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我市九年整理"空心村" 腾出土地27382亩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1日00:00 石家庄日报

  我市已形成并大力推广五种整治模式

  本报讯 (记者 许跃彬)经过9年的治理,目前全市已整理空心村1898个,腾出和利用土地面积27382亩,有14个县(市)全部治理完毕。目前,我市已形成并大力推广五种村庄土地整理新模式,以继续加大村庄土地整理力度。

  我市共辖117个乡镇、4478个行政村,由于基础工作薄弱,农村建设用地利用粗放,形成农村居民点散布,民宅建筑用地粗放的实际,推行建新村、合村并点工作,对村民居住分散零乱的村庄进行搬迁,既改善了居住条件,也使土地实现了节约集约利用。根据各村的自然、经济和现实状况,我市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出了适应现阶段农村和农民实际的五种整治模式:

  一是中心村控制型的土地整理模式。即根据当地自然条件,选择用地范围大,不宜合并与搬迁的村庄为中心村,严格限制其发展规模,通过对村庄的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内部调整村庄布局结构,集约用地,积极鼓励农户在旧宅基地上进行循环式开发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通过村镇规划,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居民点建设区和旧村复垦还耕区,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在农村居民点建设区可以增建农宅,并将住宅建设与村庄基础设施相结合;对旧宅复垦区内的宅基地必须保质保量地复垦为耕地。

  二是自然村合并型的土地整理模式。在一些较为落后的农村聚集区,受生产力水平的限制,村庄规模小且分散。采取就近合并的方式,将分散的自然村、屯合并为相对集中的居民区。被迁移农户建新房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审批宅基地,并将迁移后的旧址进行复耕。

  三是农村城镇化型的土地整理模式。城乡接合部是农村向城镇过渡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农民思想观念转变比较快,有向城镇迁移的强烈愿望。通过将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规划纳入城镇规划体系,积极倡导建设公寓式楼房,同时考虑农村的实际情况,根据生产情况集中布置晒场等附属用地。

  四是周家庄的土地整理模式。晋州市周家庄乡现仍为集体经营体制。该乡制定了全乡农宅和公共设施建设的总体规划,统一布局居民点,住宅由平房改为二层楼房。规划实施后,公共设施增加,服务能力增强,但用地仅为原来的60%,节省下来的复垦为耕地。

  五是石板村的土地整理模式。石板村位于平山县西北部,全村37户农户,150人,全村耕地仅1.87公顷。1999年,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全村将原来零散封闭的村庄搬迁到石板水库北岸公路北侧的山坡上,将山坡爆破平整,建设花园式二层楼房新村,同时整理复垦旧村增加耕地3.33公顷。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