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成华保和街道:探索创新,推进城乡社会服务均衡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2日03:25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近两年,成华区保和街道结合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新农村建设、党建等工作,积极探索创新,以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破题,推进城乡社会事业全面、均衡发展的做法得到了省、市有关部门的肯定。其中居民议事“双票制”、社区“民意理事会”等创新得到了国家民政部《社区》杂志的关注,并开辟版面进行了专题报道。

  “我们希望通过创新,让包括流动人员在内的居民、企业切实参与到政治和经济建设中来,实实在在把老百姓的要求落到实处。成华区保和街道负责人说。

   首推“双票制” 让决策更科学

  “对社区重大事务的办理采取“双票制”方式来决议,即每一居民代表对重大事项的决议投2张票,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真实反映居民的意愿。”昨日,成华区保和街道某负责人说,今年4月成华区在农村地区的长春社区开始试点“双票议事表决”制——如果所联系的居民户一半以上赞成,则投两张赞成票,如果一半以上反对,则投两张反对票;如果一半赞成一半反对,则投1张赞成票、1张反对票,“‘双票制’的实施能充分体现居民意见,改变以往“不赞成就反对”(弃权除外)的单一投票表决法。”

   社区提计划居民代表来敲定

  “目前,社区很多事情都是通过‘双票制’做最后决定,我们只是根据社区现有情况提出一些建议,至于最后的决定权还是要大家来定。”长春社区负责人介绍,“双票制”自4月试点以来,社区已基本形成了居委会提议项、社区居民投票表决的制度,“社区最先实行双票表决的事情,就是讨论到底要不要修公厕。”

  “我当时投了一张反对票一张赞成票。”社区居民代表马大爷说,他用2天时间对自己所联系的45户居民住户进行走访和摸底,结果有8户居民认为现在大家都成居民了,应修个公共厕所,有7户人认为城市马上要改造了,修厕所等于浪费,居民应该先克服一下,“所以,加上我自己的反对票,我就投了一票赞成、一票反对。”

  “68票比22票,居民代表们最后通过了议案,这个公共厕所终于修起来了。”该负责人说,虽然修个厕所事情不大,但却能实实在在表达社区居民的意愿,“大事小事,都得尊重社区居民的意见。”

  据成华区民政局负责人介绍,双票制的实施能使居民真实地表达自己参与社区事务的意愿,推进“友好社区”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成华区从今年4月在保和街道长春社区对自治制度进行试点,并以此进一步深化社会事业服务,经过总结提升后已逐步开始在其他社区推广,以确保居民充分、有序地享受社区事务的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

   “联系户制度”降低“开会成本”

  “不管是什么制度,根本目的还是方便老百姓、服务老百姓。”该负责人介绍,与“双票制”同期实施的还有在涉农社区保和东升社区举行了“居民代表联系户”制度及配套制度试点,“从‘代表联系户’制度运行4个月的效果来看,不仅解决了涉农社区因住户分散很难集中开会的现状,还为很多在外上班的失地农民免去了开会误工的烦恼。”

  据介绍,“代表联系户”及配套制度包括居民代表政治学习制度、代表民主生活制度、代表述职制度、社区居委会定期向居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制度、“民意受理室”(社区“谈心站”)建立制度、“居民贴近”制度(居民代表、党员、老年协会成员等通过逛街、买菜等渠道接近联系户)等。长春社区根据居民的分布情况推选出了45名社区居民代表,进一步畅通了社区和居民住户间沟通的渠道,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搭起了新的平台。

  “联系户制度的实施,也为双票制的施行带来了方便。”该负责人说,居民代表的产生,既能在社区事务上反映民意,又对社区工作的开展起到监督作用,“可以说,代表联系户制度不仅解决了涉农社区因住户分散很难集中开会的现状,还进一步畅通了社区和居民住户间沟通的渠道,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有效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建和谐友好社区搭起了新平台。”

   推行“民意理事会” 居民提议更直接

  “成立‘民意理事会’带来的直接效果,就是居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能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杨柳社区某负责人告诉记者,自“民意理事会”成立以来,社区“民意受理室”对居民反映的问题都做了及时处理,“做到了大事不隔周,小事不隔夜。”据悉,这一创新得到了国家民政部《社区》杂志的关注,并进行了专题报道。

  民意回应现场答复

  昨日,杨柳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谢直玉讲述了“民意理事会”第一次民意回复:20多位社区居民挤满了设在2楼的“民意受理室”,8名新当选的“民意理事”和3名“民意监事”坐在会议室的后排。“今天我就几位居民星期一反映的社区没有锻炼场所、就业难、夏天空调转不起来(变压器功率不够)3个问题的处理情况一一作出答复……”刚被推选为“民意理事长”的谢直玉主持了民意处理发布会,“明天起,大家就可到隔壁杨柳小学的操场上锻炼身体了!”谢直玉的话还没有说完,居民就鼓起了掌。

  “社区缺少活动场所的事居民反映了好几年,社区也想过不少办法,但一直未得到根本、有效的解决。”民意监事范荣春告诉记者,社区民意理事推选一结束,居民林永、曾凯就向民意理事曾桂芳反映了缺少锻炼场所、夏天空调不转、就业难等问题,曾桂芳立即将这一问题反映到民意受理室,谢直玉、理事刘敏厚、监事范荣春等一起协助、督促问题解决,同时开通了民意受理和监督电话。

  保和街道有关负责人称,成华区今年结合深化社区居民自治,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启动了“民意畅通工程”,对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实施办法进行了探索、创新,并对自治服务内容作了进一步创新延伸、拓展。

  大事不隔周小事不隔夜

  “如何收集及时处理群众和企业的意见和建议?”据保和街道社计办人士介绍,为使“理事”和“监事”的权利分布均匀,杨柳社区将整个社区进一步划分,最后海选出了11名社区民意理事,协助社区和居民收集、整理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其中3名德高望重,生活经验丰富的居民还兼任“民意监事”,对居民的意见和建议的处理、反馈等情况进行监督。

  成华区民政局副局长陈忠来称,成华区启动了“民意畅通工程”,建立了“民意受理室”,但这种运行机制的效率还是很难达到居民对自治的要求,所以引进监督机制,成立便于自治的、推进民意畅通的社区“民意理事会”,这样“民意受理室”就成了社区的民意收集和“调度处理中心”,采取“小事不隔夜,大事不隔周”的限时办理监督机制,对社区不能办的问题,需协调、“调度”街道及区民政局等职能部门进行处理,要求把处理进度和结果记入《社区民情日志》接受民意监事的过程监督。

  对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受理室和社区定期在社区居务公开栏上,通过开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听证会的办法进行公开答复;对个别居民反映的问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由社区居委会主任、民意理事或监事登门或电话答复。

   流动党员 有“家”还有办公室

  “由于成华区流动人口较多,我们把流动党员的管理也纳入了党的基层建设工作。”保和街道某负责人介绍,为推进实施成华“大房产”、“大商贸”、“大总部”战略,保和街道一直在想办法为建设工地的流动党员以及其他员工提供更好的物质文化生活环境,“让他们能感受到组织的关爱和家(党员之家)的感觉,‘工地党支部’和‘流动党员办公室’的建立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给流动党员设办公室

  “流动党员办公室与普通流动党员服务站不同,流动党员办公室将就业、困难援助等融为一体,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还对有创业需求的流动党员进行指导。”保和街道党工委书记刘方友说。

  据了解,“流动党员活动站”配备了党员活动室和固定的办公室,建立了包括工作单位、居住地址、联系电话、个人信息等在内的流动党员管理电子档案,同时安装了电视等电化教育设备,开通了“回家(党员之家)热线”,还征订了不少党课教材和杂志。每个站每月都要举办“流动党员茶话会”等活动。

   工地建党支部,让街道服务进“一线”

  如何建设“工地夜生活”?改变工地生活单调的现状,使工地生活与城市生活接轨?“工地党支部的建立,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保和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罗幼琴对工地党支部的作用给予了肯定。

  据了解,成华区保和街道率先在成都市建立了第一批共10个建筑工地党支部,同时保和街道党工委还任命了10名支部书记,目前该街道办10个工地支部共有流动党员54名。

  在新成立的10个支部中,海宏工地支部成为第一个召开支部会议的“工地支部”,新任支部书记王洪国主持会议,支部8名成员参加会议,保和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罗幼琴和非党员代表王世国列席会议。

  支部成员王世国、青长贵等提出,立即以寝室或班组为单位,推出《走出工地,争作新市民公约》,并制定各项工地建设与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对工地民工的自我教育和引导,提倡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打造工地文化、推广社交礼仪等,引导200多名农民工逐步向有技术、文明守法、移风易俗的新市民转变。“今后我们将会同区文广部门,定期到工地放电影、开展文体活动……”街道党工委负责人表示对工地支部的决议将予以大力支持,联合所在社区的党支部和其他工地支部开展各种体育文娱比赛等活动,并评选一批“文明新市民”。

   访谈

  推进城乡社会服务均衡发展的思考

  保和街道如何构建以效能建设为主题的监督管理机制?如何构建以群众满意为目标的服务群众机制?昨天保和街道党工委负责人接受了采访。

   构建效能监督管理机制

  深化民主评议活动,广泛开展“解四难、创四优”活动。强化基层干部的行为监督,加强对机关党员干部工作责任心、事业心、工作作风和党风党纪执行情况的监督,使城乡社会事业进一步均衡发展。建立干部队伍定期分析制度,街道党工委每半年分析一次基层干部的思想、学习、工作情况,开展谈心谈话活动,确保干部队伍建设科学化、人性化。

  构建群众满意机制

  一是畅通联系群众渠道,让基层干部及时了解基层情况,倾听群众呼声,认真解决基层群众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基层点制度和基层干部与困难群众结对帮扶制度,从致富门路、信息、技术和资金等方面,为帮扶对象创造发展条件,增强他们的发展意识,提高他们的发展能力。三是健全便民服务网络和服务方式,实行为民办事代理、服务承诺、限时办结、首问责任制等。四是关注民生兴办实事,全面落实民生工程,构建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公共安全两大体系,改善医疗、居住、交通三大条件,优化就学、人居、服务和人文四大环境,努力解决群众要求迫切的社会突出问题。

  高峰 赵基宏 林枫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