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晋汾看点”潞安杯有奖征文:脱胎换骨求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0日02:02 山西新闻网
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国家级贫困县平顺进行“广开言路听民意”大调研,人们反映最强烈的不是缺资源、缺资金、缺项目,而是教育问题。为突破制约当地发展的教育瓶颈,他们高薪聘校长,并由此拉开全县教育改革的帷幕——

  这个暑期,让平顺县的学生和家长们最挂念的,是一场事关他们切身利益的变革。现在,还不到新学期开学之时,不少学生家长已经在为孩子上哪所学校而思量着。

  事情发生在暑假刚刚开始的时候。7月初,平顺县委、县政府通过媒体面向全省发出 “以年薪8-10万元公开招聘一中、二中、实验小学校长的公告”。

  一个出了名的国家级贫困县,一下子拿出这么多“真金白银”,绝不单单是为了招来几个优秀校长,一场涉及全县的教育改革也同时拉开帷幕。

  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究竟面临着怎样的困境,平顺此举能在哪些方面取得突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贫困县困在哪里

  这场改革惊动了整个平顺县。无论是在街头还是在学校、机关采访,从老人到孩子,从家长到老师,都怀着深切希望。“如果本县的教学质量能提高,我们何必花钱让孩子背井离乡到外地去求学呢?”一位家长这样对记者说。

  现状确实不容乐观。从平顺县2005、2006、2007年高考情况看,高考达线人数分别为83、70、130人,达线率分别为12.05%、10.56%、15.8%,始终处于长治市后三名;中考及格率分别为36.3%、39.15%、54.91%,优秀率仅为3.8%、12.6%、15.23%。

  由此带来的结果是,虽然近几年县里的办学条件越来越好,但家长仍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在本乡镇的中学、县城的中学读书,送到外县、长治学校就读的越来越多,甚至还有的家长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就到外地租房供孩子上学。

  今年年初,平顺县委、县政府开展了一次“广开言路听民意”的大调研。从结果看,平顺发展中所遇到的缺资源、缺资金、缺项目这些困难并不是人们最关心的,相反,教育成为人们反映最强烈的问题。

  梳理这些问题,最突出的有三个:

  首先,中小学机构设置极不合理,全县12个乡镇,却有20个中心校和中心分校,近半数的学校学生不足400人,最小的中心分校只有96名学生。

  其次,中小学领导职数配置严重超额。县城以外共有小学生8824名,而现有中心校、中心分校的校长、副校长就有64名。羊老岩中心分校只有202名学生,却有一正两副三个校长,羊老岩村还分别有一名小学校长和一名寄宿制小学校长。校长职数的超额配置使一批校长特别是中心校、中心分校的副校长长期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有的在编不在岗,有的在岗不尽责。

  此外,少数教师缺乏敬业精神和相应的业务工作能力,难以胜任自己承担的教育教学工作。在2004年县科教局组织的全县小学教师基本知识测试中,有50余名教师考试不及格,最低的仅考了6分。

  用人制度成教改基点

  “伤筋动骨搞改革,脱胎换骨求发展”,基于现状,平顺人下了这样的教育改革决心。

  首先,他们把重点放在县城中小学的合并重组上,将青羊镇中学并入平顺二中,实验小学、体育小学和城关小学合并组建为新的实验小学,将全县中、小学由原来的20个中心校合并为12个中心校,大幅裁减校长职数,以扩大办学规模,降低教育成本,提高办学效率。

  不过,这只是改革的先声,教育用人制度改革才是关键突破。在县长唐立浩看来,过去教育人事制度存在诸多不合理。他给记者总结了这样几条:一是用人机制不合理。校长稳坐铁交椅,教师稳端铁饭碗,人员能上不能下,待遇能高不能低。二是人员配置不均衡。有的学校师资不足、教师年龄老化、教学水平低,而有的学校却严重超编,人员闲置浪费。三是分配制度不合理。勤者不奖、懒者不罚,严重影响着老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平顺把突破口放在实施“名校长”战略上。唐立浩告诉记者,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改革校长的选拔、任用机制,由过去的委任制改为引入竞争机制,是这次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关键所在。这次改革,中小学校长全部竞聘上岗,共设正职27个,副职35个。此外,面向全省公开、高薪招聘县城三所学校的校长,其中平顺中学校长年薪10万元,合并后的县城中学和县城小学校长年薪8万元。力求由竞争选出好校长、“名校长”,由好校长带出好队伍,由好队伍撑起好学校。

  7月底,来自运城、临汾、晋中、长治等地的竞聘者参加了考试,他们中有多年从事教书的老师,还有些是学校的管理者。一位应聘者说:自己积累了多年教学经验,希望能为贫困地区做点贡献。通过考试和面试后,来自原长治惠丰小学的校长张一笑成为平顺一中校长,曾担任外地一所学校教研室主任的石爱忠成为平顺实验小学校长。与此同时,平顺其他各中小学校长也都通过考试录用了各自的校长。

  而就在此前半个月,县里已经对老师进行了竞聘考试。按照“按需设岗、平等竞争、严格考核、择优聘任、合同管理”的原则,全体教职工实行全体下岗,然后重新竞聘上岗,从而在全县范围内合理配置人才资源,调整优化教职工队伍结构。

  在此基础上,实行多元分配取酬。校长、教职工全部以岗定薪、按劳取酬,工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量和绩效直接挂钩,彻底改变以往干与不干一个样、多干少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优师无优待的分配制度。

  平顺思路引发众议

  贫困、高薪,下岗、竞聘,这些关键词构成了此次平顺教育改革的亮点,而这条思路引发了众议。

  “高薪聘请校长措施的出台,体现了当地政府打破僵硬陈旧的教育人事管理体制,引进高素质人才办好山区教育的迫切心愿。”参与评审的一位专家对记者说。

  采访期间,有学生家长对记者说,在平顺这样一个比较贫困的地方,实行校长高薪制还真是件新鲜事。过去贫困地区的教育待遇与城市有明显差距,导致教育人才流失严重,希望现在通过这项改革能够引来和留住教育人才,同时带来更多发达地区的办学经验。

  但也有人对记者说,高薪并非问题的关键,更重要的是给应聘者一种能干事的环境与氛围,让校长能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

  如何规范公开选拔的程序、办法以及目标责任,建立一套科学的监督和目标考核制度,也是人们关心的,一位学校行政干部对记者说,政府应该完善监督机制,充分发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社会和学校内部对校长的监督作用。

  在教师层面,记者采访到的绝大多数老师对竞聘上岗并不反对。他们说,能者上庸者下,让混日子的、误人子弟的人离开教师队伍,这对整顿学校风气非常重要。但同时他们也指出,高薪虽然能请来水平高的校长,给学校工作打开局面,但是教师队伍的素质跟不上,仅凭校长一人之力还是不够。不过,记者了解到,平顺县已有想法,将来把公开招聘校长的思路逐步推广到向省内外公开招聘优秀老师。而在此之前,县里将加大投入,鼓励教师进行不同形式的深造,并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

  此外,对于一个贫困县,除了人的问题,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也至关重要。像平顺这样的贫困地区,除了财政要多投入,还应该扩大社会投融资渠道,提供优惠条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成立教育基金会,接受和管理社会捐赠,筹集资金支持教育事业。

  本报记者 周 江

  (编辑:闫芳芳)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