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仿古船哥德堡号“驶入”大墙内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6日15:30 新民晚报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一个特殊的展室,屋中摆满的各种工艺品映入眼中:造型逼真的帆船、海盗船,雄伟壮观的伦敦桥、埃菲尔铁塔,还有东方明珠、六和塔、荷兰风车……

  制作这些工艺品的材料是特殊的——废旧报纸。这些工艺品的作者身份更是特殊——外籍服刑人员。

  首次出手就得一等奖

  坐落于外青松公路上的青浦监狱是上海市唯一关押外籍服刑人员的监所,目前有来自26个国家的92名外籍人员在这里服刑。利用废旧报纸制作工艺品是这些外籍服刑人员颇有兴趣参加的一项狱中活动。

  汤忆旺是这项活动的“始作俑者”。马来西亚籍的汤忆旺早年曾当过水手,见识过各种各样的船舶,印象最深的是一种三桅帆船。2005年,他因犯罪被判刑押入青浦监狱服刑。一天,他在一份画报上看到了这种三桅帆船,油然而生将其制成船模的念头。

  还在马来西亚时,汤忆旺就学会了用废旧报纸制作日常用品的手艺。这次,他在监狱管理人员的支持下,找来了大量废旧报纸。首先,他把一张张报纸搓卷成一根根长短粗细不一的纸棍;然后,用纸棍搭起龙骨和桅杆;接下来,再照着图样耐心地把纸棍一根根地“焊接”上去……

  两个月后,一艘长1.5米、高1米,扯起满帆的纸制三桅帆船完工了,它线条流畅、比例精确、富有动感。此时,恰逢上海监狱系统举行第五届服刑人员工艺美术展,这艘三桅帆船一举夺得一等奖。

  一天要搓百多根纸棍

  汤忆旺的成功激起了大家的兴趣,监狱管理方因势利导,在外籍服刑人员中组织起工艺美术兴趣小组,一下子吸引了60多名服刑人员参加。利用废旧报纸制作工艺品并非易事,制作者需要有美术方面的天分和基础,还要有创意。于是,工艺美术小组被分成两部分,大部分成员从事半成品的生产——搓卷纸棍,小部分人则从事成品的制作。

  搓卷纸棍,看似简单,其实要求挺高的。这些纸棍有的细如牙签,有的则粗如钢笔,制作时要求下手要轻,用力均匀,搓紧卷实,封口要严,不容一丝缝隙。刚开始时,许多人把一张废旧报纸搓卷成一根细细的纸棍都要花费不少的时间,一天也卷不了几根。以后,大家渐渐掌握了搓卷的窍门,效率不断提升。如今,每人一天都能搓卷80根纸棍,来自巴基斯坦和韩国的两名服刑人员每天甚至能超过100根。效率的提升却引发了“原料荒”——监狱中的废旧报纸成了紧俏货,供不应求了。

  逼真的埃菲尔铁塔

  诺尔曼多是墨西哥人,大学毕业后又到法国巴黎深造,并在那里娶妻成了家。他的家就在埃菲尔铁塔的边上。监狱里开展兴趣活动后,他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要“造”一座埃菲尔铁塔。

  在狱友的指导帮助下,诺尔曼多找来了铁塔的各种资料,从各个角度为铁塔“打样”,然后按照所需材料的长短粗细搓卷、截取纸棍,逐层搭起了埃菲尔铁塔的框架。凭着对塔内结构的回忆,诺尔曼多还在塔的内部装上了可以升降的电梯、餐厅、浏览平台,甚至还有几名游客。

  这座用了将近4000根纸棍的著名铁塔终于落成了,诺尔曼多自豪地在塔身上刻上了自己的名字。

  众手建造“哥德堡号”

  去年,瑞典仿古商船“哥德堡号”要重返中国的消息传来,青浦监狱里掀起了一股“‘哥德堡号’热”。“我们也可以造一艘‘哥德堡号’呀”,一些服刑人员的提议很快被大家接受。

  监狱管理部门对造船工程给予了支持,专门找来了“哥德堡号”的图纸。汤忆旺当仁不让地担当起造船“总工程师”的角色,他安排狱友从选料、裁剪、上漆,各道工序分工明确,认真做好“哥德堡号”的每一个细节。

  4个月后,当“哥德堡号”缓缓靠上北外滩的码头时,汤忆旺为首制作的一艘长2米、高达1.5米的“哥德堡号”巨型船模也正式亮相。船上的桅杆、帆篷、绳缆、铁锚、甲板、舱室等都按实物比例做成。在船舷两侧还建有一座座炮台,推开小小的舷窗门,一眼就能看见里面的铁铸火炮。

  随着技艺日趋精湛,纸制作品的种类越来越多,开始由装饰品向实用品发展,坚实耐用的纸制花架、镜框、文具盒、废纸篓等被送往其他监区使用。与此同时,一些外籍服刑人员暴躁的脾性也得到了和风细雨般的修炼,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变化。

  昨天,负责监管外籍服刑人员的副监区长陈雄和分监区长李斌告诉我们,如今自愿参加兴趣活动的外籍人员超过了90%,这个项目最近还荣获了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奖。本报记者郑裕利通讯员肖力民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