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一个收藏家的奥运情结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4日05:10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打开他收藏的5000余幅体育宣传画,一段波澜壮阔的我国体育发展史缓缓而来———

  ■本报记者李传君文/图“在新中国体育发展史上,宣传画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使命,”省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杨锡光对记者说,“每幅画都图解着当时国家对体育事业的愿望!”

  杨锡光今年58岁,因与新中国同年诞生,又当过知青,所以他对红色藏品如痴如醉,是省内有名的收藏家。

  8月8日,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纪念日,杨锡光从几十年来收藏的5000余幅体育宣传画中选出100余幅代表作品,在成都市送仙桥展出。“我的目的是,把我收藏来的那段特殊的历史展示给市民,让大家了解我国体育发展中的惊涛骇浪,珍惜来之不易的北京奥运会。”

  遗憾的第十六届奥运会8月7日,记者来到杨锡光的工作室,他首先拿出三幅宣传画,“这三幅画是十分珍贵的孤品,”他颤抖着手激动不已。这三幅是有关我国准备参加第十六届奥运会的宣传画。“1956年,年轻的新中国满怀豪情准备到奥运会上去展示一番,可西方国家借体育运动搞两个中国,最终我们以拒绝参赛表达抗议。”杨锡光介绍说。

  三幅画中,一幅名为《积极参加选拔赛》,画的下方有一行手写标语:欢迎台湾、香港、澳门的运动员来参加竞赛。另一幅名为《运动员们,为祖国争取荣誉》,还有一幅名为《到第16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去》,画中两名运动员拿着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跨向澳大利亚。

  “运动会能充分反映一个国家的国力,想当初,我国贫弱,连参加奥运会都要被别人拿来做文章!”杨锡光说,“再想想现在,我国强大了,而且成为奥运会的主办国,因此搞这次展

  览具有特殊意义。”

  我国体育自强的一个个脚印杨锡光向记者介绍了他收藏的我国第一、二、三届全国运动会的宣传画,以及我国为打开外交大门,具有特殊意义的“亚非拉乒乓球友好邀请赛”的宣传画。他一边给记者介绍画作,一边讲述当时的历史背景,一段波澜壮阔的中国体育发展进程缓缓而来……

  “1959年,我国举办首届全国运动会;1961年,我国第一个登山队登上珠穆朗玛峰;1965年,虽然国家处于困难时期,但我们仍然举行了第二届全国运动会,这是我国体育自强的一个个脚印……”杨锡光说。

  在那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全国运动会》宣传画中,有两幅小图格外引人注目。其中一幅两名女运动员头戴耳机,手按发报键,下面的文字介绍说,这两名运动员每分钟发报速度达152.2字和150.8字,超过了苏联选手保持的国际最好成绩。“发报作为一种体育运动,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这幅画就成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另一张小图是刘少奇同志给获奖选手颁奖。“这是刘少奇同志最后一次在体育赛场露面,因此也有重要意义。”

  那张《亚非拉乒乓球友好邀请赛》,图中黑、黄、白三种肤色运动员,手举乒乓球拍,微笑着展望前方。“这些画很形象地表现了我国体育外交的那页历史,中国人巧妙地用‘小球’转动了‘大球’,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杨锡光自豪地说。

  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情感“我而今收藏了2000多个品种,80000多幅宣传画,其中体育类5000余幅,与其说我收藏了一段历史,不如说我收藏了一种情感,一种曾经亲身经历并至今让我激动万分的情感。”杨锡光说。

  1983年,他到北京开会,一次偶然,他在月坛公园发现了那三张我国准备参加第十六届奥运会的宣传画,经过讨价还价,最终以280元成交。可这280元是他所有伙食费和回四川的车费!把画搞到手后,杨锡光又厚着脸皮向卖画人“借”30元钱,他靠这30元钱买了张火车票,身无分文的他在火车上只得每天吃饼干喝白开水。

  今年8月5日这天,有一个美国人和一个加拿大人找到他,非要买他那张《一九七六年北京国际女子友好篮球邀请赛》,他和老伴坚决不卖,外国人一次次提价,最后提到2200元,老杨还是那句话:“不卖!”结果,两名外国人很不甘心地走了。“我不会把有价值的东西卖掉。”杨锡光对记者说。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