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殴打情妇”副市长被罢免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7日09:18 云南日报

  网上举报引出争议:是自上而下的社会监督 还是社会矛盾倍增器

  网上一度爆炒的“副市长殴打情妇”事件的“主角”,云南省个旧市副市长童某近日被免职。细考事件的来龙去脉后记者发现,这是一起典型的炒作式“网上举报”:举报人将图文并茂的“丑闻”举报信贴在网上,并四处转贴,把此事炒成了舆论焦点。

  网上举报当事官员被罢免

  7月14日,一篇“副市长殴打情妇,引来举报信”的文章出现在新浪网。文章绘声绘色地描述个旧市副市长童某因情妇间争风吃醋,将情妇杜某暴打一顿,杜某因此愤然告发童某的婚外情等问题。

  博主是沈阳人姜焕文,他自称职业举报人,辗转全国各地从事举报。记者近日电话联系到姜焕文,他说自己受杜某委托,7月初专程从沈阳赴个旧代理举报,杜某为此付给他5000元。

  姜焕文说,他听了杜某讲述后,进行调查取证,认定童某存在生活作风问题,于是写了举报材料送到云南省纪检监察部门。随后,他将“副市长殴打情妇,引来举报信”的文章贴在自己的新浪网、搜狐网博客中,并在天涯社区、西祠胡同等众多著名网上论坛转贴。文章中还贴出了一些照片,即杜某所指童某发给她的短信、童某的衣服和皮鞋等。

  此文迅速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多个网站转载、网民纷纷评论,并有昆明、北京等地一些报纸跟进报道。此事顿时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以至于记者近日在百度网搜索“副市长殴打情妇”时,竟搜到90多万条记录。

  记者近日从有关部门了解到,身处“漩涡”之中的童某,已于8月上旬被个旧市人大常委会依法罢免了副市长职务。

  引发争议网上举报更有效?

  如今,类似这样的举报、曝光事件在网络上屡见不鲜。在国内著名的天涯、西祠、凯迪等社区以及各大门户网站的论坛中,经常可见被热炒的“黑幕”或“丑闻”,网民言辞激愤、群起攻之。有些事件在网上曝光后,在社会上引起巨大轰动,如震惊国内外的“山西黑砖窑”事件,便是通过网上曝光引起世人关注的。

  据公安部门提供的数据,2006年全国各种成规模的网上“维权”事件1100多起,同时也形成了恶意炒作近200起,均较上一年大幅增加。云南省公安厅副厅长先燕明说,今年以来,网上反映云南省征地拆迁等问题的事件已有30余起。一些人把互联网当成表达利益诉求、发泄不满情绪的平台,使互联网成为社会矛盾的倍增器。

  对于为何选择网上举报炒作,杜某称其是不得已而为之,她以前曾向当地纪检监察部门举报,但并没有得到回音。姜焕文则认为,这种方法比传统举报更加方便快捷,也更有效。他说:“有些事必须在网上炒一下,形成一种舆论压力,才能促使有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进行调查处理。”

  昆明市民赵勇认为,网上举报曝光的风行,反映出有些地方举报渠道还不通畅,而且有的老百姓认为“官官相护”,对传统信访举报方式的效果心存怀疑。

  云南大学新闻系主任单晓红指出互联网作为一种开放式的传播媒介,话语权分散化,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几乎不受“把关人”的限制。而从网民接受心理来分析,揭黑、丑闻等消息更具有刺激性,因而更受互联网的青睐。

  各方观点网上举报利弊多少

  “副市长殴打情妇遭举报,被罢免职务”的消息在网上传开后,引发各方激烈争论,叫好者有之,反对者亦不乏。

  有网民拍手称快,认为姜焕文敢于揭露领导干部生活作风问题,勇气可嘉。网民指出,如果不是网上曝光对当地有关部门形成舆论压力,童某的问题还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发现,即使被发现,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被处理。

  有网民说,向有关部门写举报材料,可能如泥牛入海音讯全无,而网上曝光后,公众一关注,就能督促有关部门依法进行调查处理。

  还有网民认为,网上举报曝光可形成一种自下而上的社会监督力量,使网络成为一个反映民间呼声的平台,能为纪检监察部门提供公务员违法违纪的线索,对于党风廉政建设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云南圣元律师事务所律师陈宇认为,侦查权是一种公权力,个人无权进行侦查行为。个人如果掌握公务员存在违法违纪行为,应向相关部门举报,而不能擅自进行侦查,也不应草率地上网曝光炒作。陈宇说:“正常的社会监督是必要的,但炒作式的网上随意举报曝光不是一个法制社会应该提倡的。”

  云南省纪委举报中心主任刘钧说,只要是实名、具体的举报线索,纪检监察部门都会进行调查,并通常在3个月内向举报人作出回复。刘钧表示,欢迎群众据实向纪检监察部门举报,但对炒作式的网上举报曝光既不赞成,也不提倡。

  (春城晚报)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