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国旗队长退伍从商 历经坎坷终成商鄂西虾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3日10:40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武汉7月21日消息(记者张毛清 通讯员朱科 朱德成 胡成)皮鞋、西裤上沾满了泥水,黝黑的面庞充满着自信。他就是"鄂西北小龙虾繁养示范基地"的老板、一位身家数百万的成功商人——陈杰。

  陈杰曾是万众瞩目的"国旗之子",担任天安门国旗护卫队队长9年;他放弃了国家安排的好工作,下海从商,期望开拓新天地。他那挺拔的身材、英俊的面孔和不凡的谈吐,仍能让人忆起"国旗之子"当年的风采。

  1、"国旗之子",是个光彩照人"襄阳娃"

  

  1987年,北京武警总队来招兵,正在家乡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东津镇读高二的陈杰报名参军,时年17岁。

  因为表现出色,1989年秋,他被保送到山西武警专科学校学习。1992年初,他出任北京天安门国旗护卫队队长,指挥国旗的升降。北京的清晨,随着《歌唱祖国》的旋律响起,身佩号称"中华第一刀"的陈杰,带领35名战士,健步迈向天安门。在《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中,当太阳与地平线脱离接触的瞬间,五星红旗在中国的心脏迎风飘扬。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成了中国特色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在重大节日里,常常有几十万人前来瞻仰。当年的国旗护卫队官兵几乎成了"明星",人们争相与他们合影;中外新闻媒体频频采访他们。1997年,"国旗护卫队先进事迹报告团"在全国进行巡回报告,陈杰担任报告团的负责人,先后在20多个省市作过报告。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2001年是陈杰考虑去留的时候了,此时他已是营级干部、上尉军衔。他完全可以在北京选择一个条件优越的单位,但他放弃了,他要挑战自我,下海经商。时年30岁的陈杰,想的是"三十而立"。

   2、退伍从商,北京市场多了一个卖鞋人

  

  2001年初,陈杰脱下军装,把6枚军功章锁进了柜子。他东挪西借,投资60万元在北京右安门大康鞋城做起了鞋子批发生意。这个"国旗之子"原以为自己见多识广、精明能干,只要诚信经商、不偷懒耍滑,就一定有钱赚。后来他发现自己太幼稚,激情多于理性,忽略了市场的游戏规则。

  做批发生意,要的就是适销对路、大进大出,要的就是短平快。陈杰说,当时他在对鞋子市场并不了解的情况下,就简单地拿出"敢于拍板"的军人风格,贸然下单,结果常常是"货到码头死",大量积压,几乎破产。他还记得当年的"滑铁卢"。北方人结婚,新娘要穿红鞋。2001年"五一"劳动节前夕,陈杰带着18万元现金来到广东的鞋厂,下单定购了6000双红鞋。然而,事与愿违,红鞋根本"走不动",原批发价每双58元的鞋子,最后以三四元一双"甩货"也没人要。

  事后他分析,红鞋市场早已有人抢占商机,自己在对市场没有认真调查的情况下大量进货,哪有不赔钱的道理,真是"无知等于勇敢"。半年的时间里,他投资的60万元缩水到20万元,元气大伤。

  看着自己为三五元与小贩讨价还价,为生存而战,想起当年在天安门国旗下的庄严和辉煌,"好像做梦一样",他心里很是酸楚。

  陈杰决定暂且退出批发市场,到大商场做零售,以规避太大的市场风险,休养生息。于是,他成了广东一家滑轮鞋厂的北京代理,生意有了转机。

  3、回乡创业,汉江荒滩上的"绿林军"

  

  2002年,陈杰与来自家乡的姑娘结婚了,并与妻子加入到"荣昌洗染"联盟中,生意不错。这年,陈杰夫妇获利近30万元,小日子过得很安逸,妻子也在策划如何攒钱买房,长期在北京扎根了。可是,陈杰却不愿意仅为"谋生"而活着,他发现这样下去,自己就是一个小鞋商、一个干洗店的小老板,与他当年的雄心壮志相去甚远。

  陈杰决定再次挑战自己,回家乡创业,利用家乡的资源开掘自己的崛起之路。

  这一想法受到质疑。他的父母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当初你不当干部去从商,现在又放弃北京回农村哪有你这样的。朋友也忠告他,你的人脉资源在北京,扬短弃长是什么意思?

  但他不想再做小本生意了,他想痛快地干一番事业。

  2003年秋,他回家乡考察,他看上了襄樊市樊城区牛首镇新中村汉江中的荒滩。他兴奋起来,他想在这里种树。

  陈杰学会了谨慎从事,他四处考察,向专家咨询。他知道中国是一个森林资源短缺的国家,我国40%的木浆靠进口。国家经济高速发展需要大量木材,同时国家又要保护森林,市场对速生经济林需求旺盛。

  陈杰租下500亩荒滩,投资80万元种植3万多棵速生白杨。今日的荒滩早已是一片翠绿,大约4年后,这批木材就可以砍伐上市了,仅按现在的价格,就值600多万元。

   4、"鄂西虾王",长拳瞄准国际市场

  

  在事业的选择上,陈杰最看好的还是小龙虾的养殖。

  襄樊人好吃小龙虾,仅市区每年就要消费3000吨。然而,这些年襄樊人吃的小龙虾除了野外捕捞之外,更多的是来自江汉平原,人工规模养殖还是空白。

  襄樊的"宜城大虾"辛辣刺激,吃得让人满口流油、浑身冒汗。但是,宜城市本地产的小龙虾仅够一个月的消费,大量的还得外调。

  2005年初,他经过考察,确信这是一个国内外市场需求巨大的产业。说干就干。去年5月,他与合伙人王彦平共同投资200万元,在东津镇以每亩150元的价格租赁了600亩稻田养殖小龙虾。不懂养殖技术,他们就请来省水产研究所的专家进行技术承包。今年5月,省农业厅水产办批准其以"湖北省鄂西北小龙虾繁养示范基地"冠名挂牌,将其定位为鄂西北最大的小龙虾繁养中心、技术推广中心。眼下正值小龙虾销售的季节,陈杰说,今年将出售种虾、食用虾20万公斤。

  在陈杰的带动,全市农村已掀起小龙虾养殖热潮。在襄樊市区的餐馆里,食客每食用一只小龙虾,平均售价达2.5元,而在北京已高达8元,小龙虾养殖的确是带领农民致富的大产业。

  襄樊人爱吃小龙虾,小龙虾更馋沿海人。入夏后,东津镇小龙虾市场异常火爆。陈杰说:"襄樊的小龙虾已成为沿海人的最爱。过去是襄樊人爱吃小龙虾,现在上海、浙江等沿海城市也成为了小龙虾的热市。东津镇小龙虾养殖基地每天捕捞一吨左右成品虾,都被客商上门抢购一空。"

  在襄樊市的餐馆里,一只小龙虾的平均售价为2.5元,而在沿海城市已高达8元。小龙虾养殖的确成为让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大产业。

  7月19日,在东津镇的小龙虾养殖基地现场,笔者看到大大小小的车辆停满了公司院子,现场交易异常火爆。楚佳龙公司总经理陈杰告诉笔者,做生意要学会打长拳,每一套拳都要瞄准国际市场。,小龙虾不仅要走向沿海,还要争取进入海外市场,走出口创汇之路。同时,公司还将建一个"农家乐虾庄"休闲餐馆,做大做强小龙虾产业,带领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

  "踌躇满志,永不言败"是陈杰的性格。陈杰说,公司今年将出售种虾、食用虾20万公斤。下一步,公司将带动全市5万亩稻田养殖小龙虾,并计划9月份再创办一个小龙虾深加工企业,出口创汇,襄阳的小龙虾不仅要"爬"到沿海,还要走向国际市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