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雪夜,老师到我家免费补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8日03:55 沈阳网-沈阳日报

  吾爱吾师

  献给第23个教师节

  编者按:

  对于每个人来说,老师是一个亲切的称谓,师生之间的故事更是一段抹不去的记忆。“古之学者必有师”,从顽皮稚童到青涩少年,再到风华青年,在人生的历程中,谁也离不开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老师,您是最值得尊重和感恩的人。

  在第23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本报开辟“吾爱吾师”专栏,让诸多感念师恩的读者,能将心中留存的底片“显影”,并以此作为一张献给老师的祝福卡。

  来稿请寄:沈阳日报科教部(沈河区北三经街67号)

  邮箱:syrbkj@163.com

  市民政局黄建国

  温寿高,我的数学老师,是我这辈子也忘不了的人之一。

  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初的我,恢复高考时正是九年级,曾被认为是“割倒的庄稼,再上化肥也没用了”,可温老师不信。他表面上不苟言笑,可对教学却非常认真,不但为我们复习他所教的数学课,还积极协调其它科任教师为我们补课,没人补的课程,他就一人兼任。那时,温老师每天工作12-13个小时,他家离学校很近,可他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路上,总是带饭盒到学校,一边吃饭一边备课。

  那年冬天,外面下起鹅毛大雪,我因为生病,没有去参加温老师的数学补习课,晚上10点多了,温老师步行40多分钟,一身“银装素裹”地来到我家把课又重讲了一遍。他说,“你们这些学生一个也不能落下!”

  可有一次,我却把他惹火了。那次他为我们补代数,我认为会了就偷懒没去。他发现后,对我大发雷霆,两眼瞪着,神情非常吓人,“如果你再敢逃课,我就不教你了!”我从未看他发这么大的火,发誓再也不逃课了。后来,有一天下起瓢泼大雨,水流成河,路没法走,同学们都以为老师不能来了,当我顶着大雨走进教室时发现,温老师早已等候在那里了,全班只来了三名同学,他的课讲得格外精彩……

  就这样,在温老师的精心培育下,我这棵已经被割倒的“庄稼”竟长大成才。在1979年的高考中,以292分(高于录取分数线30多分)的好成绩,有幸成为全国军校录取的第一批地方大学生。

  本报记者 李海英整理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