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他俩欠助学贷款 地球人都知道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1日07:16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近日,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上挂出了一则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发出的“债务催收公告”,1200余名拖欠助学贷款的违约借款人的个人信息被公布于众。在公告名单中,约有50余人的身份证号码为四川地区,“通讯地址”为成都市区的有两人。昨日,记者通过实地寻找,其中一名未找到,而另一名则直呼“太意外了”。

  成都寻找 其中一人暂未找到

  为何会拖欠助学贷款?昨日,记者试图找到成都的上榜者张翅和谢某。

  根据公告上的通讯地址,记者来到了武侯祠大街3号。这是栋8层楼高的写字楼,里面有许多家公司。记者挨家询问后,均称没有“张翅”这个人。在“川财证券成都武侯祠大街营业部”三楼大厅内,几名工作人员称他们曾经有个同事叫做张翅,但此人在两三年前就离开了。随后,记者来到该证券公司总部人力资源部,一位工作人员在网上查看了“张翅”的相关信息后说,“肯定不是他。”根据工行北京分行提供的身份证号显示,那个张翅出生年月应在1981年,而该公司的这个张翅已经40来岁,从1995年到2004年一直在该公司上班,“不可能2001年在北京申请助学贷款”。

  “当然也不排除武侯祠大街3号有同名同姓的人,但对这个张翅来说,也就太冤枉了。”这位工作人员称。由于这位张翅已经离开几年,公司已经和他失去联系。

   另一“上榜者”称太意外了

  昨日傍晚6时,通过各种努力,记者终于找到了另外一名“上榜者”谢先生。在北京工行的公告上,谢先生违约月数为13个月、积欠本息5487.44元。

  “现在领导都知道这事了!要是工行事先给我联系一下,我肯定要还,现在把我弄得太被动了。”谢先生称,当初他申请了1万元左右的助学贷款,合同规定毕业后4年还清。谢称,“我根本就不是亲自签的合同。由于当时助学贷款制度还不完善,老师就帮我们代办了”,所以他不是“很清楚还款的方式”。2004年毕业后,他在成都找到了一份很不错的工作,就想一次性把钱付完,他咨询老师但一直没有得到回话,就给了老师8000元钱,让老师代他分期还款。随后,他工作很忙,也就把这事忘了,想到2008年合同到期时,再把剩余的钱还了。记者提出打电话向其老师求证,谢先生以“老师对我恩重如山,不想再打扰他”为由婉拒了记者的要求。

  昨晚10时,记者再次联系谢先生,希望他提供老师电话。“其实都是我的责任,与老师无关。”谢先生叹气说,其实合同是他自己签的,按规定是一个季度还款1000余元,他在刚毕业和去年6月份时,先后向工行的还款账号里打了2000元钱。第二次打款后,他想一次性还款,但没有得到明确答复。“钱肯定是要还的。但平时工作太忙没时间,再加上外地打钱要加收一些费用,觉得麻烦。过后也就没想那么多,决定在明年到期的时候一次性给完。但这次工行突然公布了名单,实在让我太意外了。现在领导也知道这事,让我好被动。”

   北京工行:这些人信用意识薄弱

  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个贷部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这是首次以公告的方式将这些人的信息进行公布。以前他们曾采取各种手段希望与这些同学联络上,都失败了。助学贷款的不良率比较高,“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欠钱不还,这在我们发放助学贷款之初是想象不到的”。他们银行从1999年开始进行助学贷款项目,到2004年开始拖欠者攀升。很多人更换了联系方式,与银行断绝了联系。这次公布的1200多人都是长期联系不上的欠款人。

  为何会拖欠贷款?这位负责人称,有些同学工作不理想,收入低,还不起;有些同学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到工作。这两类都是想还还不上的。还有一种情况,他们认为这笔钱就应该是国家资助他们的,就是不想还,这其中甚至还有公务员。“这是我们不能理解的,我们只能说这些人信用意识薄弱。”

  公告中称:“已向中国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提交下列借款人的违约记录。”该负责人称,中国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是联网的,这些人在没有还款之前,再想从银行融资会被拒绝。

  本报记者 陈东报道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