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服刑犯千里寄相思牵挂家人求助本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1日03:27 三秦都市报

  “一个陌生的世界,一个陌生的人,我却说了这么多,想想自己都觉得可笑,但我还是抱着信任的态度闯进了这个世界,因为是《三秦都市报》改变了我的人生信念,我可以放心地把我的心里话告诉她。看到家乡的汛情我如坐针毡,想起家中的危房,不知道还能不能为父母和幼子挡风遮雨。远在他乡的我无能为力,我想到了《三秦都市报》,我希望能通过你们获得帮助……”

  8月20日,家在陕西省渭南市、目前在江苏省江宁监狱服刑的一名服刑人员写信给本报记者寻求帮助。

  核心提示

  ■在江苏省江宁监狱服刑的渭南籍男子张晓技写信给本报记者寻求帮助

  ■这封长达三页的信,张晓技写了撕撕了写,用时一月有余,字里行间满是真诚之意

  ■张晓技希望记者能帮助他和他的家渡过难关,并表示自己会踏踏实实改造,同时请记者转告他对双亲和独子的想念

  ■江苏省监狱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张晓技现年30岁,因犯敲诈勒索罪被判刑5年,2005年10月13日进江宁监狱服刑,现在还有两年多的刑期

  ■本报记者将前往张晓技家中采访,帮助在监狱的张晓技安心服刑,好好改造

  一封“惊醒的罪犯”的来信

  8月20日早上,本报记者收到一封来自江苏省的信,起初,记者以为是一般的读者来信,可能是看过本报报道后有所感触而写的随笔类文章。但打开信看了内容,记者不由得心头一震,这封信不是一名普通读者的来信,寄信者是正在江苏省江宁监狱服刑的张晓技,他的家在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交斜镇。

  在信中,张晓技字里行间满含着真诚。信末尾署名:“一个惊醒的罪犯:张晓技”,落款是2007年7月16日。

  这封长达三页的信,书写极其工整,笔迹清秀,字里行间让人读出了真诚之意。

  家里危房一直是张晓技特别担心的,但如今,他也不知道家里住房情况到底如何,如果真的是他所担心的情况,他也希望能得到帮助。在这封信的背面,张晓技还特意附了一段话:“记者,不知道你是否忙?我想肯定很忙。如果你愿意帮助我和我的家渡过这个难关,我不知道如何表达我的谢意,我只能说,我会踏踏实实改造。如果你到我的家,见到我的双亲和我的独子,请告诉他(她):儿子爱他们!我也很想念我的儿子……我也想用我的例子,给那些犯了罪的朋友一个警醒。谢谢你能看我的信!”在附言最后,张晓技写清了他家的具体地址。

  三秦报众多报道感动了我

  在信中张晓技这样写到:你好!提笔写信之前,请接受我,一个罪犯的祝福!祝你的工作顺利!祝你的家庭幸福!也祝愿《三秦都市报》越办越红火。

  给你写信,许多人都说我幼稚,说我疯了。那就让我幼稚,那就让我疯一回。

  看《三秦都市报》认识了你们这些关注、关心民生的记者,看到了你们用手中的笔为很多不相识的人辛苦地付出,我的内心总有很多感触,也让我想起了因为自己的犯罪,给家中的亲人所带来的巨大伤痛。

  我触犯了法律,得到了惩罚和制裁。而我的父亲、母亲比我更痛苦。他们都已年迈,本应是子孙绕膝、尽享天伦的时候。但却还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这个家,父母在风雨中苦苦地支撑,苦苦地守望。

  看了你们很多感人的事迹报道,我的内心再一次不能平静。戴俊——一个异乡的商人,为了一个不相识的人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本报曾连续报道的《路遇不平,千万富翁献生命》);姚杰——命运不幸,却得到了社会上那么多有爱心人的关注(本报曾报道的《电动车撞毁一段感人的爱》)……《三秦都市报》很多感人的报道,都在传颂着和谐。我在监狱,也在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监狱举办的一系列活动,让身在异乡的我亲身感受到社会的发展。看了家乡的报纸,知道了我们陕西的变化,我也欣喜若狂,在我为家乡发展感到高兴的同时,总是想起漫长的刑期和家中的二老。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努力,要撑起这个家,不要再让爱我的人失望。

  想起家中危房 令我如坐针毡

  张晓技来信中向记者表明了他写这封信的主要目的,那就是对家人的牵挂,并希望得到信任。

  信中写到:近期我看到家乡的汛情,让我如坐针毡,想起了家中的危房,我就想要给你们写信。

  也许这个想法很幼稚,但我依然坚定了写信的想法。给你们写信一月有余,因为自己没有信心,写了撕撕了写。但当这里下了一场大暴雨后,让我想起了父亲、母亲一辈子的呕心沥血、含辛茹苦,想起了他们在暴风雨的夜晚搂着孙子不敢入眠的情景。我决定抛开一切,就算努力是白搭,就算你看了认为可笑,我也要写。因为我是一个男人,因为我是一个儿子,因为我是一个父亲,我要勇敢地走出这一步。

  记者,说句心里话,能够被信任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情。这不是奉承,这是一个陕西男人在异乡的最深感触。俗话讲: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身在这里,我们三个陕西人互相帮助,互相激励。这就是我们陕西人的性格,这就是信天游的精神。

  想了想,自己都觉得可笑:一个陌生的世界,一个陌生的人,却给你说了这么多,请你海涵。我为自己加油,也为你加油!对你来说也许只是一篇报道,但却改变了我的生活信条。希望这封信不给你添烦恼。但愿这封信能让你感到信任的力量,信任的喜悦!谢谢你让我一吐为快,不会说永远支持你,但我会经常看《三秦都市报》,看你们的报道!

  家中举步维艰盼亲人好好改造

  昨日上午,记者拨通了张晓技留下的渭南市临渭区交斜镇家里的电话,接电话的是一个小男孩,记者问他是不是张晓技的家人,小男孩回答:“我是他的儿子。”随后小男孩喊来了张晓技的母亲。提起儿子,张晓技的母亲声音有些哽咽,她告诉记者,她非常想念儿子,如今老两口都已60岁了,借钱刚把张晓技的妹妹供到大学毕业,现在还抚养着10岁的孙子,日子确实艰难,尤其是家里的老房子,由于年久失修,加上今年雨水多,随时都有倒塌的可能。尽管如此,她还是表示希望儿子在监狱好好改造,不要牵挂家里,争取早日回到家中。

  张晓技的母亲告诉记者,因为监狱里没有电话,张晓技不能经常和家里联系,没有电话号码,他们两个老人也从来没有主动给儿子打过电话,倒是远在山东的女儿和张晓技联系得多一些。根据张晓技母亲提供的电话,记者拨通了张晓技妹妹的电话,但因为张晓技的妹妹白天上班未带手机,记者未能采访到她,只能从她男友处了解到一些情况。

  据张晓技妹妹的男友讲,平时张晓技和他们的联系也不多,打电话时说的也都是家里的事情。“家里的情况的确很不好,两个老人借钱把他妹妹供出来了,家里还有一个10岁的小学生,现在家里要还债,房子也住不成了,我们也在尽量筹钱帮家里盖房。”提起张晓技,他有些怨言,他认为张晓技犯罪的事情给整个家庭带来了很大的伤害,现在才知道悔改了。但随后他又说:“张晓技本质其实并不坏。”

  但在和张晓技家人的交谈中记者明显感觉到,他们都在刻意回避张晓技入狱的原因,对张晓技当时的犯罪事实绝口不提。也许是张晓技当初的犯罪给家人带来了难以抚平的伤痛,他们甚至不愿回忆。

  他的表现还不错

  昨日下午,记者与江苏省监狱管理局新闻中心取得联系,说清了张晓技求助本报的情况,并希望了解张晓技的相关服刑情况。

  17时许,江苏省监狱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打来电话,对张晓技的基本情况作了介绍,他生于1977年,现年30岁,因犯敲诈勒索罪被判刑5年,2005年10月13日进江宁监狱服刑,现在还有两年多的刑期。同时,对本报能重视张晓技的来信,江苏省监狱管理局的工作人员也表示感谢,“在监狱服刑期间,张晓技的表现还算不错。相信家乡报社对他来信的重视,对他服刑改造是一种鼓励。”

  到底张晓技所担心的家里危房情况如何?他的家人生活情况如何?本报记者将到其家中采访,让在监狱的张晓技能安心服刑,好好改造,迎接今后的新生活。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