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志愿者爱心撑起农民工子女图书室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3日05:30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本报记者王向华/文陈婷帷/图

  “我们募捐,主要是想再为农民工子女创办一个图书室!”21日,在成都闹市区蜀都大厦附近的人行道上,税兴旺捧着红十字募捐箱,这样对记者说。据了解,由中华义工联四川分会的志愿者募捐创办的第一个农民工子女图书室,今年6月已在成都市青龙场海滨小学落成。

  震惊:改锥和榔头竟然成玩具

  24岁的税兴旺,是成都一家宾馆的音响师,同时又是全国公益网站中华义工网的负责人。去年国庆期间,税兴旺在中华义工网上调查农民工子女生活现状。“调查”在网上挂了3天,有200多人(次)回答了问卷,以小学生为主。

  同时,税兴旺和伙伴们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深入成都农民工集中区———青龙场实地调查获悉:农民工子女就读的学校要么没有图书室,要么图书室很小,而且不对小学生开放;农民工起早贪黑忙着打工挣钱,根本无暇照顾孩子;再加上这里居住的人员较杂,孩子们放学后没有一个合适的去处,生活非常单调。有一次,当他们走进一个小院,看见两个小孩正在玩耍改锥和榔头,“我们没得玩具,也没得书看。”孩子的话令税兴旺和队员们非常震惊。

  于是,在税兴旺的倡议下,中华义工联四川分会的志愿者决定通过募捐来为农民工子女办一个图书室,并与成都市红十字会联手开展。

  行动:募资建起第一个图书室

  2006年12月16日,一个星期六,税兴旺和他的伙伴们捧着有红十字标志的募捐箱,站在了蜀都大厦公交车站对面的人行道上。“第一次募捐效果不太理想,只募到729元,离我们1.5万元的预计数额还差得很远。”税兴旺回忆道。

  这是个寒冷的冬天,而每个周六,志愿者们都坚持捧着那只盛满爱心的箱子站在同一个地点。30多名志愿者,大多是刚走出校园的年轻人。他们来自不同的工作岗位,律师、教师、医生、服务行业人员等,但却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帮农民工子女创办起一个属于自己的图书室。

  志愿者的真情唤来了社会的关爱,最后募集到1.6万元,并交由成都市红十字会统一保管。按原计划,租一间房子来建专门的爱心图书室。然而,志愿者们发现除去租房费用,剩下的钱少得可怜,根本买不到几本书。这时,税兴旺等人想到了学校,“何不利用学校闲置的图书室来开办爱心图书室?”

  “经过调查,发现成都青龙场农民工子女较为集中。而青龙场海滨小学有个40平方米的图书室,藏书千余册,正合条件。”于是决定与他们联办。当税兴旺把想法告诉学校后,学校非常配合。

  心愿:再建3个爱心图书室

  今年6月,当《马小跳》《安徒生童话》《十万个为什么》等1600册童话、科普、文学等新书送达海滨小学时,孩子们围着图书室久久不肯离去。看着他们兴奋的样子,志愿者们脸上露出欣慰的微笑。

  为把图书变“活”,增加借阅率,志愿者们与海滨小学签订协议:每学期借阅率要达到60%至70%。然而,新书到位时,却已临近暑假。为了不让这些图书在暑期闲置,新书借阅在一个班进行试点,一共外借40多册。

  税兴旺解释:“农民工子女流动大,不少学生这学期还在这里读书,下学期就走人了,图书很容易流失,试点就是想了解流失率究竟有多大。”

  税兴旺和他的伙伴们计划今年再办两个“爱心图书室”,两年内在成都市建4个,每个图书室的藏书呈现不同特点,然后将4个“爱心图书室”的图书交流借阅。然而,募捐越来越难的问题,困扰着他们。“第二期募捐从5月开始,两个多月过去了,至今还不足1万元。”募捐不易,但税兴旺说,他们决不轻言放弃。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