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医院号贩子自称握有上千专家号 月收入上万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7日15:05 金羊网-羊城晚报
医院号贩子自称握有上千专家号月收入上万元
图:专家号难挂病号犯愁。本报记者蔡惠中摄

  本报记者 张小磊 实习生 张颖妍

  “医疗资源越紧缺,号贩炒号越猖獗”有业内人士透露,如今医院的“炒号团”逐渐集团化、规模化。一些医院的保安等工作人员也卷入其中。

  一般一张号“服务费”为50元到200元左右,专家越有名,号子就卖得越贵,最多的时候一个号卖出上千元都有过。

  近日,记者数日起大早“排队”,调查号贩炒号。

  现场直击:辛酸!路迢迢夜半冒雨求挂专家号

  清晨4时30分,天空飘洒着雨。中山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

医院挂号处还没开门,但是铁闸外已经聚集了将近20人。他们有的是凌晨两三时已过来,有的是4时左右刚到。雨天,等待的人站得有点拥挤。大概4时40分,挂号处门终于打开,等待者一涌而入,挂号处内17个挂号窗口第一个位置迅速被“占领”了。

  5时一刻,记者再次进入挂号处,发现17个挂号窗口后面都已经排了十多人,甚至还有报贩子在中间卖新鲜出炉的早报。记者从卖报人口中得知,因下大雨,排队的人还不算很多,“昨天的这个时候啊,排队的人已经占了半个厅了。每天6点前就在这个挂号室内卖报纸,少说也能卖掉五六十份。”

  队伍中的刘先生家住顺德,妻子怀孕了,他清晨3时多就从家里出发,特意打车来到中山一院。沈阿姨已经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了,儿子和媳妇住在佛山,平时工作忙,于是由老人家清晨过来排队“代挂号”,沈阿姨表示:没办法,不“蹲点”就挂不了儿子和媳妇要看的专家号,辛苦亦是无奈。

  猖獗!不见人排队却见瓶子“霸位”

  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挂号处。记者昨天凌晨5时在这里,发现排队的人不多,但是,稍微留心一下,记者发现在对着专家号窗口的地面上一个跟一个地摆了几个矿泉水瓶,有的甚至只是放了一张较大的废纸。记者问那里的保安,他说是用来排队占位的。记者也拿来一个矿泉水瓶,放到原来的矿泉水瓶后面,但是等记者回头来看时,记者放下的水瓶就被收掉了。记者再询问保安,他们说不清楚。记者尝试放下另一个水瓶,也是很快被收走,而一开始的矿泉水瓶却未被动过。

  “这都是号贩子放下的。保安为什么不管他们也不清楚”。一早来排队的何先生告诉记者,他住在医院附近,知道这里一些名老专家的号多数被号贩子操控了。在他进医院时,外面还有号贩子向他推销一些专家号。

  记者昨晚在多家医院门口遭遇号贩,专家号加价从50元到200元不等。而像周岱翰、禤国维、司徒仪这些著名专家,多数患者反映如果自行排队很难挂到。但是从号贩子手里都能买到。

  早上7时10分,挂号处开始挂号,仅10分钟的时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周岱翰教授的20个排位号就已经没了。“你要挂肿瘤科周岱翰教授的号?想也别想。你不见在挂他的号的窗口前地面上摆了一排纸片、水瓶吗?那一张纸片就代表有一个人了,这些纸片可是前一天下班时就有人放上去了。”一个号贩子把一个电话给了记者,“这个专家我也搞不掂,你找他没问题”。记者拨通这一个叫阿店的号贩子的电话,对方告知:“加100元明天过来取号。”

  记者调查:号贩集团化网络化头头月收入过万元

  调查发现,号贩已成为集团化、网络化的组织,一些号贩手中控制上千个专家号。找什么样的专家,各号贩分工不同。有号贩透露,一个月至少有5000元以上的收入。

  自称来自湖南的号贩子宋某称,他过去在一工地做建筑,月收入800元左右。一年前经人介绍开始排队炒号,虽然辛苦,但一个月都有1500元左右。但像他这样的角色,一些名老专家的号也挂不到,他称广州多家医院名老专家号被少数一些个人控制,有的人还成立了炒号公司。他们多数采取“纸片代号”的方法,与医院保安等工作人员勾结。普通炒号者和患者根本无法排到。

  一般情况下,专家越有名,号子就卖得越贵。号贩子根据专家的紧俏程度、病人的情况等,开出的价格也不尽相同,最少的“服务费”为50元,最多的时候一个号卖出上千元也有过。如果能给产妇安排住院,收入更高。

  如果一个号贩子每天贩出一个专家号,收入为50元至200元,其月收入应该在1000元以上。如果像那些广发名片,并雇小工排队的,一天卖出6个专家号,收入就可以超过一万元。

  因有利可图,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附近一些店主也成了“号贩”,柜台上竖一块牌子写着:“代理挂号、B超取号”,一名店主说:“白天我们做生意,晚上嘛没事,闲着也闲着,赚点外快,又方便病人。”

  医患声音:医院炒号成风

  医院细数无奈:患者扎堆专家门诊

  有医院管理者指出,“专家迷信”是导致“专家号”总是供不应求的关键。据

卫生部数据,每年到大医院就诊的人群,80%左右是在基层医院可解决的常见病。

  专家事忙难以兼顾

  专家一般要承担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到医院坐诊时间有限。有的专家教授年事已高,不可能过长时间工作。一些著名专家,常常超负荷工作导致精力透支。广东省中医学院著名的专家学者禤国维教授,本来每天是限上午坐诊限看40个病人。但因慕名而来的人太多,不忍心让患者失望的禤教授常常都加号再加号,一直看到八九十个甚至一百多个病人。还是不能保证能看到所有病人。

  挂号人多难以分流

  广东省人民医院的预约挂号系统在2004年实现突破性“升级”,医院不再借用爱康网,而是独立建成了自己的挂号网络,并推出电话挂号,实现全医院挂号资源完全共享:不少医院负责人表示,正在考虑建立医院独立的免费预约系统,引导患者养成预约就医习惯。

  但“能预约”是一回事,“预约到”又是另一回事。有一些比较热门的专科可能因为太多人预约而长期处于占线状态,所以不少患者得出的经验还是“蹲点”挂号最稳妥的结论。据称,一些医院对专家号实行一人一号。名老专家还要对照身份证,但面对从号贩子手中买号求医的患者,医生只能睁一眼闭一眼,不忍心赶走病人。

  市民憎恶号贩子 理解代排队

  市民刘小姐:社会各界都应该联合起来打击炒号分子。特别是医院,应该加强监督,如果医院的保安管理得力的话,应该就没那么多炒号分子胆大妄为了。患者也不应该在炒号分子手中买号,因为这种做法等于纵容。

  市民欧阳小姐:“炒号”者以占用公共资源的方式为自己牟利,实在可恶。但如果只是受人所托,帮人家排队挂号的情况却是可以接受的。欧阳小姐还说:“如果父母病了,自己又没时间帮他排队挂号的话,就情愿花多50元请个人帮忙排队。总不能让老父老母去受这种苦吧!”

  广视网网友zyqw:据我所知,有些专家级的医生被某些医科大学聘为教授,平时要到学校讲课,还有一些要负责住院区的病人,所以只能安排一点时间开诊。最讨厌那些没病也去排队以“炒号”来赚黑心钱的人。

  新浪网网友snowy:现在尽管医院多了,但优质医疗资源还是很有限,名院名医并不是天天应诊,碰上节假日也休假。在现有条件下,要想减少炒号现象,一是医院应调整作息时间,再者就是让名医的出诊时间尽可能多些。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