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于丹:讲座是一场所有人一起的心灵互动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7日00:00 石家庄日报

  本报记者 王 更

  她妙语连珠、出口成章,她用七天解读《论语》就红遍全国,她还曾为我市听众“深情说人生”。8月25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再次做客“燕赵讲坛”,为市民阐释“乘物以游心”的“庄子心得”。讲座结束后,于丹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站着讲课是对听众的尊重

  不看讲稿为了同听众交流

  于丹讲课有两个特别之处:自始至终挺直身子站立着讲课,并且不看讲稿侃侃而谈。在提及这两个“特别”时,于丹笑着表示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她说:“讲座是一场所有人一起的心灵互动,我只是想以普通人的身份去同听众有所沟通、有所获得。听众用掌声表达他们的想法,而我用站立的方式表示尊重和感谢。”对于不看讲稿,于丹说:“讲台上我的眼睛有比看讲稿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去同观众进行心灵上的交流,用眼神向他们表达我的真诚,通过眼神收获他们的想法。”于丹表示,当全场从鸦雀无声的听讲中爆发出会心的掌声时,她感觉到一种心灵上的涤荡。

  经典是伴随成长始终的

  随着年龄增长会有新的领会

  于丹从很小的时候就接触古代典籍,接受古典文化的濡染。“经典是伴随着人生成长始终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总会有新的领会,我读孔子、读庄子,每次读都有不同收获,到现在也不敢说把哪篇哪段完全理解悟通。”于丹在谈到自己读经典的体会时说,“这些典籍需要人生长久的感悟,并不是仅止于背诵,要经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逐渐把经典融入到你本身,使心灵和言行同一,这样才是一个真诚的人。”她表示,人能力有限,不可能把代表中华几千年文化的古典全部研读,现在市场上有很多打着自己名义解读古典的假书,把十数家古典思想都解读遍了,“如果一个人研读了这么多经典,那一定是浅尝辄止,这种态度是对经典圣贤的不尊重。”

  对于“燕赵讲坛”

  我一定要鼓掌叫好的

  对于“燕赵讲坛”,于丹称自己“一定要鼓掌叫好的”。她说,自己一直想做纯公益、纯学术的讲座,通过讲座同听众进行普通人之间的交流。“燕赵讲坛”是完全的市民讲堂,没有商业的元素,真正让市民讲堂这种文化普及形式发挥最大效用。“全场两千多人都是受到了文化的吸引,自发地聚到这里听讲座。”她说,“所以我第二次接受了‘燕赵讲坛’来讲课的邀请,这在全国市民讲堂里是独一无二的。”于丹还对“燕赵讲坛”及石家庄发展文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她表示,首都文化的辐射使这里的文化个性不易发挥,建议“燕赵讲坛”能善借首都文化资源,同时树立自身特色和特点,使文化普及能持久发展。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