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做出10多万个“娃娃哨”(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1日09:47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做出10多万个“娃娃哨”(图)

  老人正在精心制作“娃娃哨”。黎娜海鹏摄本报讯(记者黄亚平实习生高露)东郊狄寨街办狄寨村79岁的徐文岳老人,60多年来做了有10多万个“娃娃哨”,小泥人个个惟妙惟肖。

  昨天,记者来到徐文岳老人家里时,老人正坐在院子里的小桌旁聚精会神给小泥人“上妆”。小泥人个头有10厘米左右,上了彩后非常好看。在小人头部有一个哨口,一吹能发出清脆的口哨声。

  79岁高龄“手工不辍”

  徐文岳老人今年已经是79岁的高龄,但老人精神特别好。交谈中,徐老告诉记者,他小的时候,就开始学做“娃娃哨”。“当时我看到城隍庙有很多人都在卖,于是我就开始看着别人学习怎么做。”老人说。参加工作后,他仍然利用业余时间与这些小泥人为伴。退休后,闲下来的老人重新拾起了老本行———开始专职做起了“娃娃哨”。

  “娃娃哨”做工讲究

  老人告诉记者,别看这“娃娃哨”个头不大,制作起来讲究还挺多。制作“娃娃哨”的土必须是井里的泥土,因为井里的泥土黏度大,比地上的土更适合制作。“娃娃哨”的制作工序也要分“三步走”。第一步,先要将原料土用水和好,软硬适当,随后在放进事先制作好的模子里。为了让“娃娃哨”能吹响,所以事先就要将哨眼制作好;第二步,将成形的“娃娃哨”取出,先阴干再晒干,随后再放进炉子里烧制;第三步,就是给“娃娃哨”上色了,根据它们不同的角色,画上不同的装束,晾干。

  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到目前为止,徐文岳老人初步估算了一下,60多年来他做了至少也有10多万个“娃娃哨”了,在做过的“娃娃哨”里,有八仙过海、福禄寿三星、兵马俑,还有一些秦腔剧目里面的人物,可谓种类繁多。而且他的作品还在北京、上海,甚至漂洋过海到日本、美国、法国参展过。据狄寨街办文化站站长赵建乐说,徐文岳老人的“娃娃哨”已经被列为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