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感受爱的人 又将爱传递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7日04:00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大一女生因筹不够学费打算退学打工,在幸运得到社会捐助后,她又把一些捐款分给了其他急需的学子———

  ■蒋兵本报记者代晓明 “我只是爱心火炬的传递手”

  8月18日,受到社会各界捐助的大学生郝舒,顶着烈日来到荣县边远的古佳乡小学,将价值500多元的书包、笔、笔记本等学习用品,一一送到5名留守学生手中。

  “我从来没有背过这么漂亮的新书包,我要好好学习,今后也像姐姐一样读大学。”接过新书包和笔记本,许文强举手行礼,兴奋不已。

  “给你们买书包的钱,是市长伯伯和其他叔叔阿姨捐助给我的,只要你们好好读书成绩优秀,遇到困难就会有好心人来帮助你们。如果需要姐姐帮助,给我写信,我会努力去做。”郝舒将他们的家庭住址、父母的联系电话一一登记在笔记本上。

  当日,郝舒还向就读于贵州师范大学凯里学院的过水镇的王熙转捐了1500元助学款。

  王熙2005年毕业于荣县中学,考入大学后,父亲患病于今年初去世,家中欠债数万元。开学在即,王熙和母亲一直为借学费东奔西跑。接过捐款,王熙连声称谢。郝舒诚恳地说:“不要谢我,要谢市长伯伯和荣县的两个企业老总,我只是爱心火炬的传递手。”

  分手时,郝舒与王熙拉手互勉,一定勤奋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把爱心接力棒传承下去。

  曾经想过退学打工19岁的郝舒,2006年以理科504分的成绩考上了川师外事学院,但是,一学年上万的学费使她望而却步,不得不选择了学费稍低一些的专科学校———天津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学年,在社会的帮助下,郝舒走进了大学殿堂。

  郝舒的父亲郝春,原是荣县附城粮站的职工,2004年患上了十二指肠恶性肿瘤,做了手术,2005年单位改制时病退;母亲于1999年下岗,靠做家政补贴家用。去年底,郝春病情恶化后,郝舒的母亲便全身心在家照料。一家人靠郝春每月400余元的养老金过日子。

  深知家庭困难的郝舒,到大学后的一年时间里,只买了一件35元的秋服和一条42元的裤子。在学校,同学觉得穿旧了不要的衣服,她洗干净将就穿,从不开口向家里多要一分钱。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她参加勤工俭学,每天打扫一间教室,每月有120元的收入。

  眼看第二学年就要开学,家中仅有1025元。“病痛得再恼火,也舍不得动一分钱去医治,希望能给女儿缴学费,让她念完大学后为更多的病人治疗。”父亲这样说。

  但这点钱远远不够交学费,郝舒决定退学打工,“我也不想离开学校和老师同学,但家庭的现实不得不让我做出这个选择。挣到钱后,一是为父亲治病,二是再回学校读书。”郝舒说。

  不愿因资助丢失创业能力 8月11日,《自贡日报》报道了郝舒所面临的处境。

  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自贡市市长王海林说:“无论如何要帮助郝舒同学继续学习,完成学业,因为她承载着全家的希望。请自贡日报社转送我的资助2000元。”荣县某企业蔡董事长向郝舒提供了第二学年的全部学费6000元。自贡某房地产公司董事长黄丽英为郝舒捐款2500元。自贡市区一名不愿透露姓名、每月只有700余元工资的工人在电话中表示,愿意省吃俭用每月资助郝舒200元生活费,如开学前筹不够学费,愿意承担1000元。县总工会为郝舒解决了2000元的助学款。县民政局从慈善助学款中为郝舒解决了2000元的助学金……捐助纷纷而来,郝舒毅然决定留够两年学费后,将余下的1000多元转赠给其他贫困生。

  郝舒说,她不能完全依靠资助,要把社会各界的关怀化作奋发向上的动力,不仅要刻苦学习,而且要锻炼自己艰苦创业的能力。这次拿出一部分捐款帮助其他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就是希望做一名爱心接力棒的传递手,让更多困难学生圆读书梦。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