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深港都市圈成热议话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1日06:19 深圳特区报

  深港都市圈成热议话题

  深港合作又添新名字:“港深都会”

  深港合作,是一个热门话题。深港衔接、深港融合、深港湾区等等词语,人们已耳熟能详。而在这次会上,又多了一个新名词——“港深都会”。

  香港理工大学中国商业中心研究员朱文晖显然有备而来,他怀里攥着一个最新研究结果,在深圳向外界首次抛出一个新名词“港深都会”,他认为这词以会很流行:“这个词可能是我们未来的代言词,或者是共同对外推广、投资、形象宣传的名字。”他甚至觉得“深港湾区”这个概念“很有意思”,已经绘画出“港深都会”的雏形。

  对于朱文晖的话,深圳市社会科学院院长乐正迅速作出积极回应,以“港深都市圈”这一概念与其遥相呼应。他说,“深圳是香港建设世界级大都会的天然伙伴,深港两地共建世界级大都会已经具备坚实的基础。”

  港学者基于研究首提“港深都会”

  朱文晖一直深入研究《构建“港深都会”》这一重要课题。他通过访问了100位深港两地的政府官员、50家香港和100家深圳企业,以及1000位深圳的市民,得出一个明确的研究成果——推出一个新名词:“港深都会”。“研究结果显示,港深都会已经是逐渐成为两地的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共识。”

  “港深都会”这一词基本能涵盖了深港合作的主要内容。”朱文晖透露,8月深港合作论坛会的召开,深港双方将重点讨论构建大都会的问题。朱文晖认为,与纽约都会区、伦敦都会区不同的是,“港深都会”有着自身的特点:首先,从城市上讲,它不是一个行政建制,也不是行政意义上的都会区;其次,从地域上讲,它是一种经济统一上的特征,具有开放性,港深都会实际上是大珠三角整合的第一步。第三,它有跨境的特征,有边境、口岸和海关;第四,它具有体制合作特征,是以一国两制为前提,跨境合作为基础的。

  深学者呼吁深港合作应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乐正一直致力推动深港合作。提到深港关系,他与朱文晖可谓英雄所见略同。在对话年会中,乐正期望能将深港共建世界级大都会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香港是中国目前最具有条件建设世界级大都会的城市,在冲刺世界成为大都会的道路上,香港需要一个战略上的合作伙伴,一个可供功能拓展的地域空间和一个国家发展战略的有力支撑。”乐正强调深圳正是这个天然的伙伴和毗邻空间,在“一国两制”框架下,以“一都两市”的模式实现两地捆绑式发展,深港极有可能在10-15年时间内成为世界级的经济大都会。

  “深港合作中所遇到的一些重大问题,必须要中央政府出面或者需要中央出台专项政策才能解决,因此,应尽快地将深港合作共建世界级大都会确定为国家层面的中长期发展战略。”乐正在会上作出呼吁。

  这些战略内容包括;一是支持在香港和深圳建立中国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综合基地,支持深港共建深港创业板,推进深港两个证券交易所相互参股、持股等等;二是支持深港两地政府、民间建立直接的协调对话机制,建立“深港经济合作委员会”、“深港边境管理协调委员会”、“深港发展策略委员会”等机构;三是由国务院指定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和港澳办负责统筹深港合作事务;四是允许深港两地间实行更自由灵活的人员、资金和货物进出体制。

  国际化大都会符合发展趋势

  深港学者提出的概念和设想,打开了与会人士的话匣子,热议深港合作话题充满了对话年会的现场。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唐杰表示,深圳和香港目前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都市区。这里是全球最大的空港、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目前这两个城市合起来的金融总量和证券市场的金融总量已经相当于伦敦。它的经济规模,已经和伦敦接近了。按照它的成长速度,我们预计未来10年,可能会达到纽约的一半。“实际上,它的功能跟上海完全不同,它不承担对内地腹地辐射的功能,还能够作为中国世界级的资源配置基地。”

  深圳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邵汉青强调,深圳和香港要建立一个国际化的大都会,符合经济发展的趋势,深港政府和民间应该把精力重点放在客观规律的研究上,积极加以推动。“对‘一国两制’的理解也要不断发展,深港西部通道的建立,‘一地两检’就是突破了一些条条框框,这意味着将来深港合作不仅在经济上合作,在体制上也要有所突破。”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