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三名小学生 调查三个村走访五百户 书写万言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1日10:20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彭加权本报记者文铭权文/图7月16日,天全县大坪乡中心校薛杨浩、高显庆、廖庆勇3名小学生,从老师手里接过荣誉证书和奖状。

  “薛杨浩他们的调查报告,荣获了省第22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调查报告类一等奖!”消息传来,整个山乡沸腾起来。

  命题被学生悄然升级

  去年7月8日,刚刚放暑假,大坪乡大窝村小学薛杨浩等3名同学,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冒着酷暑,开始了为期两个月的社会调查。

  “学校最先的想法是,让学生关注本县退耕还林、生态现状及变化。”大窝村小学负责人汪天佑介绍,过去一放暑假,学生就无事可做,这次乡中心校尝试“在暑假里给学生们找点事情做”,便作了上述“命题”,并明确乡中心校校长高志伟和汪天佑、李睿为指导教师。

  6年级的薛杨浩、高显庆和4年级的廖庆勇3名同学有幸成为参加此次社会调查的“调查员”。他们选择本县始阳镇新民村、大坪乡徐家村和多功乡半沟村进行调查。

  问题:同种一片地,为啥有的穷有的富呢?为啥本村现在和周围村距离拉得越来越大?

  回答:“我们村里的人越来越少,而留守学生、留守老人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经过短短几天的深入,孩子们调查的重点已开始远离原来的命题,悄然转变为留守儿童、留守老人、村民外出务工等情况,甚至当地人口、粮食、经济收入的结构等,都越来越多地走进孩子们的视野。

  用脚“走”出来的数据

  “村民们都居住在大山深处,住户分散,户与户之间有时要走一个多小时!”现已读初一的薛杨浩至今难忘当初调查过程的艰辛。

  他们每天早上8点就出发,傍晚时分才回家。饿了,吃自带的干粮;渴了,喝路边的溪水。薛杨浩和廖庆勇曾经相继中暑,但短暂的休整后他们又开始上路。

  “暑期两个月中,调查组3名同学走烂了10多双鞋子,深入500多农户家里调查,付出了很多努力。”汪天佑曾带队调查了16天。

  出于对孩子的支持和安全等因素的考虑,就地务工的3位学生家长先后抽出时间陪同孩子参与调查,并积极开展讨论。

  “徐家村和半沟村难以摆脱困境,是因为村里穷,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没有公路,运输要么靠人背,要么请马驮,费用高;而始阳镇新民村有集体经济,基础设施齐全,高中以上学历的就达823人,占了总人口的17.7%……”

  去年9月,重新回到课堂的3位同学开始整理多达10万字的调查笔记。随后,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10易其稿,今年1月,一篇长达万字、标题为《天全县“三村”二十年的变化看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在孩子们的手中诞生了。

  “徐家村和半沟村虽说地处偏远,但土地资源丰富,应在充分利用有利资源的前提下,发展家庭种植养殖业,特别是牛、羊、猪、鸡等,可作为始阳镇农副产品市场的后方基地……”在调查报告中,爱思考的3名学生频

  频为家乡发展献计。

  再幼稚的思考都值得尊重

  “3位同学在调查报告中就发展对策有两个明确的观点,一是应多鼓励贫困山区农户向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搬迁;二是如不搬迁,应大力调整结构,发展竹编、家禽养殖等特色产业。”总结这次社会调查,乡中心校校长高志伟认为,“调查的时间短,范围窄,如果走得远一点,其论点论据将更加充分,结论更有说服力。”

  高志伟说,虽然孩子们的思考还不是很成熟,甚至有些想法还有一些幼稚,但是这已经给了学校、学生和许多教师以巨大震动。

  “许多教师都充分认识到了社会活动的重要性。”今年暑假,乡中心校确立专项资金1万元,要求全体教师每人都要确定一个调研课题,主持或参加至少一个项目,带动学生进行电脑知识培训、科技阅读、走村入户调查等活动,用以全面提高师生素质,让“广大师生过一个有意义的、充实的暑假”。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