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大学生跟踪假乞丐四昼夜 被发现险些挨打(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3日09:24 国际在线

  

大学生跟踪假乞丐四昼夜被发现险些挨打(图)

  “女生”正在街头乞讨

  

大学生跟踪假乞丐四昼夜被发现险些挨打(图)

  大学生们采访乞丐胡某

  街头巷尾中的假乞讨者究竟有多少?重庆邮电大学8名大学生利用暑期成立社会实践小分队,与假乞讨者零距离接触四昼夜。调查中,大学生们特邀本报记者担任活动顾问,进行指导。

   乞讨“女生”的半日行程

  7月11日,期末考试结束,8名同学一齐喝了“开工酒”。社会实践小分队队长王梦亭说,队员们大多来自法学院大一年级,6月初就开始准备,从30多个选题中最后确定“聚焦街头关注乞骗”,并邀请本报记者担任技术顾问。

  7月12日,8名大学生分成两组,到南坪、解放碑一带摸底调查,确定调查方向。13日,两组队员到南坪、朝天门、观音桥等一带继续调查。下午4时,队员在南坪重百对面发现一学生模样的年轻女性,面前写着一排字:没钱吃饭,要8元钱回家。王梦亭上前给了她8元钱,欲与其交流,但她以沉默应对。附近发广告、卖报纸的几个人告诉队员,该女自称女学生,长期在此乞讨,每天收入一两百元。

  5时15分,“女生”收拾东西离开,到“乡村基”买了一份汉堡和一块西瓜,吃完后乘公交车到达观音桥海关站,在外贸大厦附近继续行乞。

  随后,队员在该处天桥上发现一穿牛仔裤、黄T恤的“男生”,同样用粉笔在地上写一排字:钱包被偷,望好心人给7元路费。几分钟内,路过此地的两位年轻人分别丢给“黄T恤”一张100元、一张50元的人民币。晚上9时10分,“黄T恤”发现队员采访一对施舍的情侣,立即收拾东西,迅速消失。

  8时过,“女生”停止行乞,到广场闲逛。在音乐喷泉处,“女生”摸出一部高档诺基亚手机拍摄夜景。晚上10时20分,发现有人跟踪,“女生”坐在广场板凳上,拿起手机对着三名队员一阵猛拍,三名队员只好放弃跟踪。

  假乞丐分工行骗露馅

  14日,队员们到江北区观音桥调查。晚上9时,王梦亭一组队员回到南坪,在重百门前意外遇见“黄T恤”。这次他在地上写道:去年考取北理工却无钱,复读了一年,现又面临同样情况,所以在此卖唱,希望好心人圆我大学梦。面前一个盒子里放着准考证、录取通知书等,另一个盒子装满了钱。

  与此同时,昨天给“黄T恤”钱的男女青年也出现,又分别给了“黄T恤”100元、50元。队员殷剑、周国平上前要求看身份证,被“黄T恤”拒绝,并称他住在四公里。

  晚上10时,“黄T恤”准备坐车离开。殷剑和周国平两队员佯称也住在四公里,愿结伴回家,被拒。“黄T恤”到一报刊亭打电话时,一位队员趁隙记住了他拨打的电话号码。队员们按此号码打过去,接听者竟是给钱的男青年。23时45分,队员们收队。

  王梦亭说,调查中,队员们与两个着自助旅行者打扮的乞讨者混熟。两人自称贵州人,旅途受骗身无分文,在南坪一带行乞。问及是否需要媒体或救助站帮助,两“旅行者”一口拒绝。

  四昼夜的调查中,队员们发现,类似乞骗不下10起。14日上午,队员在观音桥发现一名乞讨的残疾人胡某。听说是大学生调查,胡热情地把他们领到临时住处,出示身份证并详细介绍自己的经历。但一下午的相处发现,胡某乞讨的盆子多次被人踢翻,每次,胡某都敢怒不敢言。后来队员们得知,这是假乞丐在故意找茬。

  1

 [1] [2]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