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老年人,当心成骗子眼中“香饽饽”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7日08:30 解放日报

  

老年人,当心成骗子眼中“香饽饽”
老年人应提高防范意识。CFP图

  不久前,家住静安区的王老伯因病去世,子女在整理遗物时找到一纸协议,发现父亲曾认购两家公司4万多元股权。子女们一查,与父亲签协议的欧邦投资公司早已倒闭,于是向检察机关报案。原来,欧邦投资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专门诱骗老年人投资,至案发时已骗得40万元。

  据静安区检察院统计,今年1月至7月,该院已批准逮捕8名诈骗嫌疑人,受骗老年人共14名。闵行、杨浦等区检察院统计也显示,今年以来涉老诈骗案件有所增加,不法分子诈骗老人的手法众多,包括“感情诈骗”、“投资诈骗”等。

  据悉,大多数受骗老人不与子女同住或丧偶后独身,缺乏家庭关心照料,犯罪分子正是利用老年人精神空虚的弱点,主动嘘寒问暖,骗取信任后诈骗或盗窃。

  一次,41岁的郑某在公交车上巧遇带着老伴看病的孙老伯,她主动套近乎、与老人交换联系方式。此后,她发现孙老伯家底殷实,存款、股票颇多,更是加倍热情,免费照顾老两口博取信任。老太去世后,郑某往来孙家的次数更频繁,并屡次开口要钱,从一两百元到一两千元,还伪造房产证证明自己有能力归还。有时老人不肯借,她就在楼道里又哭又闹,爱面子的老人只得答应。两年来,郑某骗走孙老伯71万元积蓄,害得他存折里只剩下几十元钱。

  检察官发现,老人对小辈的关爱也常被骗子们利用。张老伯的女儿女婿在国外急需用钱,但上海无法直接汇款到国外,只能到香港汇款。老人急着找人帮忙,小莉趁机以帮他汇款为由骗走8万元。老人报案时懊恼不已:“我们平时都很当心,要不是为了子女一时乱了方寸,肯定不会上当。”

  普陀、闵行等检察院也发生过类似案子,骗子谎称帮小辈找工作、解决入学问题等骗老人钱财。这些犯罪嫌疑人在接受审讯时坦言:只要一提到小辈的事,老年人很容易就范。

  还有些老人因为退休后经济状况不稳定,急于投资生财,结果屡屡上当。去年冬天,许某在四川山沟里买下一百多亩林地的使用权,注册了一家公司,雇了一批员工专门打电话到老年人家里,谎称国家鼓励投资林权,年回报率高达30%至50%。短短几个月,十多名老人被骗70万元。

  一些犯罪嫌疑人交代,老年人怕寂寞、爱交谈,容易与陌生人交朋友。另外老年人对当下新事物了解较少,反应较慢,容易上当,而且就算骗局败露也容易对付。

  防范提示

  静安区检察院周子简:

  与不熟悉的人交谈时,老年人不要轻易向别人交底,尤其家里财产、地址、同住人情况等应有所保留;不要把不熟悉的人带进家里,更不能轻易把钱交给别人;当子女遇到困难时,不要轻易托不熟悉的人办事;当遇到高额投资回报等“好事”时,最好先听听家人、好友等多方意见再作决断。

  常言道,“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虽然过于绝对,但确有一定道理。对于一些能说会道、格外殷勤的陌生人,老年人不应轻易相信,要有自我保护意识。


本报记者 栾吟之 本报实习生 张 王君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