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三个“药方”对症下药 法官开“药方”防大学生犯罪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3日08:20 北京娱乐信报

  从小培养健康心态 学校加强心理辅导 加大普法教育

  

   信报讯(记者李剑英)海淀法院日前审理了全国首例大学生投放虚假危险物质一案。作为该起案件的主审法官,海淀法院刑二庭王丽娟法官开了三个“药方”预防大学生犯罪,并可使他们能够走出心理上的藩篱和桎梏。

  王丽娟说,在大学生投放虚假危险物质一案中,被告人小林系某大学大二学生,寻着他的成长轨迹,不难发现,小林由于从小跟着老人一起生活,养成了胆小、怕事的性格,上学时经常受同学欺负,父母的离异又使他的心灵雪上加霜,造成了他自闭、孤僻,与人交往困难,行为暴躁、偏执的性格。案发后,小林经鉴定为分裂型障碍。像小林这样因为心理问题而犯罪的大学生在海淀法院所受理的大学生案件中占有相当的比例。

  面对形形色色因心理问题而犯罪的大学生,预防大学生心理问题显得异常重要。王丽娟法官认为,缺乏父爱或母爱的单亲家庭,容易使孩子从小感受到心理力量的不足,产生胆怯、懦弱或孤僻心理。尤其是离异或再婚家庭的家长应时刻牢记为人父母的责任,夫妻更不可当着孩子的面大吵大闹,也不应把离异的怨气撒在孩子身上,注重与孩子多多沟通,教会他们自立、自强,从小培养他们友善、宽容、正直的健康心态,教会他们与人交往的技巧和方法。

  另外老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在大学开设心理课程。使学生们学会控制情绪,对人包容、大度,善于处理现实与愿望的矛盾,遇事理智思考,建立起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在大学应开辟心理诊室,让学生在遇到苦恼和不良情绪时找到倾诉和宣泄的场所。

  同时王丽娟法官建议应在大学校园大力普及法律知识,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或采取组织大学生参加庭审,接受直观的法律教育等方式,让学生们感受法律就在身边。

  

  【相关新闻】

  4种心理易导致大学生犯罪

  信报讯(记者李剑英)记者从海淀法院审理的一些大学生案件中了解到,因心理问题导致犯罪的有以下4种类型。

  失落型。大学生在中学时往往排在年级的前几名,老师、家长的宠爱导致他们有无比的优越感。进入高校后,突然发现周围有许多优秀的同学,原有的自信和骄傲似乎在一夜之间被摧毁,使他们不惜代价找回原来的自信。

  报复型。大学生往往在与同学交往过程中存在以“自我中心观”人格障碍,不能受一点委屈,面对同学间的摩擦和冲突不懂得找正当途径解决问题,导致了他们通过走极端的方式来化解心中的不平,报复同学。

  虚荣型。虚荣心是每个人都有的正常心理,但是一旦过了头往往会酿成祸端。

  发泄型。大学生从一个熟悉的集体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后,往往会紧张、焦虑,如果和同学之间有摩擦,这种紧张和焦虑会慢慢增强,无法倾诉,只好采用一些其他方式发泄和排解。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