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桂园街道创新模式解决再就业难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3日05:50 深圳特区报

  于5月8日在桂园街道挂牌的再就业基地,与辖区企业联手为失业者重新就业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桂园街道创新模式解决再就业难题

  核心提示:

  今年初,深圳市正式出台了《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其中一项重要指标就是确保零就业家庭能够实现“零突出”,为了认真贯彻落实这一指标体系,罗湖区委区政府对这项工作予以了高度重视,通过创新机制,多管齐下等方式,不断挖掘岗位潜力,开辟就业新渠道,使辖区越来越多的居民安居乐业。

  在这一过程中,桂园街道除通过传统方式解决再就业问题外,更是勇当工兵,大胆探索,在辖区创办起“失业人员再就业基地”,通过创新形式,完善机制,使这一再就业基地日臻成熟,逐步形成了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的“桂园模式”,在解决再就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罗湖区委书记刘学强最近在参观该再就业基地时,对这种运作模式予以了充分肯定,并希望能够逐步推广。

  解决再就业,作风要实

  桂园街道是一个较老的街道,其特点是老居民多,许多居民在国企改制过程中失去工作,因此辖区失业人员相对集中,据今年初统计的数据,桂园街道辖区的失业人员达597名,其中有就业愿望的为281人。解决好他们的就业,是贯彻落实《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最现实、最迫切的问题。

  于是,在深圳市今年3月召开“两会”期间,桂园街道办也在深圳大剧院举办了一场有上千人参加的辖区失业人员再就业大型专场招聘会,400余名应聘者与用人单位达成初步意向。可以说,一些具备了一定专业技能,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人员基本上都找到了工作。然而,辖区一批既无专业技能,也无文化知识的中年女性却难以找到合适岗位,即使暂时找到了,过不了多久也会因不适应而再次下岗。这类人员往往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生旅程,对她们来说,找工作就是寻找生路。

  辖区的阿敏今年46岁,过去是工程兵家属,1984年随丈夫来到深圳。来深初期,她曾在一家酒店从事管理工作,按理说工作还算理想,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但不久,因企业改制她下岗了。下岗7年来,她曾找过多次工作,但屡屡碰壁。有一次,她高高兴兴地应聘到一家幼儿园工作,原以为当个幼师,带带孩子应该不成问题,但仅仅工作了一天,她便主动申请辞职,理由是她胜任不了这份工作。后来,阿敏又找过其他工作,但最终也未能如愿。她告诉记者:“像我们这样的人,找份工作实在是太难了!”

  然而,类似阿敏这样的中年妇女,在桂园辖区却有近百人。作为基层政府的办事机构,桂园街道领导班子没有等闲视之,而是把解决她们的就业问题当作第一要务,党工委书记贾保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街道办的每位领导干部和科室都下达了硬指标,而且工作业绩与年终考核挂钩。没做好的,年终考核不能评优。”记者了解到,目前,桂园街道办已经形成了一套日益成熟的再就业机制,一旦辖区出现零就业家庭,街道办领导会在第一时间掌握,并视情况制定一对一贴身服务的再就业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检验,这套机制被证明行之有效。

  开拓新途径,观念须新

  也正是在那次大型专场招聘会上,桂园街道的领导第一次听说了深圳市铭白企业策划有限公司,虽是做策划的专业公司,但该公司同时拥有自己的实体,总经理甚至流露出进一步拓展业务的愿望。

  获悉这一信息后,桂园街道办领导立即抓住这一契机。既然有送上门的机会,我们怎么能坐失?于是,贾书记亲自与该公司总经理张铭进行面洽。桂园街道这些年来入驻该地域的公司确实不少,但它们往往是些高端公司,虽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但对解决辖区就业爱莫能助。为此,贾书记决意借此机会进行一次大胆尝试,与对方进行一种全新的合作模式,创办一个再就业基地,用以解决辖区中年妇女再就业问题。

  张铭是一位来自湖南的年轻才俊,当他听说办厂首先要解决中年妇女的就业问题时曾犹豫过,他想:自己的产品虽谈不上高技术产品,但毕竟也有几份技术含量,如果让没有专业技能和文化知识的人操作,自己不赔完老本才怪呢。然而,张铭也是一位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当桂园街道办谈到开办再就业基地的意义时,这位年轻企业家最终接受了街道办的提议。

  为了让再就业基地能够尽早运作起来,街道办领导纷纷出马,有的联系开厂必不可少的场地,有的挑选员工。招工方面虽然没有问题,但寻找厂房并不顺利,找了几次都因各种原因而告败。最终,桂园街道办决定拿出自己一处面积为60多平米的会议室作为再就业基地,并自己掏钱对其进行了一番装修。那段时间,街道办可谓忙得不亦乐乎,不仅天天加班加点,连“五一”长假也搭上了。5月8日,长假后上班第一天,桂园街道失业人员再就业基地便正式亮相,而此时距最终敲定会议室作为厂房仅12天,首批23名中年失业女性高兴地走上了工作岗位,这其中就有阿敏。记者在采访时发现,快乐已经写在了她们每个人的脸上。

  人人能就业,和谐才真

  谈到就业的快乐,今年40岁的阿容立即打开了话匣子。她告诉记者,她于1990年来深,1994年失业,细算下来也有13年了。所以,当街道办通知她即将可以上班时,她还以为自己是在做梦。可不是嘛,这些年来,她也没少找工作,可每次都是高兴而去,扫兴而归。前段时间,她虽然到劳动保障所填了张表,可从来也没抱什么希望。所以,当她接到劳动保障所的通知时,多少有点难以置信。她告诉记者,她非常珍惜目前这份工作,虽然收入不算太高,但维持家庭基本开销还是够的。

  在这里工作的阿英和阿梅同样是就业困难户,由于她俩的家庭负担较重,尤其是要供孩子念书,因此这份工作对她俩来说,显然格外珍贵,她们也因此十分看重,克服工作中的困难自然不在话下,知识基础差她们就加倍努力学习。

  作为基地负责人,张铭在经历了创业之初的那段困难日子后,如今更坚定了办再就业基地的决心。他说,开办再就业基地不容易,要坚持下去更难,他为此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小插曲:这里最难做的是焊工,即给电子表的几个脚焊接起来,一位女焊工第一天单独工作时,焊接200个表芯只有3只合格,后经修理,最终报废了57个。面对自己的“杰作”,这位女焊工哭了,她哭得那么伤心,生怕自己会因此丢掉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然而,张总没有炒掉她,反而安慰她,提醒她今后需要注意的地方。张铭告诉记者,在同等条件下,一名年轻女工的效率是中年妇女的一倍,所以招用失业妇女,制作成本肯定会提高,在不提价的情况下,减少的只能是利润。但从构建和谐社会来看,这样做也并非不值。为此,桂园街道办在房租上给予了一定优惠,并承担了员工的部分费用,从而达到政府、企业和居民三赢的局面。

  记者了解到,在首批23名就业者中,8名来自零就业家庭,从这点看,再就业基地的社会效益远高于经济效益。张铭还告诉记者,他打算把这个基地长期办下去,并在成熟后逐步复制,让更多的失业者能够从中受益。

  ■记者手记

  为“桂园模式”叫好

  本报记者袁粮钢

  一个占地面积仅60余平米的再就业基地,一次就消灭了8个零就业家庭,这在社区创造再就业岗位方面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突破,而这一突击的取得与桂园街道领导班子抓住机遇,拓展工作思路不无关系。因此,我们为桂园街道领导的开拓精神,求真务实作风叫好,为“桂园模式”叫好!

  众所周知,在当今社会,找工作已成为人生最重要、最艰难的一环。对掌握了大量现代知识的人来说,找份理想工作并不难。然而,对那些没有专业技能的中年女性来说,找工作却难于登天。但作为一名城市居民,她们同样享有工作的权利。因此,安排好她们的就业,解除她们的后顾之忧,是基层政府最重要的使命之一,也是最基本的民生民计,不解决好这个问题,只能视为失职。

  桂园街道领导班子从点滴做起,为民办实事,充分体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一党的宗旨。我们希望,“桂园模式”能够给人以启迪,使更多的模式能够应运而生。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