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首个寻亲基因库还没寻着亲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0日07:31 北京日报

  本报讯(记者方芳)扎破手指,滴五滴黄豆大小的血液在纱布上,晾干,邮寄到基因库,就有望通过DNA比对找到失散的亲人。我国首个寻亲基因数据库日前在中科院北京华大方瑞司法物证鉴定中心成立,目前已收集到400多名失散人员的基因样本。但由于样本量太小,还没有一例寻亲成功。

  这个寻亲基因数据库于今年5月建立,现已有400多份样本,有孤儿,也有失去孩子的老人,全部来自江苏宜兴官林地区,是从一次寻亲大会上采集的,目前还没有其他地区寻亲者的样本。寻亲的原理非常简单:将从寻亲者血液中提取的DNA样本录入数据库,计算机系统把寻亲者DNA中的16个位点与数据库中每个人的16个位点进行比对,如果完全吻合,那么就是亲人。寻亲基因库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基因库样本量太小,目前还没有一对配对成功。根据测算,只有样本量上万时,才能产生初步效果,让一定比例的人员找到亲人。

  据了解,寻亲的费用在800至1500元之间。值得注意的是,基因库最后出具的鉴定报告不能在法庭上作为证据出示,不具有法律效力。“因为血液样本是邮寄过来的,采样过程没有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如果寻亲者涉及遗产纠纷等问题,还需要两人到法律规定的鉴定机构进行

亲子鉴定。”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由于自然灾害、战争等历史原因形成的失散人群目前逾50万人。其中战乱孤儿、自然灾害孤儿、日本遗孤等是寻亲者的主体。RJ181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