判断,张芬遭遇的是一种罕见的疾病:突发性羊水栓塞,导致了血管内广泛凝血,加之子宫无法收缩,大量血液源源不断地流出。此病极为凶险可怕,它常在瞬间将孕妇置于死地,死亡率在80%以上,其中有50%的患者在一个小时内死亡,三分之一的患者在数分钟内即死亡,所以常被称为产妇的致命杀手。这种病的可怕还在于:其之前无任何症状,也无法检查出病因,只是伴随着生产而突然出现,平时在理论或教科书上,才能看到的羊水栓塞的所有特征,此时竟然在张芬的身上全都体现了出来。

  在一片匆忙而混乱的抢救中,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护师陈庆,恨不得自己再长两条腿出来,只要挪脚就是一路小跑,生怕把产妇的病情耽搁了。大家当时都只想到,一定要把这个产妇救活,让他们母子平安,根本没考虑其它什么。抢救中,大家听到最多的一个字就是:快、快快。帮助送张芬来的南通市民史吉琴后来都不敢看了:太可怕了,我长到这么大,第一次看这样的事。

  35岁的孕妇张芬是山东

枣庄人,和丈夫一直在南通打工,艰难地维持着生活。此时,张芬已处于严重休克状态,救活的希望非常渺茫,然而还有一个更为严重的挑战:胎儿的头已经能看见了,但却被卡在了产道里,上下进退不得。因张芬的子宫没有了收缩能力,根本无法自己把孩子生出来,胎儿随时会窒息死亡,两条生命都岌岌可危,孕妇已无法再挪动,在急诊室里生产也是无奈之中的选择。妇产科医生当机立断:决定予其就地分娩。

  二、急 诊 室 里 进 行 抢 救

  可要在抢救室里给产妇接生,就连已做了十年接生工作的老妇产科医生也从没碰到过这种情况,只觉得一下脑袋一片空白:在急诊室里就地分娩,最大的难度就是消毒。急诊室是个开放的环境,且还有好多其他正在抢救的患者,想要一个无菌的空间是不可能的。但张芬的性命此时是用秒计算,情况危急,已别无选择。

  而此时也不允许大家再考虑太多有关消毒事,因为生命是最重要的:若命都没了,谈何消毒?生命是最基本的,必须首先维持其生命。有关领导想:首先要给她搭一个产房。可用什么搭呢?大家用抢救室里的两个屏风把张芬遮起来。仍是地方太小,又到楼上输液室去借了一个屏风。

  死神的脚步慢慢向张芬逼近,临时围起来的产房内,医务人员在对其进行紧张地抢救。13时,时间过去了近一个小时。难产又大出血的张芬已严重休克,医生在不断地压迫她的子宫底部,让她的子宫底部一振一振的,好把孩子生出来;与此同时,助产师从阴道里把胎儿往外牵引,这样把胎儿抱了出来。

  可孩子出来时没有呼吸,只有微弱的心跳,全身苍白,嘴巴、手心及脚底都是紫的,身上满是污浊的羊水,鼻子、嘴里都是粘液,像从粪坑里才捞上来一样,在某种程度上,与死孩子没太大区别。出生婴儿的第一个呼吸非常重要,医务人员毫不犹豫地给他做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全然没顾及刚出生的新生儿身上有从妈妈肚子里带出来的羊水、胎粪、胎脂等脏物。

  原本没有了呼吸的小生命,在医生不顾一切口对口地人工呼吸后,生命有了一点转机,即被送入新生儿病房进行抢救。可随着婴儿的出生,产妇张芬流血更加严重:其子宫已不收缩了,若是子宫收缩血还出得少一点,不收缩了,血就哗哗哗直往外淌。

  一般来说,一个成年人的体内共有5000毫升血液,就是500毫升一个的盐水瓶10瓶。而此时从张芬体内每分钟要流一盐水瓶血。也就是说,从理论上讲:没有子宫收缩,10分钟后张芬身上的血就流干了。

  从市中心血站紧急调来的4000毫升血全部用完,张芬仍出血不止,要想止住出血,只有切掉子宫。可此时张芬已经承受不起一场手术了,若是手术,其很可能会死在手术台上。如此,不仅是进行手术医生的信誉受到很大影响,且这个责任又由谁来负呢?专家们出现了激烈的争论和意见分歧。但面对不幸的产妇,大家最后还是决定:冒着风险背水一战。

  三、医 务 人 员 全 力 抢 救

  见如此情景,张芬的丈夫李玉良心里害怕得无法形容,话都说不出来了。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主任张玉泉更是着急地对李玉良道:做手术的成功率连5%到10%都没有,你要考虑清楚:是否做?尽管心里有着说不出的滋味,但李玉良还是答应立即进行手术抢救:哪怕只有1%的希望也不能放弃。于是张主任布置采取一切措施,越快越好地把张芬推到九楼去做手术。

  手术开始时,大家心里都没底。17时,张芬的手术在紧张地进行着,手术室外最着急的就是张芬的丈夫李玉良。他们夫妻俩在老家农村的自由恋爱,一直遭到双方家人极力反对。众叛亲离中,夫妻俩已共同经历了15年风雨,感情非常深厚。当时张芬家的每一个亲戚都持反对态度,但这对患难夫妻仍是好得在任何条件、任何情况下,两人谁也离不开谁。

  此时,刚出生的婴儿,因在母亲身体里缺氧太久,医护人员虽然尽了最大努力也无济于事,最终还是离开了人间。婴儿的死亡,让李玉良更加伤心,也对妻子张芬的手术越来越担心,甚至产生了一个可怕念头:若妻子有个三长两短,自己也去天堂与她相伴:她好我就好,她能活着我就活着,无论是出现任何情况,哪怕她生活不能自理,我宁愿养她也不放弃。

  李玉良和张芬夫妻之间的感情,让医生们非常感动。为了挽救危险的张芬,挽救一个即将破裂的家庭,医护人员都在尽着自己最大的努力。由于张芬家境非常贫寒,一时间根本拿不出那么多的钱,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立刻开通了绿色通道:一切药物医院先垫付,费用暂缓交纳,以确保救治顺利进行。只要是抢救张芬所需的药物,无论价格多高,医院都马上拿来供其使用。如输血费用较贵,按医院规定一般要先交保证金,而为了抢救张芬,这全都免了,要多少血,血库马上无条件的提供。一个护士用自己私人的钱给张芬垫了450块钱的手续费,大家全然没想到为抢救她用了这么多钱,万一她还不上怎么办?而是一心想着怎么抢救她。

  17∶10,手术室里。由于血液科的专家在使用药物的量上,打破了医学界的惯例,用药恰到好处,血流不止的现像被适当控制,手术似乎出现了一线转机。医生一刀下去后,发现其创面渗血并不是很多,心里就有一点底了:起码病人能熬过手术这一关了。当时医生最害怕的就是:病人若手术后血止不住,呈现出弥漫性出血,那病人就会死在手术台上。

  四、大 难 不 死 患 者 出 院

  出血不多,对张芬的生命来说无疑增加了一线希望。此时,除了要挽救张芬的性命,别的似乎都不允许医护人员过多考虑。但对于是否全部切除掉子宫,手术医生却做出了权衡:宫颈对夫妻生活有一定的影响,一是男方对此的感觉可能会不一样,二是部分女性的兴奋点在宫颈上,若是拿掉了宫颈,她性生活时就没有了兴奋点,对女性的性欲有一定影响。

  如此危急时刻,医生仍考虑到张芬今后的生活,没有完全切除掉其子宫,而是把宫颈保留了下来。一般的手术需40分钟到50分钟,张芬的手术只用了30分钟就结束了,整个过程出血并不多,病人情况较稳定。此手术从操作来讲,与平常的手术并没太大区别,只是要求速度比平时快。手术结束后,出血也终于被完全止住了。

  从张芬被送到医院急诊室到手术结束,历时5个多小时,有近70名医护人员参与了抢救。但手术的成功并没让张芬脱离鬼门关。手术后,她一直还处在昏迷中。有关医生说:张芬即使被抢救过来,有30%以上的可能会有各种后遗症,30%的可能是神经系统的后遗症,如植物人:她有心跳呼吸,却没有意识,一直昏迷或者瘫痪、半身不遂。如此病人,被抢救过来者中只有8%的人没有什么后遗症,几率非常低。

  如此严重的后果,让李玉良着急得连饭都吃不下去,只是难过的一个劲地流眼泪,不知哭了多少次。手术后一直昏迷的张芬,让大家都很担心,医护人员想尽一切办法去挽救她的生命。

  2006年12月23日中午,在亲人的焦急等待中及医护人员的努力下,昏迷了24个小时的张芬,终于脱离了危险苏醒过来。苏醒后的张芬身体恢复得很快,2007年1月6日就顺利出院了。但出院后的张芬,身体还很虚弱,需要慢慢调养。

  这次医务人员对患者抢救成功之处,就在于速度快,没有给病人心跳和呼吸停止的机会,她的心跳、呼吸没有停过,也就没有造成非常严重的脑缺氧和各个脏器缺氧的状况。经过这次对张芬的抢救,一些医务人员感慨道:以前从没感觉到生命的重要,这次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医生的责任,什么叫生命的重要性。虽然我们没有多么高尚,但我们一定要把工作做好;其实我们的想法很普通,因为我们都是普通人,每天上班八个小时就想着:要对得起这八个小时,对得起每个病人,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张芬出院后,又回到了自己租住在城郊结合部的房子里。后来她曾一度出现失语和右手肌力下降的现像,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的专家几次上门指导她进行康复训练。2个月后,她开始逐渐恢复了语言能力,生活上也能自理了。张芬的康复,既让关心她的人感到欣慰,也让一个差点破损的家庭又充满了欢乐。

  有关详情请看今日央视10套21:00和1套次日凌晨1:40《讲述》

  通讯:100859

  北京复兴路11号中央电视台社会专题部《讲述》栏目 翁德林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