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天津艺术家制成十大元帅瓷像献礼八一(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3日11:57 城市快报
天津艺术家制成十大元帅瓷像献礼八一(图)
于清三设计制作的十大元帅陶瓷纪念瓷像已全部完成

  天津陶瓷字艺术家作品受青睐 八宝山革命公墓希望永久收藏

  建军节将至,由本市陶瓷字艺术家于清三设计、制作的十大元帅陶瓷纪念瓷像全部完成。据介绍,这套瓷像从构思、设计、制作到完成历时一年。目前,八宝山革命公墓已经表示希望永久收藏该套瓷像,以此作为纪念十大开国元帅的生动资料。

  自幼热爱艺术“难”字道尽平生

  昨天,得知记者要来,于先生早早地等在位于外环线沿线的路旁,带领采访车一路驶进他家的小院。于先生家的院子不大,有几间砖房,这里是于先生的住地兼工作室。院子一角是他和老伴开辟的一个小菜园,里面热热闹闹地“挤着”青椒、西红柿、黄瓜、毛豆、花椒、葡萄。于先生说,家住在外环线沿线,不比市中心条件便利,但工作室在哪儿家就要安在哪儿,“枯燥”的生活因为工作也会变得别有情趣。

  于先生告诉记者,他受父亲的影响,自幼喜欢书法、绘画艺术,平日里也会填词写诗,他最拿手的是十六字令,送给亲朋,大家都爱不释手。23岁的时候,于先生拜宫廷面塑传人孙广鑫为师,学习面塑艺术,三年后出师,还自创了浮雕面画技术。不过,于先生发现,即使捏出的人物再栩栩如生,面人风干后也很容易碎裂,难以保存。

  怎样才能让书法、绘画乃至人物的影像永久保存呢?通过不断学习,于先生发现,陶瓷作为一种载体,不但平整、洁白度好,而且耐风化和水浸,且便于保存,色泽庄重。于是,于先生苦心钻研,自己出资设计、制作设备,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终于发明了陶瓷字及瓷像板技术,并获得了国家专利。目前,经他手完成的瓷像板已经超过万块。

  在发明创造的道路上,于先生也遇到过不少困难,但他对此淡然处之,不愿多说。“那都是过去的事了,我只想给后人多留下些有价值的东西。”不过,于先生工作室里的一块扇形陶瓷板却透露了一些信息,它上面是一个大大的“难”字,以及一行小字:“难骑胯下虎背鞍,静回首,尝尽苦辣酸。”

  为八一献礼制作十大元帅瓷像板

  “十大元帅都是开国元勋,为共和国的建立做出了不朽贡献,我要为他们留下最真实的影像。”于先生说,今年8月1日是第80个

建军节,他很早就想制作一份礼物,献给这个节日。一年前,他便开始构思,有了整体思路后,他又着手收集十大元帅的照片及相关文字资料,开始精心设计、制作。

  据于先生介绍,这套瓷像板分三个部分:印有人物头像的心形瓷像板、十大元帅的详细文字说明、手工雕刻的木制支架。在搜集照片和资料的过程中,他得到了八宝山革命公墓有关工作人员的帮助,并希望在他这套瓷像板制作完成后,可以作为十大元帅的生动资料永久收藏,于先生欣然应允。“说实话,虽然一年前就开始筹划,但时间还是比较紧迫。不过,我要求自己一定要在建军节前将这套瓷像板完成。”

  瓷像和文字说明制作完成后,就需要镶嵌在支架上得以展示,为此,于先生自己动手设计并雕刻了以五星红旗、万里

长城和青山翠柏为背景的支架,经过最后喷漆和镶嵌,所有瓷像板均制作完成。

  “那些已故的人,不论是英雄还是普通人,他的后人都希望能留下生动而不朽的影像,这是照片和绘画都难以做到的,但我的瓷像板可以做到。”于先生说,不久前故去的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侯耀文的家人已经找到他,经过一段时间的制作,侯大师的音容笑貌也将永久定格。  

  于清三和他的陶瓷字艺术

  于清三,1948年出生,从事过多种行业。20年前开始钻研陶瓷字艺术,以瓷土为原料,经过对文字、绘画、照片等的制模、扫描等,可以烧制出多种颜色的文字和图片,在瓷板上反映出作品或照片中人物的真实面貌。多年来,曾为聂荣臻夫妇、田汉、施光南、孙敬修、邵云环、许杏虎、朱颖等人制作瓷像板。1995年,于清三烧制的

世乒赛纪念物等作品被世乒赛组委会当作礼物赠送给外宾。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