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八成网友对选秀节目审美疲劳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6日14:28 国际先驱导报

  【数据】选秀,想说爱你不再容易

  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选秀节目影响力下降“对社会有利”

  国际先驱导报实习记者李瑞 记者张大诺发自北京 中国各大电视台的选秀节目纷纷落幕,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无论是《快乐男声》《加油!好男儿》,还是《绝对唱响》《我型我秀》,都无力延续2005年《超级女声》的辉煌。选秀节目收视下降,观众参与热情大不如前,选出来的选手星途不再坦荡,已是不争事实。

  大众如何看待国内选秀节目走下坡路以及影响力下降的现象?《国际先驱导报》联合新浪网于近日进行调查,截至8月15日零时,共有近三千人参与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对选秀节目“已经审美疲劳”的人比例高达88.53%。天津的吴先生说:“现在很多选秀节目都在牟取最大的商业利益,并以迎合大众关注为目的,同一目的下所选用的方式也都大同小异,几台节目越看越像,自然审美疲劳。”

  选择“没有审美疲劳”的比例只有2.4%。长沙的朱女士说:“我属于理性的选秀节目爱好者。我热爱音乐,尤其是原创音乐,只有符合我这个爱好的选秀节目才会看。因此并不疲劳。”

  在“你认为选秀节目影响力的减弱对社会是利是弊”的问题调查中,57.25%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对社会更有利”。兰州的杜先生告诉《国际先驱导报》:“我弟弟今年高三,之前一直喜欢看选秀节目,学着电视里的打扮,喜欢和选手比较,学习受到很大影响,高考的失利让他非常后悔。选秀影响力减弱可以让这些青少年少受影响,踏踏实实干些事情。”

  海南的王先生也认为:“现在不仅这些选秀节目,整个社会都很浮躁。我看过一个报告,一个国家人均GDP到达1000美元后,社会处于转型阶段。社会怎样在这个阶段中踏实过渡是非常关键的。电视媒体的平静有助于整个社会的冷静。电视节目可以有很多有意义的内容,为什么非要全民‘选秀’呢?”

  但也有23.2%的人选择了选秀节目影响力减弱“对社会有弊”。上海的李女士认为:“选秀节目的存在为大众提供了一个可以宣泄感情的空间,他们可以跟着选手们或喜或悲,也会在选手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如果选秀节目死掉了,许多百姓将回到平淡生活当中。”

  对于选秀节目影响力一年不如一年的原因,排前三位的是:“商业味太浓,作秀及炒作严重”(82.71%);“内部操作传闻频发,公信力减弱”(42.47%);“节目样式创新不足”(30.34%)。另有6.01%的被调查者选择其它原因,包括:格调不高;缺乏更深层的内容;选手质量良莠不齐等等。

  【声音】选秀无法成为社会潮流

  国际先驱导报实习记者胡雪、何玉斌发自北京 选秀节目收视率下降,这一文化现象对于社会有着怎样的影响?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副院长何苏六教授认为,正反两方面的影响都非常明显。他告诉《国际先驱导报》,一方面,近两年的选秀节目开始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强调人性化的东西,重视亲情、友情,呼唤良好的道德修养。收视率下降后,这种对受众潜移默化的文化影响也会降低。另一方面,选秀节目火爆之时,许多人表现出了极端关注,形成了一股不理智的力量,一些年轻人产生过激行为,比如在街上疯狂拉票,放弃学业做明星梦等。选秀节目自身的影响力降低,类似的负面效应也将随之削弱。

  何苏六教授指出:选秀节目终究不太可能成为社会潮流,去影响所有的人。它只能在短期内影响某一部分人或者说是某一类人。长期看来,电视节目还是要回归到传统的教育途径上,而一个人,也要走常规的人生之路。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的朱冬亮教授曾经参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关于“超级女声”热潮的研究课题,他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对选秀节目关注度下降,在某种程度上是当今青少年心理更加成熟的表现,也是回归现实的表现。另外,青少年对选秀节目关注度下降,也会促使他们的家长对此类节目关注度下降,减少他们对于孩子一夜成名思想的误导,并进一步降低社会大众对于名利的过度向往。

  【镜鉴一】“美国偶像”改邪归正

  国际先驱导报实习记者李瑞、胡雪 记者张大诺发自北京 《美国偶像》创办之初,曾被视为美国民众实现“美国梦”的电视版本。但是发展至今,节目意义逐渐变味。从最初的选拔人才发现新星,变成了如今的愚弄选手取悦观众。评委评价尖酸刻薄,选手们故意哗众取宠,观众沉迷在庸俗的笑料中,失去了对事物正确的评价能力。

  许多观众对此表示愤怒。观众达西·莫奈特说:“你不觉得整个社会哪里出了问题吗?”

  一位名为埃米特·金的选手曾经披露一些内幕,这些内幕让人看到《美国偶像》对社会上不劳而获思想的助长,以及它所引发的家庭教育的错位。

  埃米特·金说:“在我们排练大厅里有很多年轻的孩子,他们既渴望成功又非常自负,在他们眼中,《美国偶像》就是成功的敲门砖,而选秀就是为了名与利,大家根本就不关心怎样提高自身的表演水平。许多选手年纪还小,多数缺乏对社会价值观的判断能力。很多家长在这个时候也起到错误作用。我亲眼目睹了这样的场面:一位妈妈把自己的女儿打扮得花枝招展,并教她如何在舞台上骚首弄姿,吸引评委注意。”

  《美国偶像》节目也发现了自己在社会影响方面的负面效应,它开始对此进行弥补,“偶像回馈”就是它特设的环节,目的是提高公众的慈善意识,筹集更多的资金做慈善事业。

  2007年4月,《美国偶像》举办了一场慈善晚会,并将善款用于帮助非洲的贫困儿童及2005年遭受卡特里娜飓风影响的灾民。晚会中,《美国偶像》的六强选手同台高歌,每个人的投票筹款都直接用于慈善事业。在节目的号召下,群星云集,流行天后席琳·迪翁、2002年《美国偶像》第一季冠军凯莉·克拉克森等参与助阵。整场晚会引起巨大轰动,当天的观看人数超过格莱美颁奖典礼的收视人数。在两个小时特别节目中,共筹得约3000万美元善款。

  “美国偶像”以此重新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镜鉴二】“百万诗人”火爆中东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李震发自利雅得 如果要评选当下阿拉伯世界最受欢迎的电视节目,非阿联酋阿布扎比电视台的真人秀《百万诗人》莫属。

  比的是文学才华

  与国际上风靡一时的选秀节目一样,《百万诗人》拥有令人熟悉的比赛要素:酬躇满志、意气风发的平民选手;专业权威、言语犀利的评审考官;在海湾各国巡回设置多个分赛区;以电视观众的手机短信投票作为重要依据;还有高额巨奖、一举名的终极诱惑等等。

  但这又不是普通的选秀活动,它最大的不同在于并非以唱歌跳舞等纯娱乐活动为内容挑选偶像,而是让参赛选手在舞台现场吟诗作赋,比拼各自的语言感染力、文学才华乃至思想境界。这个节目以保存和弘扬阿拉伯民族文化遗产为宗旨,是一场地地道道的“文化选秀”活动。

  该节目设置了100万迪拉姆(约合27.3万美元)的大奖。自今年上半年在阿布扎比卫星台开播以来,节目热潮席卷海湾各国乃至整个阿拉伯世界,吸引了上千万观众的按时收看和短信参与,甚至在7月份亚洲杯足球赛期间照样抢夺不少球迷的关注。

  如一缕夏日清风

  《百万诗人》的报名标准十分简单,凡是年龄在18~45岁之间,喜爱诗歌的海湾各国公民均可参赛,朗诵诗歌在20行以内即可。通过层层晋级赛之后,最后的总决赛前三名将分别获得100万、50万和30万迪拉姆的奖金,同时节目组赛后还将专门编辑出版一本优秀选手的精选诗集。

  与许多选秀节目的花哨形式不同,《百万诗人》的比赛现场典雅素净,选手们一律穿着海湾地区传统的白色长袍,头戴红色或白色的阿拉伯头巾,台下也没有声嘶力竭的疯狂粉丝。选手们朗朗吟诵起原创的阿拉伯奈伯特诗歌,激昂时意气风发,低回时如泣如诉,声声抑扬顿挫,句句意境悠远,给人以知性的美感和艺术的享受。

  为了引导和提升观众们对诗歌的鉴赏力,节目专门设置了五位专业评审,其中有著名演讲家,还有专门从事诗歌研究的学术权威。他们对每位选手的语言表现、诗歌内容和思想内涵详加点评,不仅评判比赛,更起到了在广大电视观众中普及和推广阿拉伯诗歌文化的作用。

  沙特观众瓦迪阿说:“我非常喜欢《百万诗人》这个节目!在看多了那些毫无深度的歌舞选秀后,《百万诗人》就像夏日的一缕清风,为我们带来阵阵凉爽贴心的惬意。”

  阿布扎比电视台负责策划《百万诗人》节目的编导马兹鲁阿告诉《国际先驱导报》:“事实证明,国际风行的真人选秀模式不仅仅适用于娱乐节目,同样也可以做出艺术品位和人文深度。”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