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农历七月“普渡”不再唱主角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7日01:50 石狮日报

  核心提示农历七月,是闽南民俗传统的“普渡月”。“普渡”是民间的陋俗,百弊而无一利。清光绪年间,泉州有识之士纷纷提出“禁革普渡,纯正民风”之议。近年来,石狮市政府着力加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普渡”被视为封建迷信陋习,几经明令禁止,并采取劝阻措施,逐步引导群众崇尚科学、破除迷信。如今,石狮民间虽多少还保留一些农历七月祭祀鬼神的习俗,但广大市民的观念在逐步转变,“普渡月”请客摆宴、大肆铺张浪费之风已经越来越少。

  “鬼月”意识正在逐渐淡化

  “普渡”,即普渡众生之意,而闽南“普渡”民俗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以丰盛的菜肴酒食祭拜无主“孤魂野鬼”,以求不被“骚扰”而不得安宁。在闽南侨乡,各村都有各自的“普渡日”。而石狮原先都集中在“中元节”这一天过“普渡”,后来因购买食品、请戏班等种种不便,便由耆老共同会商,从农历七月初一至月底,分村落逐日进行。以前,“普渡”当天,一些省吃俭用的村民纷纷“慷慨解囊”。天刚亮,就早早起床“赶集”,购买鸡鸭等供品。凤里五星社区霞泽自然村的许先生告诉记者,他家当时并不富裕,但为了“输人不输阵”,他也只好打肿脸充胖子,摆摆阔气。如今,政府提倡禁止“普渡”迷信活动,这是切实为民的好举措,他不摆酒席也不怕人笑话。凤里五星社区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往每年每户村民过“普渡”的花费一般都要数千元,以霞泽自然村为例,改变陋习后,每年“普渡日”节省下来的费用就超过20万元。

  在石狮,以往农历七月一般有“不动土”、“不开业”、“不乔迁”等习俗,如今这种观念正在悄然发生改变,每天都有新的商家开业,许多装修公司的生意依然红火……

  “普渡”期间交通事故减少

  “普渡”是旧社会沿袭下来的一种陈规陋习,是一种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和身心健康、危害社会治安的封建迷信活动,不仅加重群众负担,造成严重铺张浪费,败坏了社会风气,还经常造成严重交通阻塞,引发打架斗殴甚至导致严重伤害等治安事件,扰乱正常的社会生活生产秩序,影响社会安定稳定,影响和谐社会建设。市交警支队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酒后驾车、疲劳开车、超载等违章行为造成的交通事故以往在“普渡”乡村经常发生。今年进入“普渡月”后,交警部门加强了事故隐患整改,加强路面交通管控,全力疏导道路交通秩序,在重点“普渡村(社区)”周边的重要路口路段设置醒目的路查路检标志,实行酒精浓度检测等有效措施,严厉查处酒后驾驶机动车、二轮摩托车超载、非客运车辆非法载客等严重交通违法违规行为,全力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和往年相比,近年“普渡月”交通违法行为明显减少。

  “禁普”正在成为市民共识

  加强舆论引导,充分利用各种有效宣传方式,宣传禁止“普渡”的重要意义,使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到禁止“普渡”是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举措。“禁普”是我市各级部门着力在抓的事,尤其是各镇(街道)、村(社区)把禁止“普渡”与引导群众开展积极健康的文体活动、科普活动和破除旧俗、树立新风活动相结合,促进文明新风尚的形成。

  8月22日,农历七月初十,是湖滨街道办事处曾坑村的“普渡日”,曾坑村的杨先生告诉记者,今年,他们村的“普渡”不如以往热闹,一大早,湖滨街道办事处的下村干部就开着禁止“普渡”等封建迷信活动的宣传专用车到村里宣传,老人协会、妇代会等群体团体也加入到宣传队伍中,弘扬“崇尚科学文明、反对封建迷信”的社会新风尚成为大家一致的看法,没有了大操大办,大家的经济负担也减轻了许多。据了解,各镇(街道)综治办、各公安派出所(边防所)和“110”联动各成员单位也都深入了解和掌握辖区的“普渡”等封建迷信活动的动态和信息,加强宣传,而广大群众也充分认识到禁止“普渡”等封建迷信活动是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举措,纷纷积极配合。(李圣森记者李琳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