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消费卡背后暗藏“陷阱”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6日15:30 桂龙新闻网-玉林日报

  陈女士年初在广场路一家保健按摩店预付500元得到一张“金卡”,由于店主易人,手中的“金卡”成为一张废卡。记者调查中发现,现在像陈女士反映的这种情况在玉城的消费市场中屡见不鲜。在各种消费卡遍地开花的今天,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消费者?

  ■“金卡”成了废卡

  陈女士手中的“金卡”其实就是一张预付型的消费卡,卡片背面标有承诺:“凡是拥有金卡者平时在本店消费享受6折优惠,卡内金额在一年内消费有效”。该店根据预付款的多少分为金、银、铜三种,陈女士经不起店台小姐的几番缠磨,又看到了此中诱人条件,于是选择了金卡。但是没消费几回,3月的一天,公司派她到外地开展业务,到最近方回到玉林。7月14日,她凭卡消费,保健店的小姐告诉她, 原来的老板已把该店转让给现在的经营者,原来的“金卡”随之作废。

  接到陈女士投诉后,记者15日早上赶到该店。店主解释,保健店交接时,原来的店主已把全部会员卡的资料移交给她,为谨慎起见,她还在本地的一家报纸上登载声明,要求原来的会员在限定的时间换卡,否则出现问题该店概不负责。现在陈女士的“金卡”资料经查询,原来的店主根本没有移交,所以无法兑现。现在已过了声明期规定的期限,她也爱莫能助了。陈女士的损失只有自己向原来的店主讨回。

  记者把信息反馈给陈女士,她气愤地说,这是在推缷责任!在本地报纸发的声明自己在外地根本无法知道,而且听说原来的店主已回东北老家了,这笔糊涂账该如何讨回?在陈女士的强烈要求下,店主只是同意尽量和原来的老板沟通,争取解决问题。

  ■消费卡背后猫腻多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玉城有关消费卡的投诉呈日益增多之势。在名目繁多的商家促销策略的诱人的承诺下,许多消费者都成为了具有特殊消费地位的“贵宾”,一打开钱包,美容美发卡、健身卡、洗衣卡、商场积分卡……可谓五花八门,无所不有。但你也许还没有想到,你的钱往往就是被这些消费卡渐渐套牢的。

  猫腻一:限制时间是秘诀 张先生去年为了减掉“啤酒肚”,花1200元在一家健身俱乐部办理了一张包年卡。一开始,他还能每周去上两三次,可刚去了不到20次,由于频繁出差没有时间,加上运动成效不明显、惰性逐渐回升,张先生就很少再去健身了。仔细一算,刘先生每次健身所花费的费用比单次缴费贵出了10倍。商家推出的消费卡中很大一部分是按时间计费的,如月卡、季度卡、年卡等。从表面看,这些卡的优惠幅度往往都很大,但实际上,短期的消费卡往往会通过限制时间,使没有时间、来不及使用的消费者利益受损;长期的年卡则抓住了消费者喜新厌旧、不能坚持消费的心理特点,或利用消费者自身时间不充裕,工作、生活地点发生变动等因素,从中牟取利益。

  猫腻二:消费处处设限 梁小姐去一家美容美发院做头发时,商家热情地向她推荐一种储值消费卡,说花800元办一张卡,就可以当成1600元的现金使用,而且美容美发都能用,还不限时间,一直可以用到扣款结束为止。在如此优惠条件的诱惑下,梁小姐终于被说服了,当下付钱办了卡。后来她才发现此卡只能用于部分高档美容美发项目,一些自己真正想消费的项目却被限制了,店家的解释是那些项目利润很低,而梁小姐的储值卡享受了五折优惠,所以不能用。

  另外梁小姐还发现该店搞的特价活动,不少项目都打到了三折,但自己的卡却不能享受这些优惠项目,因为卡的背面明确写着:使用本卡消费时不能同时享受店内其他优惠、促销活动。

  猫腻三:吃不到的甜点 郑先生在一家超市花了30元钱购得一张会员卡,按此卡消费享受会员价优惠。但是在使用中他发现,一是超市能提供的标有会员价的商品数量实在太少,而且往往不是日常用品;二是有的商品标的所谓会员价比其他商场的同类产品还要贵。

  猫腻四:大量圈钱关门走人 这是目前消费者投诉最多、性质最恶劣的一种。本报近年报道过的先后有奶卡、擦鞋卡、美容美发卡等欺诈事件。店主先是以超低价吸引大量消费者预付款,然后没有任何预兆卷钱走人。像最近容县一家保健品店老板突然消失,店里的财物被席卷一空,连员工也被蒙在鼓里,最惨的是消费者,被骗走的钱从数百元到上万元不等。

  ■如此“馅饼”消费要慎重

  据记者调查,林林总总的消费卡无非两种,第一种是预付式消费,特点是先付费,后享受服务。商家往往先开出种种诱人的优惠条件,吸引顾客预先支出一定费用办理一张会员卡,以后分次提供有关服务。第二是会员消费,会员凭卡购物可以享受会员价或者参与积分兑奖活动,超市、商场常用此法促销。记者采访到的工商、消协人士表示,第一种消费风险最大,于商家而言,此法可以快速获取现金收益,而对于消费者来说,由于服务的滞后性,实际上是在无形中承担了商家的经营风险。

  消协人士表示消费卡的出现从根本上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一方面体现了商家的竞争和营销手段的升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消费者经济能力的增长和消费观念的改变。传统的“以现金进行单次消费”的消费模式已经不再是消费者的惟一选择,而“用消费卡进行非现金支付、并得到一定优惠”的消费方式正在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但它们蕴含的风险消费者不得不防。一是由于预交费用,消费者已损失了同期利息;二是办理会员卡,实际上也在一定意义上限制了自己的选择范围;三是办卡、票、券的时候,有些经营者还会提出一些不平等格式条款,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四是由于对经营者的财务和经营状况缺乏了解,消费者难以预期所付费用的实际收获,其利益处于不确定状态;五是在商家易主、店方倒闭甚至携款潜逃的情况下,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很难得到维护。

  业内人士特别建议消费者在预付式消费时,最好遵循以下四个原则:一、按照自己的实际需要量来购买预付消费卡,不要贪便宜一下子大量购买,以避免承担过多风险。此外,对于服务期限较长的消费预付卡,更要提高警惕。二、在选择此类消费形式时,要仔细考察经营者的市场信誉和经营状况,不要一味轻信广告,以免上当受骗。三、对预付消费卡的使用范围、期限、功能、退款条件等细节要了解清楚,不要轻信商家的口头承诺,最好签订书面协议,以防后患。四、一旦选择了预付式消费,应该按照约定条款及时消费,不可拖拉,发现异常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咨询或投诉举报。

  来源:玉林日报

  责编:李晓花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