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食品安全,消费者痛并期盼着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3日09:27 扬子晚报

  食品安全一直是消费者关注的热点。

  日前,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35.2%的市民感到最不安全的食品是肉及肉制品,其次是蔬菜及菜制品(16.6%)和米面油及粮油制品(15.0%),而最易出问题的环节是食品生产加工(44.3%),其次是食品市场流通环节(23.7%)。

  研究结果表明:约1/3癌症是吃出来的。专家指出,果蔬残留农药、有机磷会引起神经功能紊乱;果蔬食品的重金属、亚硝酸盐污染会导致人体慢性积累中毒,是引发癌症、软骨病等多种疑难怪病的因素之一。近年发生的带菌甲鱼、阳澄湖大闸蟹风波、“涉嫌苏丹红蛋制品”等系列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在消费者心里留下了浓郁的阴影。对此,我省有关部门强化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重点环节的监管和治理,从源头到餐桌不留“盲点”。

  双休日,记者来到南京汉中门副食品超市采访,这里的负责人刘家元主任介绍,超市出售的肉制品必须同时具备《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白色)和《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明》(红色)才能上市。超市专职检测员王素兰对记者说,她每天早上6点左右即来到市场,对每个摊位上的肉制品进行登记。记者看到登记簿上包含头数、货源、检疫证号、红票号码、白票号码、验票人等多项内容。记者又来到南京市东箭道集贸市场,该市场每天的交易金额达30多万元,所有交易品种都有原始凭证,销售的农副产品在批发市场已经过检测。消费者如果还不放心,可以到设在市场内的农副产品检测中心进行免费检测。可以说,有问题的农副产品都被市场拒之门外。

  食品的生产加工环节安全系数又是怎样?南京市商贸局副食品流通处的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拿豆制品来说,南京目前有8家规模生产企业、200多家小作坊。这几年,虽然年年都在搞豆制品专项整治,但一些小作坊的脏乱差现象依然如故,安全隐患时时存在。自今年4月中下旬起,南京市实施豆制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到10月15日前,将完成全市生产规模较大、生产条件较好的豆制品生产加工企业生产许可工作;明年4月底完成其它具备条件的豆制品生产加工企业生产许可工作。目前只有10多家豆制品生产企业提出申请,也就是说,绝大多数豆制品小作坊在明年初将被勒令关停,豆制品市场的安全系数将大大提高。

  有关专家认为,食品安全隐患还将长期存在。比如农产品药物残留超标,违禁药物还未得到根本禁止;企业规模小,源头食品安全保障能力不强;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行为仍时有发生;基层监管队伍力量还很薄弱,乡镇农村地区食品安全监管还未全面覆盖等。因此,食品安全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记者从最近在张家港召开的全省工商系统工作会议上了解到,南京市率先在全国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IC卡监管,建成以区县“无公害认定办”为依托的8个IC卡管理分中心,初步形成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IC卡监管网络。无锡市建成集贸市场食品安全检测平台,56家集贸市场运用“六合一”食品安全检测仪,每天对上市销售的食品进行检测,通过互联网实时报告检测数据,实现动态监管。南通如皋市成立肉制品监管特别小分队,依靠镇政府、村委会,对企业明察暗访,督促企业强化自律,从严把好产品质量关。

  本报记者 李宗长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