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换位思考让“深圳通”真正行得通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3日04:19 深圳特区报

  《“深圳通”:买卡容易退卡难》后续报道

  “直通车”报道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广大市民纷纷发表看法

  换位思考让“深圳通”真正行得通

  本报记者王湛

  “深圳通”敢起这个名字,充值和退卡服务应该在深圳走得很通。然而,记者看到的事实并非如此。市民用起“深圳通”来,还是感到不方便,几天来,本报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新浪网、网易、腾讯、北青网、大洋网纷纷予以转载,市人大、政协代表以及广大市民通过网络、邮件和电话等多种方式,分析“深圳通”为何行不通,呼吁政府部门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尽快采取有力措施让“深圳通”无障碍通行。

  不办退卡业务

  使人感到纳闷

  “深圳通”凭着方便而得宠,迅速获得百万市民的购买。传统意义上,地铁站的票亭才是乘客的可靠服务中心,而在地铁刚开通一段时间,地铁站服务中心曾担任起充值退卡服务,但不知为何故,去年深圳地铁不再办理退卡,这确实让人纳闷。

  对此,“深圳通”公司的解释是:地铁承办退卡服务时,有些市民嫌排队买票麻烦,干脆办卡,到站后再退,为此,“深圳通”公司收回了地铁办理的退卡业务。

  但是,这一说法让市民感觉更像“烟幕弹”,让人觉得当中有更深层的原因。

  “深圳通”公司是由深圳地铁、公交集团、运发公司、深港集团4家单位共同组建,按理说,整合这些部门的资源有基于便民的考虑,他们均有责任担负起充值退卡服务,地铁柜台代表的是公共服务的窗口,如今只担负了充值服务,“让出”了退卡业务。

  市人大代表吴立民认为这种做法和解释均很不合理。他指出,退卡业务毕竟属公共服务,深圳地铁既然是开通了退卡业务,应该事前综合考虑各种原因,不能因为“深圳通”用多次才可退,只用一次就不给退;或者是赚钱就开办业务,不赚钱就停办业务,就如家里的电话一样,打一秒也行,说一个小时也行,电话公司不能规定一定要打多久时间啊!吴立民表示既然能叫“深圳通”,就要什么都要相通,在地铁站内,买退应该统一!

  市政协委员杨一平律师强调,政府部门要防止公交事业过度商业化、股东利益不均衡产生的问题对公益服务造成的冲击。他指出,退卡服务本身就需要一个强大的网络支撑,“深圳通”收回退卡业务后,根本做不到这一点,“深圳通”不能通,最后受害者是市民。他认为,市民的利益不能在商业博弈中一次次被侵蚀,政府应该出面协调,尽快让市民享受到“深圳通”的便利。

  管理办法未出台

  让买时易退时难

  从发行第一张卡片至今,“深圳通”已走过数年风雨。“深圳通”难实现畅通无阻,关键自身发展的障碍仍没有扫除。目前,深圳尚未出台相应的《深圳通卡管理办法》,对沉淀资金管理、卡片管理以及收费政策等均未有明确规定。因此,“深圳通”退卡限死在50元以下也就在所难免了。

  广州“羊城通”退卡时金额高于10元的扣除10%补偿费,他们表示退卡时收取适量的费用主要是为了限制退卡。同是限制,“深圳通”退卡时“一刀切”做法,主要理由也应该是这样。建成一套城市智能交通卡及其交易支撑平台系统,少则几百万元,多则几千万上亿元。不可否认的是,“深圳通”面临着营利的压力。

  “什么东西都是买时方便退时难啊!我们不要求“深圳通”赚钱要绝对的合理,但要相对的合理吧!”针对“深圳通”买时易、退时难,一名网友在网络上发出感慨。不少市民认为,“深圳通”凭借垄断,“店大欺客”,家住罗湖的王律师指出,消费者购买“深圳通”时,同时拥有储值和退卡的权利,而“深圳通”这种格式条款的内容,排除了退卡权利的行使,同时违反了民事活动中诚实信用的原则。

  管理思维守旧

  缺乏服务意识

  “深圳通”的推出,主要是解决市民乘车买票麻烦问题。这是一项广大市民大大叫好的民心工程。但目前从“深圳通”硬件和软件来看,与预定目标相距甚远。“‘深圳通’推出,初衷是让群众更方便、维护市民切实利益,不能搞到最后让市民意见多多啊!”吴立民呼吁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这一问题。

  “深圳通”行不通,关键是相关部门管理思维守旧,管理者没有以人为本换位思考有关。“深圳正在提倡服务型社会,这不光是政府部门要服务,企业也要承担社会责任提供良好的服务!”不少市民指出,“深圳通”这种设门槛的做法,缺乏公共服务的意识,让市民来回折腾退卡,不但增加了群众成本和负担,而且损害了深圳的高效便捷的现代化城市形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