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网友探究20岁父亲发帖送子真相(2)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3日09:55 国际在线

   小海一家的故事

  对着5个正为自己儿子流泪的陌生网友,小海开始讲述自己“一家三口”的故事。

  小海是和田地区民丰县人,1987年7月出生,小萍是石河子人,比小海大两个月。小海6岁时父母离异,爸爸在民丰做建筑工人拉扯他长大。2005年5月,他来到乌鲁木齐打工,在网上认识了那时还是大学生的小萍。当年10月,小海小萍开始同居,两个月后小萍就有了身孕。因为没钱,直到孩子6个月大时两人才去了医院,可医生说已经不能手术了,只能生下来。2006年8月8日,旺旺在乌鲁木齐一家医院出生。

  小海说,旺旺出生后,他做过网管,搞过促销,也打过零工,而小萍因为旷课被学校劝退,一边带孩子一边给别人打扫卫生。两人每月勉强有1000元的收入,要支付房租,还要维持生活,更难的是,两个人根本不敢把这些事告诉父母,只能自己摸索着照顾孩子,却又哪里能胜任?

  就在小海发帖的4天前,小萍说出去借钱,再也没有回来。“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想死的心都有了。”小海说。

   小旺旺幸福可期

  小海、小萍和旺旺的故事被5位网友第一时间发到了网上,很快掀起了另一波跟帖高潮。这一次,网友们把更多热情和关注都倾注在小旺旺身上,商量捐款、联系医院、相约探望……一些有类似经历或者为人父母的网友甚至现身说法,安慰鼓励。当然,5位第一时间、一直在帮助关心小旺旺一家的网友,在网上家园里也收获了太多太多的称赞和敬意。

  故事开始朝着喜人的方向发展——小旺旺住院了,除了陆续不断的捐款,各种营养品、婴儿用品也都纷纷寄到或被亲手送到旺旺床头,孩子的情况越来越好,终于健康地出院了。不仅如此,小萍也从娘家回来,开始能够面对现实,学着做一个称职的母亲。更令人高兴的是,小海、小萍的父母也都赶到了乌鲁木齐,对旺旺非常疼爱和怜惜,他们原谅并理解了儿女的过失,表示今后将竭尽全力呵护照顾可爱的旺旺。

  8月8日,在亲人和网友的祝福声中,小旺旺度过了自己的周岁生日。“那天他笑得最开心了。”“shrong2008”在帖子里这样说。

   三种声音发人深省

  这件事终以令人欣慰的结局告一段落。回顾整个事件,有三种声音颇值得回味——

  第一种声音当然来自旺旺,1岁的他还不会说话,对于满身褥疮、严重贫血、营养不良带来的痛苦,他只能一次又一次的用“痛哭”声来撕扯身边人的神经。旺旺的哭声,无可回避地引出“未婚早育”这样一个沉重的话题,在这里已不愿再对“小海”、“小萍”们赘述什么责任与担当,只想引用一位网友对此事的评论:在如今社会对未婚同居认同感增加的大环境下,奉劝那些心智仍未成熟却又极力张扬所谓性开放性自由的年轻人,不要把自由建立在对自己骨肉的伤害上,孩子是无辜的,何以让他一出生就要承受失去关爱的痛苦?

  第二种声音来自小萍,她说,“我不敢把事情告诉父母,当着外人面只说自己是孩子的阿姨,更不敢教他说话,怕他叫我妈妈。”曾经与小海、小萍接触过的一位心理治疗师这样评价他们,“并不是他们不具备养育孩子的能力,而是他们心中的愧疚和来自社会的道德压力,束缚了他们这一能力。”基于这一专业看法,就不难理解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周孝正对此事的一番论述:近些年来未婚先孕的女子将刚出生的婴儿遗弃在厕所,抑或是因承受不住社会压力而跳楼自杀等事件偶有见诸报端。这些问题的出现就是源于社会给予未婚母亲的舆论压力太大,这也是不对的。因此,只有给这个群体多一些宽容和保障才能最大限度地防止出现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第三种声音来自5位网友。“黑胶蝶”在谈及何以决定探访旺旺时表示,“事关一个一岁孩子的命运,脑门一热就去了。”不得不说,这样的“脑门一热”真的很可贵,如果没有这5位网友的“脑门一热”以及对事件的持续追踪,很难想象小海的帖子除了收获一些“责骂”、“呵斥”外还能引起多少关注;更不敢想象,小海这样一个自称“已走投无路,多次想到死”的无助青年,会不会带着幼子,走上一条永远都无法回头的悲剧之路。(张 磊)

  来源:扬子晚报

[上一页] [1] [2]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