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一场大火过后17人无家可归(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0日01:06 大连晚报

  

一场大火过后17人无家可归(图)
一场大火过后17人无家可归

  火灾受害者起诉亲兄弟

  大火将一栋日式小楼烧成了空架子,4户人家在社区的帮助下在附近一旅社内寄居了整整7个月

  ■文/首席记者 刘万恒 实习生 苗倩

  ■图/本报记者 高强

  去年12月27日晚上7时左右,中山区清泉街23号楼突然燃起大火。一场大火过后,这座日式小楼被烧成了空架子。楼内4家住户17人无家可归。在市救助站、清泉社区的全力帮助下,遭遇火灾的住户们在附近一旅社内寄居了整整7个月。时过半年,市公安局中山分局下发了火灾事故责任书,认定负火灾主要责任的是清泉街23号楼内的一家服装厂,而服装厂的经营者还是楼内住户的亲兄弟。为了索要应得的赔偿,住户将服装厂厂长起诉到中山区法院。

  一场大火后17人无家可归

  清泉街23号楼的住户王军告诉记者,去年12月27日晚上7时左右,23号楼突然燃起熊熊大火。“当时火势相当猛烈,很快就把房子给烧穿了,我们楼内的住户甚至来不及收拾值钱的东西,穿着随身的衣服就逃出了这座日式楼。”王军表示。

  据王军说,23号楼内共住有4户人家,包括王军在内的四个兄弟和他们的家人,共17人,可以算是个“大家族”。23号楼还有一处地下室,是王军的三弟王东居住,为了经营自己的服装厂,王东还在23号楼前延伸加盖了一排小房,充当服装厂的办公室。

  记者从中山区消防大队了解到,去年底发生的那场大火一线官兵至今记忆犹新,当时中山区消防部门共有8辆消防车赶来扑救火灾。直到当晚9时,火情才被完全控制住。而此时23号楼已经完全被烧毁,一些楼架甚至被烧塌。

  “火灾后,我们4户人家17人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者,由于事发突然,我们的全部家当都被烧毁。”前日上午,站在目前仍是一片废墟的23号楼前,王军一脸惆怅。记者见到,该楼的楼体结构已经在火灾中遭到破坏,基本没有修复的可能。

  社区伸出援手在外寄居7个月

  不幸中的万幸是火灾中被烧得一无所有的4户重灾户,在中山区民政局等相关部门的帮助下随即被送到了大连市救助站。王军回忆说,在那里,他们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楼里的住户王大妈今年整整80岁了,为了怕她在‘新家’住得不习惯,我们所属的葵英街道领导多次到救助站看望她,并给她送去了生活必需品。救助站的侯站长还亲自为我们安排了住宿,配齐棉衣外套棉被等生活用品,我们提出需要什么,工作人员就立即去购买什么。”

  而在救助站居住了一段时间后,葵英街道清泉社区又把他们接出救助站,安排到23号楼附近的一家旅社居住。前日,记者随同王军等重灾户一起来到他们暂住的旅馆。坐在旅馆的大床上,80岁的王大妈表示,这里虽然有点小,但是与灾后无家可归的惨境比起来,已经是相当舒服了。

  “从去年12月27日火灾发生到今天已经整整7个月了,这7个月我们一直在外寄居,希望能早点回到自己的家。”在对街道、社区表达了感激之情的同时,王军等人也表达了希望早日回家的心愿。

  为索要赔偿将兄弟告上法庭

  好端端的家被大火烧毁,17名住户在外寄居整整7个月。这场造成重大损失的火灾究竟是如何引起的?时隔数月后,市公安局中山分局最终认定了这场火灾的事故责任。

  记者见到,这份由中山分局消防科出具的火灾事故责任书中写明:2006年12月27日中山区清泉街23号楼的大连某服装厂办公室发生火灾,火灾直接原因不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火灾事故直接责任由大连某服装厂承担。责任书中提到的服装厂,经营者就是王家四兄弟中的老三王东。

  “虽然是亲兄弟,但是这场火灾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大的损失,也不能一点说法都没有。”王军告诉记者,他自己计算了一下在火灾中受到的损失数字。按他的计算,仅王军家的损失总计就达到12万多元。“我曾经找老三要求他作出赔偿,但他迟迟不肯答复。”王军认为,三弟应该为这场火灾负责。按照王军提供的电话号码,记者多次试图联系上王东,但第一次接电话时,对方表示自己不是王东,也不住在清泉街23号楼,随后记者再拨打这个电话,对方不再接听。

  由于对赔偿问题迟迟无法达成共识,王军等住户将王东告上了法院,向其索要财产损失费、误工费共13万多元。目前此案仍在审理中。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