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党员企业家20年投入近亿元支持家乡建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2日19:02 新华网

  新华网郑州7月22日电(记者 邹清丽)河南巩义市大峪沟镇民权村的共产党员崔光显创办企业20年来,为村里发展投资近1亿元,把一个深山沟里的贫困村带上了富裕路,成为巩义市“工业销售收入和农业总产值首次超过亿元的经济大村”,人均年收入连续8年保持在万元以上。

  民权村党支部书记孙平亮介绍,民权村位于豫西山区,全村600多户分布在51平方公里的大山沟里。过去由于交通不便,这里的百姓生活贫困,难以解决温饱问题。上世纪80年代初,崔光显办了一个作坊式耐火材料厂,成为当地第一批致富的人。从小母亲去世,靠父老乡亲接济长大的崔光显,总想着帮助乡亲摆脱贫困。

  1987年,民权小学因长期拖欠教师工资要停办了,几百个孩子面临辍学。崔光显听说后,找到当时的村委会主任张献,把自己的耐火材料厂无偿捐献给了学校,学校重新响起了朗朗读书声。学校聘请崔光显经营厂子后,他筹措资金,扩大生产规模,两年内使工厂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他又找到村委会,要求承担几百名孩子的学杂费。至今,民权村的孩子上学再也没有拿过一分钱,老师们再也没为工资发愁!

  当年,崔光显筹建了巩义市民权炉料厂。他重金聘请专家研制高科技新产品——耐火喷补料。经过两年努力,终于研制成功。高科技产品的丰厚回报使这个厂销售额由1991年100万元,猛增到1993年的2000万元,此后5年,年销售额达9000万元。

  经济实力增强的崔光显在征得村和学校领导同意后,决定自己出资改建民权小学,让孩子们告别破烂不堪的窑洞校舍。1992年他个人出资70万元,加上乡亲们的自愿捐款,经几个月的施工,一幢三层办公楼和一幢两层教学楼拔地而起。崔光显又出资把学校的桌、椅、教具设备全部换成了新的。

  为了带领乡亲们共同富裕,崔光显从1992年开始拿出公司的利润,用于“通路、通电、通水、通讯”的“四通”工程。他请来专家设计规划:修筑310国道至民权村14米宽的等级公路7公里,修筑民权村16个自然村之间水泥路10公里;架设一条10千瓦高压输电线路10公里,解决全村用电问题;修建几座拦水坝,解决全村人吃水问题;开通500门程控式电话,让民权村走出几千年的封闭。

  在层峦叠嶂的大山里修路架电艰苦卓绝。在崔光显的带领下,穷怕了的民权村乡亲焕发出“人心齐、

泰山移”的干劲。很快,规划在两年内变成了现实。粗略算下来,崔光显为“四通”工程投入了5000万元。

  从2001年起,崔光显开始承担全村人的农业税和合作医疗费用。在以后的日子里,崔光显的企业一度出现效益滑坡。但在经济紧张的时候,崔光显仍然没有忘记兑现自己的承诺,他东借西凑,变卖财产,从银行贷款,甚至抵押房子,还是如期如数上缴农业税费,直到国家免征农业税的政策实施。

  “四通”和减轻免除税费负担为民权村带来了巨大变化。村里建起了五六个企业,村民富裕了,环境更加优美了。而崔光显又有了新的想法:响应国家号召,引导村民从“吃资源饭”转变为“吃生态饭”,利用当地风景如画的青龙山和慈云寺,发展旅游产业。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