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海柳雕 罕见的民间工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2日01:03 东南快报

  利用海柳的奇特外观、漂亮色泽、坚硬质地,民间产生了一门雕刻海柳而制作艺术品的独特工艺,人称海柳雕。但由于海柳极其稀少,这门手艺逐渐濒临失传。目前全福州只有一位名叫施孝斌的中年男子还在坚持雕刻海柳。施孝斌说,海柳雕等同于他的生命,为了传承、发扬这门工艺,他倾尽全力也在所不惜。

  罕见的民间工艺

  从小迷恋海柳雕工艺

  10年前改行雕刻海柳

  施孝斌说,“我小时候,海柳雕作品几乎全是烟嘴。岛上的老人常说,用海柳制作的烟嘴抽烟,不仅凉喉清火,而且能够过滤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到了民国时代,海柳烟嘴在平潭岛上十分流行,随处可见岛上居民嘴里叼着海柳烟嘴。当时平潭人还把它作为本地特产的贵重礼物,送给各地的亲朋好友,包括台湾同胞。”

  施孝斌年幼时,对老人嘴中的海柳烟嘴特别感兴趣,常常拿在手中欣赏。“但在二三十年前,渔民打捞上的海柳越来越少,根本无法成批量生产烟嘴。平潭贝雕厂倒闭之后,十几个会雕刻海柳的工艺师也都下岗歇业。由于没有新制的产品,村民们便开玩笑说老人们的海柳烟嘴怕是全都成了‘古董’!到10年前我开始学习海柳雕技术时,这门手艺在平潭岛上已经快失传了。”

  在此之前,施孝斌曾经以画画为业,赚了不少钱。然而为了继承本地的海柳雕技艺,他决定改行当海柳雕刻工艺师。“那时平潭岛上还有一位名叫姚仁贵的老艺人会海柳雕,我在学习过程中有不懂的地方,便向这位姚老请教。最初姚老还有些惊讶,说是以为已经没有年轻人想学这门工艺了。但我学得很认真,姚老便把一些海柳雕的工艺门道教给了我。”

  在收藏界,一克海柳原料等同于一克象牙的价值,十分珍贵。施孝斌为了学艺,买了不少海柳并在上面尝试雕刻。“如果作品被雕坏了,说实话我会很心痛,一根短短的海柳原料可能就价值数百元!这样的失败品我只能丢掉。但这些学费我认为交得值。听说以前有位书法家小时候买了一张很贵的纸,为了不浪费这张纸他整天都在琢磨如何写好字,结果书法突飞猛进。我学海柳雕的情况也有点类似于此吧!两年后,我就把这门手艺摸熟了。”

  为买海柳冒生命危险

  曾受困小岛3昼夜

  2002年,施孝斌在平潭开了“永兴艺雕厂”,重新恢复海柳雕生产,他本人也当上了目前福州唯一一名仍在坚持雕刻海柳的工艺美术师。为了购买到适合雕刻的海柳,施孝斌常常搭船到比较偏远、落后的小岛上采购原料。

  “海柳又细分为金黄柳、虎斑柳、石柳、黑柳等多种,一些上好品种只在台湾海峡一带生长。我便常常风吹日晒地去平潭附近的小岛上寻找海柳,皮肤晒得像渔民一样黑。有时遇到大风浪,赶不上返程的船,我便困在小岛上。那些小岛缺水少电,生活条件很艰苦。最长的一次,我被困在一个小岛上整整三天,那感觉像是过了一年。即便是这样冒着生命危险到处寻找海柳,我所能够收购到的大型海柳还是相当稀少,一年只有几根。”

  这么珍贵的海柳,每一件都需要作者用心去雕刻。“海柳雕比其他品种的雕刻还要稍微复杂一些。这是因为野生海柳上会附着一些贝壳或其他杂质,需要雕刻者一点一点地把杂质去掉,然后才能在坚硬的海柳上雕刻。这道工序就是一项细活,一点也急躁不得。但有时为了保持海柳雕的原汁原味,我会特意在海柳上留下一些海底寄生物的残骸,让大家都知道这是来自大海的瑰宝。”

  受寿山石雕刻启发

  改进海柳工艺技术

  由于海柳没有固定造型,它所制成的工艺品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雕刻后的海柳作品色泽亮丽、造型别致,不仅不怕摔,而且不怕火。施孝斌举了一个例子:“鼓山涌泉寺内曾经有一张海柳雕刻而成的供桌,桌面油乌锃亮、坚硬如钢。“文革”期间这张海柳供桌被人焚烧,但供桌安然无恙。我所追求的海柳雕作品,就是力求达涌泉寺海柳供桌那样‘水渗不腐,火焚不损’的境界。”

  为了改进海柳雕的古老工艺,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施孝斌也下了不少工夫。“起初海柳大都是被做成烟嘴,没有人物形象的摆件。我从寿山石雕刻上得到启发,首创了利用海柳雕刻各种精美逼真的人物摆件、花鸟虫鱼等等。这些摆件很受收藏家的喜爱。由于我有一定的美术功底,这对我改进海柳工艺技术也起到了不小的帮助。但无论怎么改进,海柳雕形神兼备、返璞归真的神韵是不能丢的。”

者 王进 实习生 谢丹/文 刘彬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