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爱心被忽悠了吗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0日17:08 SMG《1/7》

  SMG《七分之一》8月19日播出《爱心被忽悠了吗》,以下为节目内容。

  演播室:

  重庆万州一位名叫李富华的好心人最近发现,自己几年来资助了4万元的北京大学贫困生段霖夏突然失踪了,李富华为此特意赶到北大寻找。谁知校方表示,根本没有这个人。李富华感觉自己的一片善心被愚弄了,带着疑问,他又气又急四处寻找段霖夏,没想到接下来发生的一切,让他陷入两难的境地。

  正文

  2007年8月2日晚上7点左右,重庆市万洲区的李富华家里来了3位不速之客,这三位一上门就和李家人发生了争执,持续3个多小时。

  现场实况

  打官司 法院也是有程序的

  你看看 你怎么能打得稀巴烂呢

  安静一点 有什么事情好好说

  采访

  李富华:把我的屋里的东西杯子都打了,又来摔电视机。

  李妻谭小红:他(段林夏)的母亲还要在这里跳楼,要自杀。

  李富华:他(段林夏)妈妈和他爸爸说,说我这次做,是我把他逼上绝路,如果段林夏活不了,那我,也就是我们一家人活不了。

  李富华是重庆当地一名商人,他提到的段林夏,是他四年来一直资助的一个贫困大学生,前前后后李富华共资助了段林夏4万元。而上门吵闹的,却正是段林夏的父母和哥哥。

  采访:

  段母:我想跳楼,我老头子也是如此,就是我儿子身败名裂,也葬送了他的前程。

  李妻:我们是好心人,帮助了你,你还这么对待我们。

  李富华:现在就变成仇人了,恩将仇报吧。

  那晚两家的争吵惊动了附近的许多居民和住户。

  采访:

  小区门卫:别人给了你钱,不知道感谢,还来吵,这真是太不理智了吧。

  邻居徐平:可以好好沟通,这种情况怎么回事,来完全是吵、闹、骗,在这里摔东西,这个非常气愤,大家都在说,最后还通知了派出所的。

  李富华:我爸爸80岁了,母亲78了,这个事情相当 打击很大。

  李富华说,自己四年来的资助并没有告诉父母,如今,受资助的对方闹上门来,让两位老人受到了惊吓,对儿子也颇有怨言。

  采访:

  谭小红:父亲、母亲不理解,因为怎么说,因为你不去捐助这个钱,就没有这回事,没有这个麻烦,不会带来困扰,就有这种埋怨。

  引起李家和段家纠纷的,是这份2007年7月30日《重庆晨报》的一篇报道:《北大研究生4年只修完一门课 资助人起诉索4万善款》(标题做特技处理),报道说,段林夏拿了好心人的助学捐款,不但没完成学业,还失踪了。向报社提供线索的,就是李富华。

  采访:

  段林夏的母亲:你当初是帮我们,你现在这个话说出来,是什么作用?他想没想到这个后果?可以说是葬送我儿子一生的前途。

  段林夏的哥哥段林春:我觉得李富华突然用这种方式把一些不该公布出来的事情搞得大家很头痛,搞得小弟身败名裂这种感觉,我觉得是无法接受的。

  段家人认为,李富华此举损害了段林夏的名誉,但受李富华资助的段林夏也的确失去了踪影。真相究竟如何呢?记者试图找到段林夏本人求证,却毫无结果。

  采访:

  段林春:不只是关机还是停机,我可以打给你听一下。

  电话录音:对不起,你所拨打的电话因故停机。

  段家和李富华一家的恩怨开始于四年前。2003年,段林夏从燕山大学毕业,考上了北京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自费研究生。

  采访:

  段林春:那么多贫困学生有谁考上北大,当时万州就他一个。

  段母:读研究生是他一直梦寐以求的事情,不止想读研究生,还想读博士。

  然而段林夏家境贫寒,母亲在家务农,父亲靠给人挑担维持生计,为了凑学费,段林夏也曾利用暑假在万州当起了挑夫、干苦力。当地的《三峡都市报》发现后,用了整整两个版面报道他的遭遇。李富华看到报道后,心里很不是滋味。因为他也是在农村长大,小时候因为家里困难,初中没有毕业就辍学了。

  采访:

  李富华:家庭这么穷的孩子,学习还一直那么上进,是不是,像这种情况作为我,主要是没有文化,我当时想到我要资助他的目的就是不能让有这个机会的人失去这个机会。

  45的李富华是重庆开县人,2002年来到万州创业,办了一家玻璃厂,虽然2003年时厂里一年只有几万元的利润,但李富华还是毫不犹豫地拿出了2000元资助段林夏读书。

  李富华:他(段林夏)回答我,也就是说,他一定要好好学习,要感谢这些好心人,将来要成为一个有用人才,回报社会,回报人民。

  采访:

  段母:非常地感激他,我们的那种情况下,他可以说是雪中送炭,他第一个捐的,打电话到我们镇上。

  现在段家已经从原先居住的农村搬到了万洲区,说起当年爱心的资助,一家人仍然充满感激之情。事实上,当初除了李富华捐助的2000元,万州区还有很多好心人纷纷向段林夏伸出援助之手。

  采访:

  段林春:那个全部加起来,包括其他人,所有的捐助也就是三万多块钱。

  记者:三万多块钱够他一年的学费了。

  段林春:他学费是四万,准确数字。

  2003年9月,段林夏在社会好心人的帮助下,如愿以偿地成为了北京大学软件学院的研究生。开学后,李富华又给段林夏在北京的银行卡汇款2000元。2004年初,段林夏的父亲找到李富华,说儿子在燕山大学还欠1万多元的学费,他的本科毕业证没发下来,希望李富华再次帮忙。

  采访:

  李富华:他父亲跟我说了,包括段林夏也跟我讲了,之后我还是把这笔钱汇到他(段林夏)的账户了。

  段林春:我父母亲也回忆了一下,是在一万一千块钱到一万三千块钱之间。

  李富华:这个钱我都是背着我家人,没让我家人知道,因为我们家里的经济也不是很宽裕。

  李富华向记者出示了他最后一次给段林夏的汇款单存根。

  实况

  李富华:就是这个账号,就是这个,这是最后一笔 两万四千元。

  记者:2005年2月26号,户名段林夏,金额是两万四千元,汇款人李富华。

  李富华:就是我的亲戚我没有给过这么多钱。资助这个大学生,也就是段林夏他是最多最多的一个。

  对于这笔两万四千元的汇款,段家人也承认,不过对于当时为什么会寄这笔钱,两家人现在是各执一词。

  段母:儿子给我说过,他说我找李富华哥哥借的钱,就是两万四千块钱。他说那个钱我是借来做事,我看中了一个项目。

  李富华:我说这个不是借的,这是资助他学习的。我要资助你,我就不是借的问题,我要资助你完成学业。

  就这样,从2003年8月到2005年2月,李富华给段林夏银行账户的汇款达到了三万七千元。李富华说,四年来自己和段林夏偶尔也通过电话,不过从没有过问段林夏在学校的情况。

  李富华:他在北大学习读书的时候,从来没有跟我说学习的情况好坏,这个问题上从来没谈过,我们这些人的心目当中(认为),他一定会用这个勤奋努力,去完成这个学业的。

  但是到了今年5月,李富华的公司遇到一些困难,他想找在北京读书的段林夏帮忙,这一找,让李富华大吃一惊。

  采访:

  李富华:我就打段林夏的电话,都停机了,停机后我就打一个电话,查114,打到北京去,学校说没有这个人,我当时就气愤了,我说北大怎么可能没有这个人。

  自己资助了4年的北大研究生离奇失踪,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李富华决定弄个水落石出。他找到了《重庆晨报》寻求帮助,巧的是,接待他的记者刘虎,曾经在4年前采访过段林夏,并对当时的境况记忆犹新。

  采伐:

  刘虎:他已经大学毕业了,可以自己找工作来养活自己,然后研究生是随时可以读的,然后他还坚持要去读书,我觉得这个完全是不切实际的。 但是那个时候,我还觉得他是个好的学生。

  原来,当时刘虎觉得段林夏家里条件如此艰苦,其实可以考虑先工作挣钱,以后有机会了再去读研究生也不晚。但他最终被段林夏执著的劲头感动了。如今听说了李富华的遭遇,刘虎立即进行了核实。

  采访:

  刘虎:那个老师就告诉我,段林夏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到学校来读书了,查阅档案之后发现段林夏他一共要修12门课,其中只选修了两门,还只过了一门,也就是他到现在4年时间只过了一门课。

  李富华:这一个大学生,不是我一个人资助你,我相信还有更多更多的人在资助你,像这个事情,这些好心人都知道了怎么办,这个人实在是让人太心酸了。

  刘虎:他们(北大研究生)的学时最长只能到5年,就是说还剩下一年时间,无论如何完成不了这个学业了。

  李富华:我当时就很气愤,我说如果他是骗我的话,我就要告他。我就让这个事实让全国人民知道,我这个钱拿来资助一个真正需要钱的人,不是资助一个不完成学业的人。

  李富华找到了律师高精忠,在详细了解了案情后,高精忠认为李富华和段林夏之间的行为符合赠与合同关系,而且是附有条件的赠与合同。

  律师高精忠:就是说我资助你这笔钱,就是让你好好地上学,你就应该把这笔钱用好,以后回报社会,从2003年一直到2007年,我们认为他修一门功课,肯定有相当部分时间没有用于学习的。从我们已经搜集到的证据,能够证明他是违背了这个约定的。

  没有在北大读书,那么段林夏从2003年到2007年这4年时间到底在做什么呢,律师高精忠展开了调查取证工作,但结果让所有人颇感意外。

  高精忠:我们在网上搜索了有关段林夏的情况,这个网上搜索的情况就是说他有一个公司。

  这份资料由重庆市工商管理局高新区分局提供,在这家名为重庆名商科技有限公司的基本情况介绍中,法人代表一栏赫然写着段林夏的大名。公司注册时间是2005年6月30日,在注册资金一栏中,明确标注着,段林夏出资25万元人民币,占50%的股份。

  实况

  高律师拿出证据

  高:里面有身份证复印件,另外是经过我的当事人辨认,确认了的确就是他。

  记者问:这个表格当中你讲到,他的工作简历里面并没有写到在北大读书的经历。

  高:这是有段林夏本人对这个履历表真实性的确认,那我们有理由相信他说的是真的,是不是,那么从另外一个方面证明了他没有在北京大学去全部参加读书。

  解说词

  高精忠说,受赠人段林夏的行为已经违反了和赠予人李富华之间共同的约定。根据《合同法》的规定,李富华有权请求撤销赠与行为,并返还财物。(用合同法条款做特技)

  高:25万元也不是一笔小数字,而且他到重庆开办公司,很显然他是远远不止他投入的这个资金的,就这个角度讲的话,至少以前他不需要,或者是根本没有必要要人捐赠了。开办企业是不需要人捐赠的。很多人把捐赠看成很高尚的道德行为,而没有从法律上进行考量,实际上来说,这是一个法律关系。

  现在李富华回想起来,这些年和段林夏几次见面中,自己其实已经感觉到了他的变化,特别是今年3月的最后一次见面,更让李富华对段林夏充满了担忧。

  采访:

  李富华:他是跟我说的,在边读书边打工,因为他说他研究出来这个东西过后,这个成果是个节能器,这个节能器挺赚钱的,他说装在电表的后面。后来我就问这个电力公司的人,给我的答复是,这个是不可能的,只要安在电表后面,就是一种偷电行为,盗窃国家电力的行为。

  刘虎:我们那个报道出来以后,还不断有人打电话,找我们,就是说问能不能和他联系上,因为段林夏也欠他们的钱。

  实况:刘虎拿出调查笔记本。

  刘虎:其中包括一个做广告经营的,姓易,段林夏借了他几万元钱,现在人都找不到了。还有一个姓陈,是做节能产品的,段林夏找他拿过一些节能的产品设备,一共价值2万多元钱,但是后来他的电话也打不通了。

  记者刘虎把李富华反映的情况和自己调查核实后的情况在重庆晨报刊登,看到这样的新闻后,段家人怒不可遏,认为刘虎的报道损害了段林夏的名誉,李富华这样做,也是把段林夏逼上了绝路。曾经的恩人一下子变成了仇人。

  采访:

  段母:确实是过分了,你说是不是?搞得我儿子,我大人含辛茹苦的培养他20多年,天下父母心都有那种想法。

  李富华:你(段林夏)自己没有完成这个学业的话,是你自己良心上受到这个谴责,献爱心的人,我相信不会错,如果是我都错了,那今后就没有任何人再来献这个爱心了。

  律师:通过这个诉讼,不是告诉人家不做好事,而是我们真的要把这个好事怎么做好,而且要强调那个受助者真正有个感恩的心,那么以后类似的事情不会发生了。

  时至今日,段林夏仍然杳无音信,对于他为何放弃学业开办公司,也没人知道真正的原因。但是在段家母子大闹李家后的第二天,也就是8月3日,李富华收到了段林夏的哥哥段林春发来的短信,短信说,如果弟弟能联系你请通知我们,如果他说过激的话,请多原谅并帮我劝导他别走极端。谢谢你了。

  李富华:我希望段林夏看到节目后,能跟我早日联系,能够说出他的真相,如果他有苦衷的话,我还可以不上法院告他。

  责编:张银

  编导:王炜

  摄像:蒋金轮

  后期:王岑峰

  新闻人物板块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