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爱心温暖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7日17:19 云南日报

  

爱心温暖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记西山区马街积善小学校长李白萱

  最近,记者在西山区采访时了解到李白萱的故事——这位普普通通的小学校长,为了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读好书,上好学,能和本地学生一样幸福成长,她把这些外来娃当作自己儿女一样关爱。

  那是2004年10月,区教育局把李白萱安排到积善小学工作。这所有400多名小学生的学校,近四分之三的孩子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当时部分教师不安心工作,家长对学校有意见。面对这一情况,李白萱首先进行调研,从观察教师的敬业精神到了解他们的业务能力及学生的素质情况入手,征求家长对学校及教师的看法,然后对每位教师进行走访,找到问题的症结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她把教育突破口放在“爱”与“理解”上。她认为:“爱是一种慈祥,爱是一种严厉,爱是一种理解,爱是一种宽容……”

  她用自己的爱心去感染每位老师和学生。看到教室没有窗帘,学生被火辣辣的太阳暴晒,李白萱心里很难受。没有资金她就带头捐了100元,老师们都跟着捐款,有的50元,有的20元,就这样解决了窗帘问题。

  看到学校的厕所墙壁开裂欲倒塌,且蹲坑过宽,虽经维修,还是影响学校教学环境,李白萱立即写报告给有关部门,重新建盖了新厕所。

  有的学生是回族,家长建议学校帮孩子热饭菜,李白萱便亲自安排。

  二年级的王荣山同学,因老家房子发生火灾,给本来经济就不宽裕的家庭带来更大的困难,学校得知这一情况后,免去了王荣山上学的一切费用。

  有的孩子冬衣单薄,李白萱就找些合适的衣服给他们穿。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经济并不宽裕,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投入受到制约,全校没有一名学生在少年宫或其他素质教育班培养兴趣或特长。为补这个“缺口”,李白萱把每周三下午第二节课定为兴趣小组活动时间,培养他们课程以外的知识和能力。开班第一学期,部分学生怕交钱不敢来报名,李白萱了解情况后帮助他们打消了顾虑。全校开设起10多个兴趣小组,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

  生活上关心,学习上耐心帮助,与孩子们交心谈心。孩子们在李白萱这里得到赞赏和鼓励,增强了自信心和上进心,仿佛与这位校长似朋友之间那么信任和放松。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李白萱培育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本地学生同步前行,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在今年云南省和昆明市第二十二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积善小学学生姚佳、杨商和杨娅同学的论文“早餐营养与身体健康”分别获得省、市二等奖和三等奖。在今年期末考试中,积善小学学生语文数学平均分已由两年前的70分上升到80多分,创造了积善小学历史之最。

  刘云 徐雁 文/图(云南日报)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